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在中医界的不断努力下 ,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于 1946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中医师考试、检核须知与办法 ,开辟了南京国民政府中医师考试的先河 ,从而进一步肯定了中医师的官方地位。同时 ,它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和规范的中医师考试制度与办法 ,有利于中医师管理 ,其某些具体措施对当代中医的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余华90年代的三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是其小说创作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作品,其中共有的“祖父———父亲———儿子”的父系人物结构模式突显了父亲的中心地位,呈现了父法由颠覆到重构的嬗变过程,表达了对人性善的呼唤与礼赞,人们从中可以看到余华对秩序和人性的深沉思考,此模式也就成为传达余华小说创作轨迹变迁的有力载体。  相似文献   

3.
申晓若先生主编的《现代谍海世界丛书》(《谍海名鲨———现代间谍人物大写真》、《谍海烟云———现代间谍事件大写真》及《谍海泛舟———现代间谍组织大写真》)于2007年1月由华文出版社出版与读者见面了。这是近几年来鲜见的充满惊险、诡异、血腥与睿智的丛书。与过去所见各  相似文献   

4.
《中华管理智慧———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研究》展现了中华管理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体例编排、价值取向及论证方法上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管理伦理学是一门应用伦理学 ,它是管理学和伦理学交叉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管理伦理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最近 ,由李兰芬教授主编的《管理伦理学———基本理论与个案分析》(江苏人民出版社 2 0 0 4年 3月版 )一书 ,是当前管理伦理学研究的又一创新力作。作为管理伦理的研究和探索成果 ,《管理伦理学———基本理论与个案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理论上的发展和突破 :其一 ,弥补了管理伦理研究方法论上的不足。在管理伦理研究中 ,有的学者只是在伦理道德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3届年会”上,邹东涛著《中国经济体制创新———改革年华的探索》(两卷)一书被评为中国生产力理论与实践优秀著作特等奖。该著作由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收录了作者自1980年到出版时关注、探索和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主要文稿90多篇。笔者经过认真研读《中国经济体制创新———改革年华的探索》,收获和感怀颇深。一、经济体制创新是我国改革时代的主题《中国经济体制创新———改革年华的探索》有一个明显的主线贯彻始终,那就是中国的经济体制创新。诚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这二十多年来,总是满脑子改革…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的主题释义与叙事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浒传》主题研究,由于文本的多样性,释读者历史、文化、释义等语境的变迁,构成多样的小说主题形态。"内儒外佛"的思维模式、文化人格与叙事传统;整体写意,局部写实———"虚实相生""百川归海"式的叙事结构,构成了《水浒传》主题———"为市民写史,替民族写心"的"无底棋盘"和中国文学特有的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8.
鲁迪·威伯(RudyWiebe, 1934-),加拿大著名作家,长期从事小说、散文和戏剧创作,迄今已发表小说14部,散文4部,剧本2部,其中长篇小说《大熊的诱惑》(1973)和《发现陌生人》(1994)荣获加拿大最高文学奖———总督文学奖。他的作品多围绕历史题材,关注印第安民族和门诺教徒等边缘群体的境遇,文风厚重、凝练,寓意深远,被誉为“兼具福克纳和巴尔扎克的特点”(《加拿大读书报》)。赵伐(1958-),宁波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自1992年起涉足加拿大文学的译介和评论,主编《加拿大获奖文学丛书》(共17部),独译或合译加拿大文学作品12部,其中鲁迪·威伯的小说3部:《大熊的诱惑》(中译本2001 )、《发现陌生人》(中译本2001 )、《天伦之爱》(中译本2004 ),有关鲁迪·威伯的作品评论有:“在历史语境中虚构真实———论鲁迪·威伯的长篇小说《大熊的诱惑》”和“历史———文本———虚构:论历史文本在《发现陌生人》中的隐喻功能”。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商事立法模式的选择在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我国一些学者所持观点进行评析 ,可以发现适合我国的商事立法模式———民商分立 ,制定《商法通则》 ,以实现商法体系自身的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论《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局限性和新时期历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拼音方案》具有历史局限性,在应用中有很多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与英语拼音文字作比较,现行《汉语拼音方案》被用作汉语"拼写工具"时无法回避同音字太多、字义混淆不清这个历史难题急需解决。为实现《语文法》赋予它的新时期历史使命———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拼写和注音工具"———完善并修订《汉语拼音方案》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应当努力发掘、整理、提高。然而,当今的中医药产业却面临着发展困局。通过分析影响中医药产业生存和产业发展的根本要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努力提高中医药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保障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供给,建立合理的人才使用和管理机制,提升中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使得中医药产业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和提升。  相似文献   

