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评述了马君武先生不平凡的读书、办学和为官历程,认为他的教育救国思想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科学家马君武先生,德高望重,才识超群。他三次担任广西大学的校长,不避艰辛,殚精竭虑,对于西大的创建和蓬勃发展,对于培养大批“勤恳朴诚”、“力学救国”的经世致用人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是值得后人认真借鉴的  相似文献   

3.
马君武生前曾以"鼓吹新学思潮,标榜爱国主义"为宗旨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其中有些诗歌匠心独运地使用现代科学名词、以科学常识入典来考察人类社会和现实生活,展示了诗人面对西方方兴未艾的科技变革时的澎湃激情及其以科技救国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4.
马君武是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翻译家,又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诗人。他的一卷《马君武诗稿》,在辛亥革命之后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广西民族出版社最近出版了《马君武诗选》一书,所收内容,以《马君武诗稿》为主,又补充了马君武在抗战前后的一些诗作,共一百二十多首,附译诗四组,大体上反映了马君武诗歌创作的全貌。应该说,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读者是会欢迎的。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依据《民约论》的译介,马君武传输了主权在民思想。其间,马君武与卢梭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透过文本发现,马君武关注的是主权在民说的发展脉络,而主权在民说的理论基础,即有关人的自然权利的演绎并没有涉及。在大多数情况下,马君武给予的是一种诠释性的解读,而非概念或学理上的分析。在马君武的话语体系中,主权在民的制度载体就是建立共和政体,实现期望已久的民主,民主与共和大而化之地混同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马君武十分推崇卢梭阐释的自由原理,但他的跟踪译述大多只在译著文本上进行,卢梭十分关注的自由与人之本质、自然权利、自然法原理的关系以及社会契约如何可能等议题,马君武并未对其进行深入挖掘。究其原因,在马君武看来,从事实、事功的层面解读卢梭才是当务之急。故此,在解读卢梭的自由思想上,马君武存在以下几个倾向与特点:一是,与其说马君武是在解读卢梭,还不如说他向近代国人作了一次彻底的革命宣传;二是,近代思想知识界(甚至今天的国人)共同习惯的一种思维路径造成了中西方思想文化沟通的障碍;三是,马君武在近代中国这一语境下言说着“自我:——不是思想逻辑的表达,而是事实的申辩,因而,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前后紧继的革命浪潮淹没了学理论证及学术正态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君武先生是广西大学第一任校长,对广西大学建树卓著;他是中国著名的民主革命者,政治家.教育家、诗人、学者。为纪念马君武先生诞生111周年,特摘发本文以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8.
一、马君武的诗歌创作道路马君武(1881—1940),名和,又字贵公。广西桂林人。我国资产阶级民生革命者。青年时期受康有为、梁启超影响颇深。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马君武乃赴新加坡向康有为“请教国是”,归谋起义而末成。1902年留学日本,认识孙中山,并加入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成为第一批同盟会会员。1906年从日本归国,任教于上海中国公学,担任同盟  相似文献   

9.
论马君武对社会主义学说的初步评介陈启源1903年初,马君武在留学日本期间,对社会主义学说进行过初步研究,并且在著名的刊物上撰文评介,对于传播新思潮,启迪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觉悟,推动民主革命的进展,作了积极的贡献。马君武是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早期宣传的主...  相似文献   

10.
资产阶级革命家马君武在协助梁启超办《新民丛报》的三年,是他一生中参与报刊宣传工作的一个高潮期,在加盟《新民丛报》的前期,他的办报工作对梁启超的舆论宣传方针起到了重要的阐释与配合作用,是康梁阵营中一名重要的宣传者。在1903年,由于马君武与梁启超在对待民主革命态度上的分歧加大、对孙中山了解的加深及“羽衣女士事件”等原因,马君武与改良派决裂,毅然加入了革命派阵营。这一转变轨迹,可以说是清末报人群体聚合方式由门户意识向政治价值认同转变的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1.
何岸 《源流》2010,(19)
马君武,1881年生于广西桂林,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广西大学的创建人。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马君武早年就读于桂林体用学堂,1900年入广州法国教会所办丕崇书院学法文。  相似文献   

12.
说到马君武,广西人都很熟悉.因为他当过广西省省长,创办广西大学,还三次出任广西大学校长.了解得更深入一些的人还会知道"北蔡南马"的誉称."北蓁"指的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南马"则是指马君武.  相似文献   

13.
杨杏佛是近代中国具有典型意义的"中间"知识精英。受时代精神与西方思想文化的激荡,其救国思想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与革命救国。杨杏佛救国思想主要具有稳定性、体系性与实践性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南社作家马君武曾经翻译了为数不少的外国文学作品,由于当时中国的境遇和马君武本人曾在日本留学的经历,他的这些文学翻译与日本文学界有着一定的关联,他对拜伦、雨果、歌德等西方作家的认识受到日本文学界的影响,但也有着作为中国人的明确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初,马君武留学日本期间,最早追随孙中山,在理论和实践上大力宣传和坚决捍卫孙中山及其学说三民主义。他广泛联络爱国志士,积极建立革命团体和创办进步刊物,认真培训军事骨干,始终不渝地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的创立。马君武是孙中山早期革命事业的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为中国同盟会的创建立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史中,各个时期都有重要人物关注教育救国问题,为发展教育做出努力。过去人们一般赞扬革命救国,对教育救国的作用评价不足。中近代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救国与革命救国的关系对近代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救国与革命救国都是中国走向近代化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7.
拜伦《哀希腊》先后有梁启超、马君武、苏曼殊、胡适等多种中文译本。诗中反问对比修辞手段的大量运用、韵律的巧妙安排等是其富于诗美感染力而广为传诵的本体原因。同时梁启超等译者的个性化翻译或曰“创造性的叛逆”对开发原诗所蕴含的巨大的革命鼓动力量也不容忽视:《哀希腊》对马君武《华族祖国歌》、胡适所谓“试验的态度更显明”的《自杀篇》及蒋光慈《哀中国》等诗作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马君武与近代诗歌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诗歌翻译在近代翻译文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虽然诗歌翻译作品在整个翻译文学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是在译介外国作品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外国革命性强的作品的译介。作为近代译诗"三式"之一的"马式"创始人马君武,在译介外国诗歌方面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而马君武的翻译风格在近代诗歌翻译中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教育救国"者认为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措施,是挽回利权的关键,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因此是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手段;"实业救国"者以为,实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夺回利权的关键,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根本,从而也是拯救中国的不二方式。"教育救国"者以无论何项事业都需要科学、都需要教育为立足点,考虑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实业救国"者以实业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实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科技以及传播科学技术的教育发展程度为认识结果。"教育救国"者指出,教育可以促进实业的发展,"实业救国"者认识到发展实业必须依靠教育。由此,"教育救国"与"实业救国"开始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推动了教育发展,而且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君武是一位全国知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又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科学家、翻译家和享有盛誉的学者、教育家,还是一位戏剧文学家和诗人。 马君武的文学活动,除早年翻译介绍过西欧文学名著,晚年致力于桂剧改革,亲自整理修改传统剧目外,更主要的是诗歌创作。他早期曾参加改良派的“诗界革命”,作品颇得梁启超的赞许。1909年参加柳亚子等人发起组织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为主要成员之一。但他的诗稿由于自己历来不注意保存,加上多年来为革命四处奔波及因战乱流离,以至大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