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从人的感性实践出发,关注"现存世界"与"人类世界",把人们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实现了哲学对象的变革,从而形成了马克思表达"现实世界"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实践反思"。所谓"实践反思",就是立足于感性实践,秉持主体性原则,通过"从后思索"的方式,对现实世界采取批判态度,从而达到改造现实世界的目的。"从后反思"是一种实践的辩证法,就是立足于人的实践,通过从知性抽象到具体综合,从现在看过去的辩证法思维过程,克服了传统的知性思维和现成性思维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必须认真反思,与时俱进。近年来,连云港市的连岛小学一直坚持育人为本,推进德育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突出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推出"三色德育"("红色"德育、"绿色"德育、"蓝色"德育),让"红色"、"绿色"、"蓝色"为海岛师生生命成长奠基,打造"三色德育"系统工程,构建出一个"以人为本"、良性循环的"德育生态圈"。  相似文献   

3.
实践标准大讨论已然三十年,重提实践之真理标杆,是历史必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学术和实践问题,在中国80多年的革命和实践的历史境况中,中国化问题无法回避,亟需对其做出深层次的解读和诠释。在哲学视阈中,用实践的视角来审视和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摈弃形形色色的干扰,对于进一步完善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近几个月来,"富士康"、"霸王"、"圣元"等本土企业遭遇了一系列声誉危机,虽然经过各方努力,这些危机已经归于平息,企业所蒙受的"不白之冤"也被洗清,但从危机公关的角度来看,仍有不少教训值得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5.
《国际公关》2011,(1):78-78
为帮助莘莘学子面对未来的职场挑战,从2006年开始,安利公司以"学习—体验—实践"为体系,开展了校园讲座、企业参观、实习计划等面向全国各大高校的"阳光育苗"公益活动,至今已覆盖25省40个城市,走进70所重点高校,  相似文献   

6.
历史维度是马列文论发展与创新的基本维度,"审美意识形态"论作为近年来文艺学科反思的焦点,有其复杂的理论背景和特定的历史语境建构。在中国近60年的文艺学科发展长河中,其理论的历史贡献不可忽视。"审美意识形态"是一个有机整体,纯文学观和泛文化思潮都没有从马克思历史实践观出发意识到这种整体性。  相似文献   

7.
以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列宁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逐步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灌输"思想,其科学性可概括为:灌输目的的人民性、灌输内容的先进性、灌输客体的全面性、灌输方法的实践性。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也应坚持科学"灌输"原则,这既是由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这一客观经济基础决定的,也是反思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灌输"实践所得出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8.
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远程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合式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改革和对E-learning反思后变革的融合点。将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于"远程教育学"教学实践,探索和构建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分析在此基础上的教学实践效果,旨在加强本课程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总结汇报能力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为了原初地把握变动不居的生活之流,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分别提出了"反思"和"形式指引"的方法。它们之间是"对"(versus)的关系。但也正因如此,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做生活现象学的两种可能性和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结合高职院校礼仪选修课的教学改革,从重在教授礼仪操作规范到注重培养学生礼仪意识的教学理念转变为突破口,进行了以"造势—导入—深化—具体—总结—升华"为连环的"六环相扣教学法"改革实践。实践证明,不仅能有效地提高礼仪选修课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升华教学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句法和语用角度分析了"V—N"与"用N V"格式,探讨了它们的差异和区别。现代汉语中类似于"踢—脚"、"切—刀"的"V—N"格式可以转化为"用脚踢(—下)"、"用刀切(—下)"的"用N V"的格式。但是这种转换是单项的,两者存在许多相异之处:格式对句法成分、相关句式都有特定要求;语用上存在着工具义隐现与否、语体风格的差异以及有无焦点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湖泊—流域"系统理念是当今世界上分析湖泊生态系统的新思路,它立足于湖泊生态环境指标,但放眼于整个流域,突出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把流域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作为因果关系。在介绍"湖泊—流域"系统理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湖泊—流域"系统理念的实践应用,提出"湖泊—流域"系统理念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应用前景:开展鄱阳湖"湖泊—流域"生态系统过程动态研究,构建湖泊生态系统主要参数与流域变化之间的动态模型;开展基于"湖泊—流域"系统理念的流域生态系统评价,探索适应性管理模式;探索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地区公平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服务—学习"模式,以注重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广泛性、尊重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性、凸显反思环节的重要性为主要构建理念,并通过准备、服务、反思、评价一系列操作流程的有序推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4.
鲁迅和胡适的哲学观念各有特色,两者对于人生的理解、对于世界的审视、对于历史和社会的思考大异其趣:在个体生命的价值层面上,鲁迅实践着献身精神的"速朽"哲学,而胡适提倡个体责任的"不朽"哲学;在审视外部世界时,鲁迅具有强烈的主体精神超越性,胡适更看重人的理性思考和实际求证;在哲学思考的价值向度上,鲁迅有着卓越的历史洞察力,而胡适表现出非凡的社会反思力。鲁迅和胡适的哲学观念也不乏相通之处,二者的哲学观念中都包含着鲜明的进化精神和优秀的实践品格。鲁迅和胡适的哲学观之所以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除了他们的个体性格因素之外,从二者对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继承以及对于西方哲学观念的吸收上也能看出两位大师的智慧个性。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鲁迅研究应当致力于鲁迅整体价值观念和精神框架的建构而非解构,"立人"作为一条明晰的思想脉络贯穿其全部著述及文学活动,是鲁迅思想的核心,也成为他的基本价值尺度,成其始终不渝的理想乃至信仰;唯有承认"立人"的本质性意义,才能合理地解释其文艺思想强烈的现实性。其人本主义的文学起源观与创作观、超越"功利—非功利"界限的文学功能论以及"不用之用"的批评实践特色,从本质、效果、方法3个维度构成了鲁迅的"立人"文艺观。  相似文献   

16.
"伦理"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而"伦理学"却为中国亘古未有。以"伦理学"对译西方"Ethics"是经历了复杂的语义变迁和"西—日—中"的双重转换后才最终确立。这一学名的确定,成为中国近代伦理学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诸多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尤其是高等教育"四新"建设提出之后,作为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结合最紧密的领域,高等财经教育改革——"新财经"教育也呼之而出.与传统财经教育不同的是,"新财经"教育将新技术融入财经课程,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跨学科教育,可以说,"新财经"教育是新文科和新工科在财经教育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建设"新财经"教育,不但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积极投身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还要遵循财经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本质规律,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法国共产党的“新共产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法共在反思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法国具体国情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和观点,形成了"新共产主义"观。"新共产主义"观的形成,标志着法共在探索法国共产主义道路问题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女神"石塑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种雕塑多以孕妇特征突出,如东山嘴出土的两件小型女神像,是中国妇女塑像的首次明确发现。本文从红山文化5500年前"女神"和孕妇崇拜开始,分析4000—5000年之间红山文化墓葬石棚山陶器刻画符号"卍"—"巫"字型甲骨文祖型的出现,研究"商朝—巫咸、汉朝—巫都、蒙...  相似文献   

20.
中青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引发了农村"劳力荒",从而导致农民主体缺位,并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进程。在反思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农民主体缺位的原因,阐释马克思实践主体性理论,探索农民主体复位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