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是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网络媒介上的过量信息、不良信息和殖民信息 ,以及大学生在使用媒介时的偏离行为和依赖行为 ,都是互联网络的负面影响。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应从网络建设、软件开发、心理辅导等多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发展拓展了用户对网络媒介接触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更为巨大.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网络媒介接触行为有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本文选取重庆具有代表性的两所高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具体分析女大学生群体的网络媒介接触特点和网络媒介依赖背后的心理焦虑原因.  相似文献   

3.
网络作为一个新兴媒介为人类提供了新的文化生活空间,同时也为人类建构起了新的价值世界和意义世界,极大的影响着当代人的心理和行为.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频繁的一个群体,其行为方式受到了网络媒介消费的深刻影响.现今网络媒介消费中存在很多问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念十分盛行,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尤其是深寓其中的跨文化特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需要警惕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相似文献   

4.
网络化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但网络媒介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它对社会生活的负面效应不可避免,引导大学生适应媒介化社会生活势在必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逻辑起点在于:网络行为异化造成大学生社会角色迷失及其人格支离破碎;网络行为约束机制缺失冲击着大学生网络道德构建;网络媒介负外部性侵蚀着大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构建立体化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应着力于培育大学生的媒介伦理素养与主体意识,增强责任意识,理性使用网络媒介;大力强化教育管理者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升实践育人能力,发挥协同效应;全力优化网络生态,降低网络环境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影响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文透过对大学生博客使用行为和习惯的调查分析,揭示出大学生博客素养本质上亦即网络媒介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高校应有效地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让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网络媒介素养,以促进其更好地利用网络媒介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服务社会。这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引起高度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6.
网络媒介素养是公民在现代社会生存的基本技能,也是构建和谐网络空间的基本前提。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整体水平亟待提高,高校应积极开设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家庭、政府和相关社会组织也应承担起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水平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有其内在结构及运行机制。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加强信息审查、网站分级、加强大学生网德教育、利用网络功能引导网络舆论等措施来应对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三观”形成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运用校园红色网络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通过网页、博客、电子邮箱等媒介,准确把握立场,因势利导,依靠网络媒介的独特作用和功能,形成基于校园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构建学生红色网络党员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媒介的迅猛发展给当代大学生政治文化心理带来了诸多影响,既包括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也存在一些外部的客观因素.运用网络媒介对大学生政治文化心理进行积极引导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网络生活已成了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作为一把“双刃剑”,网络在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价值取向的紊乱、理想追求的弱化、道德行为的失范等负面影响,给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以挑战。因此,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加强校园网络阵地建设,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成为应对现状之关键。  相似文献   

11.
当前,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产生着深远影响.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对于大学生正确合理地对待和利用网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大力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认知和运用水平,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是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高校是信息化程度最高、信息资源最密集的场域,大学生则是与网络媒介接触最紧密、最广泛的群体。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是高校德育教育的完善和补充;有助于大学生"自主型"德育模式的发展;助推虚拟大学生德育范式的发展;丰富了高校德育课程内容。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结合德育工作目标,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实现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3.
网络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网络作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特别是网络文化的消极因素对高校主文化的消解及对大学生思想品德产生的负面影响,迫切要求高校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占领网络领域思想教育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网络媒介所不具备的人际传播优势,当务之急是为思想政治教育“加湿”,而不是被网络魅力所迷惑去以短击长;应根植本土引领青年大学生走向世界,并在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媒介选择上,成为“主流媒介”。  相似文献   

15.
以大学生微信虚拟社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洞、核心边缘模型、聚类派系和中间中心性分析对微信虚拟社群网络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网络意见领袖对大学生影响的基础是表现活跃和爱好广泛,影响的关键是处于社交网络的“靶心”位置,影响的效果是极易产生“沉默的螺旋”效应。建议高校通过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识别大学生圈层的网络意见领袖、引导大学生圈层的网络意见领袖和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型网络意见领袖等方式,推动网络意见领袖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征决定了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有别于传统媒体,需从增强网络媒体的权威性、增加把关力度、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加快网络道德与法制建设等方面.强化网络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进而提高网络媒介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大学生思想状况不佳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等问题,原因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历史、家庭影响及学校教育的缺陷等。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基于互联网技术形成的网络文化已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影响尤其如此。作为使用网络的重要群体,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益于网络文化的同时,又受到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从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来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习、人际交往等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积极应对和消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需要通力合作,以建构安全、和谐、共享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9.
网络媒介社会责任建设是规范传播秩序、形成正确网络舆论工作格局的重要举措。针对中国在网络媒介社会责任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部分网络媒介道德伦理底线缺失、道德责任主体严重缺位、违反新闻真实性原则、出现舆论导向错位、舆论内容不健康、传播秩序不规范等现象,认为应从自律和他律、道德与法律等多重路径去规制网络媒介的传播行为,使网络媒介真正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道义良心”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接触大众传媒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于信息和娱乐等方面的需要,大学生群体成为大众传媒的主要受众之一。广播、电视、报纸以及新兴的网络媒介,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作用复杂。传统的三大传媒在大学生中享有良好的信誉度,大学生对舆论导向的现状总体持肯定态度,但其媒介素养参差不齐。全社会和高校自身必须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强化大众传媒在大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