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墨家的人生哲学丁原明人生哲学是每个时代的哲学家都无法回避的研究课题。就先秦哲学来说,诸子百家对人生问题的兴趣似乎更为浓重,无论儒、墨抑或道家都发表了不同的见解。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学界对儒、道两家的人生哲学皆有深究,而对墨家的人生哲学则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2.
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中国人先进精神构建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指导,同时创造性地吸收道家人生哲学的合理成分,有助于解决国人信仰上的危机,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并以此培养国民求真、行善、崇美的品格。  相似文献   

3.
杨洪承在《学习与探索》1994年第2期撰文指出,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是一种多元文化作用的“圆型”复合体,它虽直接承传于传统文化,但西方浪漫文学,特别是重感情、幻想和精神生活的基督教文化对它的产生与发展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基督教文化对它的产生与发展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基督教文化与现代中国浪漫文学的“情结”影响了现代作家的人生哲学、价值取向,伴随时代、社会、本土文化基因的诸因素,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更多呈现的是不同质的互补,相同精神的吸收和充实后的文化变异现象。现代中国浪漫文学观正是基督教文化与道家文化、禅宗文化互补、变异的产物。郭沫若与沈从文对神、对自然的接受方式,理解内容的差异,周作人等返朴归真的自然观,就是现代浪漫文学的最典型的几个不同层面,也是现代作家接受基督教文化中认同、改持的范例。  相似文献   

4.
道家人生哲学以其对人生的深刻审视和处世方法上的独特主张,对生活在大一统专制制度下颇感不适的汉代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汉代人或用道家人生哲学释烦解闷,安顿心灵;或明哲保身,退隐自全;或不谴是非,与世俯仰;或戒盈戒满,功成身退;或贵生养生,颐养天年。道家人生哲学几乎成了许多人形影不离的思想伴侣。  相似文献   

5.
富含人生哲学意味的道家思想,当然对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传统建筑影响深远。在现代人旅游审美活动中,我们可以领悟到道家崇尚自然的理念在中国园林、道观和城市建筑上的体现。如由中国园林所体现出的虚静为本、以天合地、天人合一的理念,由道观建筑所体现出的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物我合一、生生不息的理念,由城市建筑所体现出的主题鲜明、结构有序、人地和谐的理念。这种发生在旅游中的审美活动,有利于现代人树立热爱自然、和谐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现代重建的由来和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前后 ,中国向现代社会全面转型。与古代相适应的传统人生哲学 ,已不足以作为中国人走向现代的精神支柱。为了解救当时出现的信仰危机 ,“五四”思想家依据现代价值理念 ,在对传统人生哲学重新阐释、扬弃和创造性转换的基础上 ,开始重建现代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7.
许地山的文学世界诸教杂糅,佛教色彩最为明显,这只是表面。道家思想才是许地山作品的内核,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昭示着道家的理想人格模式和道家的人生哲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美学史上,道家主“妙”,儒家倡“和”,这样两种不同的审美理想对中国文化的形成,特别是对中国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比较和分析这两个不同的审美范畴是很有意义的。一、“观其妙”与“和为贵”“丽”与“和”作为两种不同的审美理想,根源于道家和儒家对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态度。按照道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人间词话>的精华"无我之境"即"以物观物",体现了道家体道的人生境界.本文通过对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及陶渊明的山水诗,阐述了"无我之境"的道家思想内涵,折射出庄子的人生哲学对中国文化格局和中国文人人格模式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10.
无论学术传统还是文化传统,常将儒家与道家、孔子与老子放在对立的位置上加以观照和研究。通过对读先秦儒家与道家典籍中的相关文献,尤其《孔子家语》与《道德经》,可以看到孔子与老子的人生哲学实是深深扎根于西周文明土壤的并蒂之花。两者在人生哲学的诸多方面存在极大的相通乃至相同,这也启迪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先秦儒家与道家文献的理论意义及其对于和谐人生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德国浪漫哲学意义深远,但却长期不为汉语学界所了解。有人认为直至近几年有关论著的翻译出版,方才填补国内研究空白。事实上早在1980年代中期即有评述专著《诗化哲学》发表。该书论述了浪漫哲学批判理性主义,强调感性个体生命,主张审美主义,重视存在与价值,以及体验、想象、情感、直观等感性生命现象,还有对爱的关注等方面特质。  相似文献   

12.
当代文学作品中的“酒”意象与传统酒文化之间有着丰富的联系,两者在酒与生活,酒与时代精神的变迁,酒与浪漫主义,酒与作家、革命家、农民、“愤怒青年”等诸多方面有着种种因缘。了解这些,既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人人生观中的丰富意义,也有助于了解中国人性格中的温柔敦厚与挥洒真情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3.
明代徐渭是一个奇特的人物,他的诗歌创作在王阳明心学影响下在各时期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创作流向主要表现在模仿与雕琢,呈现浪漫青年才士形象;中期创作流向主要表现在继承与创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自我生命意识的探索;晚期的创作流向主要表现在超越与发展、任情而自然。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哲学原本有着不同的反思基础:欧洲是以探索知识和主客体关系为基础的求知哲学,中国早期则是以关怀道德修养和国家治理为基础的伦理哲学.故不宜把思路方向和内容各不相同的哲学用同一标准划分党派。先秦哲学,特别是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特征表明,这种哲学侧重的是人生、社会及以社会伦理为着眼点面对事物运动规律的研究。我们习惯于以唯物、唯心为判断定势,将先秦哲学家划线的做法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古代哲理辨析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希腊古瓮颂>和<夜莺颂>之审美理念;探究济慈的名言"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哲学意蕴,阐释济慈审美追求的终极意趣.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条基本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存在着两条基本路径:一条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具体实际,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审视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一条是以民族形式理解、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善于从日常生活中、从社会实践中总结经验,并把经验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这两个方面的辩证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一般形态到特殊形态和中国传统哲学从古代形态到现代形态的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中国哲学不能套用西方哲学的研究模式,必须注意抓住中国哲学的特色。关注人生是中国哲学的特色之所在。西方哲学从存在出发,中国哲学从人生出发。西方哲学的思维模式是主客二分,中国哲学的思维模式是天人合一。在中国哲学中,人生哲学以及与人生哲学相关的价值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比较发达,而对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宗教哲学重视不够。中国哲学的主要功能就是指导人生、安顿价值,从来就没有成为神学的婢女。  相似文献   

18.
《阅微草堂笔记》展示了文人丰富的梦幻世界。梦是文人人生追求和高雅情趣的表现:有追求科举与官禄的科名梦,有反映乾嘉学风的学术梦,有思考人生的哲理梦,有神秘灵感的诗歌梦,还有梦寐以求的古董梦。梦也是文人浪漫风流的感情世界的表现:有凄婉惆怅的爱情梦,有人欲放纵的艳遇梦,还有浸染男风的相思梦。梦表现出当时文人独特的人生追求和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9.
“天人合一”的思维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哲学中“天”有复杂的多重含义,“天人合一”因而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最高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传统西方哲学经长期的逻辑演变形成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理论思维的发达使传统西方哲学具有明显的知识论色彩。但是,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的环境问题并无直接的逻辑关联.当代环境问题是社会飞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不同的哲学思维无论是对当代环境问题的出现还是解决,其影响程度都极其有限。  相似文献   

20.
方东美与现代新儒家在对待中西哲学与文化的看法上有诸多差距,把方东美归入现代新儒家并不合适。方东美既非新儒家,也非新道家,其哲学是归本大易的生命哲学,他以生命哲学统摄百家,融贯中西,其思想旁通统贯,兼容并包,不可将之拘于一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