12.
在中医界不断的抗争下,南京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中医师资格认定的法规。尽管这些法规的主要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但其压制中医的实质是一致的;不过,这些法规的某些内容客观上规范了中医师资格认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现代科学技术看中医存废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存废之争由来已久,从俞樾的《废医论》到余云岫的“改造中医”,再到现在有些学者说“中医是伪科学”,历时已逾百年。由于“废除中医论”者坚持的论据——“中医不科学”,纠缠着传统文化、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三个因素,因而论争双方各执一端。本文一方面指出“废除中医”的论点是荒谬的,另一方面指出,必须致力于中医现代化,才能最终破解“中医不科学”的质疑,最后提出,当前这场中医存废之争,实质上是近一百年来中西文化论战、现代化与西方化论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它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关系到中医现代化的命运与前途,需要严肃、认真的对待。  相似文献   

14.
特色化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特色化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中医特色化人才的新定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功底、较强的中医临床技能、传统的中医思维方式的中医型“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人才,并分析了科学的特色化中医人才的培养方案的特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5.
中医知识组织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公众的健康服务,以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这一重要举措。在新媒介技术条件下中医药传统文本知识的物理形态必然要通过数字化技术转化为智能化的知识形态,以提升中医知识组织的效率。对此,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设计并建构互联网+中医知识组织的社会化语义网形态,创新中医知识组织模式。这种模式将中医知识组织的生产者、转化者、传播者和消费者统一起来,克服了以往各自孤立的现象,有利于实现专家与公众共同进行标签化的中医健康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建立中医药健康知识有效利用的社会化语义网,最终可实现中医药健康知识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6.
以网上问卷的形式对参加"十一五"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的85名名老中医成才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从性别、籍贯、学历、专业、受教育的模式、影响成才的文化因素、品性因素、动机因素、成才模式、治疗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十五"课题调查结果进行比较,以期为中医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儒家饮食观与中医养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饮食观中的“中庸”和“守礼”的思想,曾对古代中医食疗理论的形成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我国食疗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人人都享有健康保健的今天,儒家“中庸”、“守礼”思想表达的“无过”、“适度”、“节制”的饮食养生观,不仅与中医养生一脉相承,也与现代食疗科学的研究成果相符合。适应了现代人们要“吃出健康”、“吃出长寿”的需求,顺应了人们探索饮食文化、提高生活质量的精神追求。因此,继承学习和深入研究古代儒家的饮食思想,对于促进现代中医食疗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上海浦东新区健身秧歌练习者、教练员、管理者、居民随机抽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练习者对健身秧歌的内容组成比较满意,在组织和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以人为本"是管理工作的出发点,要多考虑锻炼者的切身利益。继续加强健身秧歌的宣传,建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推广健身秧歌运动。提高健身秧歌指导员的人数和业务水平,丰富健身秧歌练习内容,为练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按照初期"合作型"、中期"社区型"、后期"俱乐部型"、终期"产业化"方向发展的四个步骤进行健身秧歌的普及与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9.
广东中医院是今广东省中医院的前身,其筹建过程历经波折,至1933年得以正式开办.该院成为华南地区最有规模的中医医院,医疗业务为社会瞩目,并且对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的临床教学起了重要作用.民国时期广东中医院的创办与发展,体现了粤港中医药界维护中医药的决心和毅力;医院的模式也体现着时代特点,在近代中医医院中具有一定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