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敦颐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地位承上启下,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以收集整理周子作品、传、表、族谱、世系、祠堂、书院及后儒论断、吟咏之作为主要内容的濂溪志,是研究周子的宝贵材料.目前国内现存的濂溪志版本共有八种,即:明代胥从化版<濂溪志>十卷、明代李桢版<濂溪志>九卷、明代周沈珂、周之翰版<周元公世系遗芳集>五卷、明代李嵊慈版<濂溪志>十三卷、清代吴大镕版<周公濂溪周夫子志>十六卷、清代周诰版<濂溪志>七卷、清代周诰版<濂溪遗芳集>二卷和清代彭玉麟版<希贤录>二卷.  相似文献   

2.
以地方志的方式,整理周敦颐著述及其相关作品的《濂溪志》,目前国内所见有8种:胥从化版、李桢版、李嵊慈版、周沈珂与周之翰版、吴大镕版、周诰版2种和彭玉麟版。此外笔者辗转又得到日本内阁文库收藏的2部《濂溪志》:明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9)林学闵编修刊刻的《濂溪志》4卷4册;明万历甲寅四十二年(1614)周与爵编修刊刻的《周元公世系遗芳集》5卷1册。林学闵版前承胥从化版和李桢版,后启李嵊慈版、吴大镕版,而从实际内容上看,只是李桢版的"挖改本"。周与爵版与众《濂溪志》和周敦颐集不同,以周敦颐后裔为核心展开,在体例和内容上都另辟蹊径,自成体系,其版本被清康熙初年吴县人周沈珂、周之翰父子重辑,而从实际内容上看,周沈珂父子版只是周与爵版的"挖改本"。  相似文献   

3.
周敦颐文集的编纂始于南宋,至明代形成别集、专志和全书三大系列,形式多样,版本繁复。已知宋代至少编刻有七种,元代一种,其中宋刻十二卷本内容丰富,至今仍存。明清两朝则不下三十种,分属以明朝弘治年间周木重辑《濂溪周元公全集》、明朝万历三年王俸、崔惟植编《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和万历二十一年胥从化、谢贶编《濂溪志》为核心的三大系统。各本繁简不一,多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或可对周子生平事迹有更准确的认识,或可梳理周子诗文的汇集过程并做必要的辨正,或可从中发掘大量新的甚至是独有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4.
《宋史·艺文志》载:“《诸儒鸣道集》七十二卷,濂溪、涑水、横渠等书”。《郡斋读书志附志》云:“《诸儒鸣道集》七十二卷,右集濂溪、涑水、横渠、二程、上蔡、龟山、横浦诸公议论著述也,于中有江民表《心性说》一卷,安正《忘签集》十卷,崇安《圣传论》二卷”。《诸儒鸣道集》藏本今只有上海图书馆所藏宋端平中黄壮猷修补本和北京图书馆所藏影宋抄本,其中所收宋代思想材料都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版本。因此,这部书对子研究宋代思想,无论从内容或版本上看,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北京图书馆藏影宋抄本卷首题有:  相似文献   

5.
自明景泰七年始,濂溪后裔周冕赐被封为"五经博士",朝廷实行了世袭授职、修葺祠宇等系列优抚政策,成为濂溪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周冕通过祭祀来扩大和深化理学的传统,修纂《濂溪遗芳集》,建构以濂溪学为中心的后学图谱,不断传播着濂溪学说及故里风物,引发后世文人学者竞先修史编志、刻石题咏。这适应了理学到心学的学术文化转向,将濂溪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6.
一、周颐敦研究论文索引 1、太极图辨诬及太极新图解(上下)(朱谦之) 《新中国》(北平) 1919.7.8(1卷3、4集) 2、周子《通书》释(黄葆年)国学专刊 1926.5(1卷) 3、周濂溪先生(张其淦)国学论衡 1934.11(4卷下) 4、周子《太极图说》今释(刘斯楠)国专月刊 1935.3(1卷1期) 5,晋纪瞻、顾荣论“太极”为周敦颐《太极图说》所本考(但植之)制言月刊1936.7(20期)  相似文献   

7.
此《谱》见诸道光已亥镌,爱莲堂藏版《濂溪志》。乃南来宁宗嘉定间度正所编,距周敦颐之世相去不远,史料或较可信。《濂溪志》传本甚少,即今之研周学人,亦多未见全志,更遑论此谱。文渊阁《四库全书·周元公集》抄录《序》及《跋》,竟无题目,且未收《年谱》正文。道光镌版《濂溪志》所录《年谱》,前有度正原叙,校之文渊阁本《周元公集》开头多“右正”二字。“正”即编者度正,从“右”字得知,“叙”是后序。原刻当系在《年谱》之后,古籍皆左行直书,如《大学》、《中庸》每章之末,作右第一章、右第二章是也。古人编书,多作后序…  相似文献   

8.
宋时业已散亡的《支遁集》,至明代复被辑佚。明人辑本以钞本或刊本形式流布,并形成两个系统:一为二卷本《支遁集》,以都穆藏明钞本为早,稍后有杨仪七桧山房嘉靖乙未钞本,杨钞本为其后明代诸钞本和清代诸刻本的祖本;二为一卷本《支道林集》,以嘉靖十九年皇甫涍辑刊本为早,明末吴家騆将皇甫涍辑《支道林集》与史玄辑《支道林外集》合刻。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1982年版《全唐诗外编》(下称《外编》)补孟郊遗诗十首(句)。我在搜笺《孟东野集》过程中发现“补遗”间有疏误,兹勘正五条于下。 1、《失志夜坐思归楚江》《外编》第451页据元李治《敬斋古今黈》十,以《失志夜坐思归楚江》为题,录“死辱片时痛”四句作孟郊遗诗,误。这四句系北宋刻本《孟东野诗集》(北京图书馆藏),蜀刻残本《孟东野文集》(北图馆藏)所原有(见卷三),是《夜感自遣》一诗的  相似文献   

10.
《千顷堂书目》是明清之际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黄虞稷以自家藏书为基础,广为搜寻明代文献典籍编撰而成的明代经籍目录。《千顷堂书目》问题较多,清代诸多藏书家都曾为之校补,其中有卢文弨和吴骞。卢、吴二人依据不同底本,考订时代分类,校正文字,增补条目、注文等,取得不小成绩。然而,经校补后的书目仍存诸多问题,卢、吴二人尚有遗校、误校之处。以卷六至卷八史部地理类方志目录为中心,校出卢校误八则、吴校误十九则。  相似文献   

11.
对八种《濂溪志》的版本进行整理校注的《濂溪志(八种汇编)》,内容丰富,比较全面的记载了宋元明清四代人对周敦颐思想的诠释和歌咏,在继承先哲思想、宣传地方名人,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意义,也具有地方志修撰的一般意义。更重要的是,该书是弘扬濂溪精神的重要载体,启发当代人安道养心以寡欲、安贫廉洁以自律、深怀感恩以爱人,治修礼法、尚学好贤,对丰富和矫正当代社会人文精神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诂经精舍文集》是阮元编选的唯一一部有关诂经精舍诸生经史文赋之作的结集,入选文章都由其"亲为点定",其中删繁就简,首尾排序,颇有抉择。考察入选文章,可知阮元意在引导诂经精舍诸生于治经研史上摆脱"庸近",树立治经宗尚汉人训诂的门径;于诗歌文赋方面,也与经史研究相配合,提倡"小学辞赋同源共流"的文风。  相似文献   

13.
濂溪祠堂考     
后世尊称理学鼻祖周敦颐为濂溪先生,随着他在思想史上地位的不断提高、理学思潮的兴盛和统治者关于祠堂制度的改变等,从南宋开始出现濂溪祠堂,明清时期,对濂溪祠堂的修缮各地一直都在进行。濂溪祠堂的地点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东、四川、福建、湖北六地,修建者主要是地方官员。濂溪祠堂的兴起不仅是理学发展的结果,也客观上对理学的兴盛起到了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清代词人邹祗谟行年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祗谟为清初著名文士,初以《诗经》题经义著名,后以诗古文辞与董文友、陈椒峰、龚琅霞并为毗陵四名家,最工填词,有《丽农词》及词话《远志斋词衷》,又与王渔洋同编《依声集》,于清初填词风气影响至巨。其填词三书虽为学者所重,但生平事迹湮晦小明。《清史列传》等古籍虽有传记,但皆简略不足徵。文章裒集史料、诗文,对邹祗谟的生平、著述和交游进行考证,对邹祗谟的文学创作研究有创新开拓之处。  相似文献   

15.
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系学术价值最高的《史记》古注之一。宋人合刻《史记》三家注时,以《史记集解索隐》为本注,以《正义》为增注附刻其内。编刻者为减少与《索隐》注文的重复,对《正义》删削独多。自《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风行于世,单本《史记正义》遂湮没以至失传,明人已无缘复睹《正义》全貌。20世纪初叶,日本泷川资言从传入彼邦的《史记》古本栏外标注,手辑《正义佚存》一千余条,后散入《史记会注考证》相应《史》文之下,自谓"略复张氏之旧"。然而宋人吕祖谦、王应麟、胡三省等人著作中大量征引单本《史记正义》,泷川均未寓目。笔者从王应麟《玉海》辑得所引《正义》105条,其中67条为《史记》三家注合刻本所遗佚。这批《正义》佚文对深入理解《史记》文义甚有价值,尤其是所引张华《博物志》,为解决司马迁生年疑案提供了确切的文献根据。  相似文献   

16.
2 0 0 2年是明末杰出的思想家李贽逝世 4 0 0周年 ,他一生中对宋明理学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学术批判 ,而有权有势的论敌对他却进行了一系列残酷的政治迫害 ,这就形成了李贽被迫害致死的悲剧。李贽至死也不明白真正推崇儒学的是那些将它作为统治工具的当时和历代的最高统治者 ,而绝不仅仅是理学家 ,这也是他的悲剧所在  相似文献   

17.
周敦颐是宋代著名理学家。在他生活的年代,甚至在他死后相当长时间内,他的学术成就和地位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但是,南宋初年之后,他忽然变成了一个大儒,一个圣人,随着他生前命名的濂溪书院或类似书院的大批修建,周敦颐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书院文庙中受供的圣人,一尊与孔子同列的文化偶像。书院的历史与偶像的历史竟然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8.
从对季本诗经学著作《诗说解颐》的文本解读出发,通过对他的生平及著作的研究,分析探明其诗经学思想,揭示了明代诸多解读诗经著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近思录》是朱熹为建立儒家道统所编撰的著作。此书由朱熹、吕祖谦共同编订,依次辑录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人的有关言论和事迹,同时也反映了编选者朱熹、吕祖谦自己的思想。它既是一部四子的语录,也是一部反映着六人的共同思想的精华录。在宋元明清时期,《近思录》是影响最大最广的入门性、阶梯性的学术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