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传统历史文化地位的上升以及对历史教育的重视,一些以中国古代历史为背景的历史剧纷纷登台亮相,这些剧作以它取舍精当的选材构思、引人入神的故事情节、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画吸引着广大观众的眼光,使观众在享受娱乐的同时领悟传统历史文化知识的无穷魅力。但是随着夸张、虚构等剧作手段的大量运用,许多历史剧存在歪曲历史事实、美化历史人物的不良现象。具此,笔者谈一点历史剧歪曲历史事实、美化历史人物的严重危害并提出一些历史剧创作遵循的原则,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明代传奇历史剧创作伴随着明代中后期文化权力的下移产生了显著的世俗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对世俗化情感的描摹、世俗化信仰的利用以及世俗化生活的展示三个方面,使一贯以庙堂风致为特色的历史剧在审美风貌上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拓展。  相似文献   

3.
对于历史剧的剧体属性,古人深知历史剧是剧不是史,曲、史自是两体。对于历史剧的剧体地位,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评论者,都认为曲中有史格自高,历史文化内涵和史鉴价值提高了历史剧的体格。对于历史剧的剧体创作,古人清楚知晓历史剧中有实有虚,虽有部分论者反对历史剧过分拘泥史实,但总体而言推重据史实录,显示出史官文化对历史剧创作、评论的巨大影响和古人对历史剧传播历史的承载功能的看重。  相似文献   

4.
历史剧在当代台湾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发展过程。从历史题材也要"完成反共抗俄复国建国任务",历史剧创作同样体现出强烈的"反共"倾向;到历史剧注重"娱乐与教育结合,以陶冶国民性情,提高国民素质",出现为了"摄取传统文化、思想、道德的精华"而从事历史剧创作;到进一步,历史剧创作着重"在一个大家所熟知的故事中注入当代人的观念",等等,当代台湾历史剧发展遂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创作路向。  相似文献   

5.
热播英剧《唐顿庄园》不同于一般的历史剧或豪门剧,它通过庄园里人物命运的变化,真实反映了社会大环境的变迁,展示了历史境况的变化在个人身上的体现。由于其独特的时代背景,涉及了不少英国历史文化知识,如财产继承权、庄园改革及一战前后英国社会的变革等,将微观层面上丰富多彩的人物命运与宏观层面上的时代变革和国家命运结合,呈现给观众一个细致全面直观的英国社会。  相似文献   

6.
历史剧作为一个重要的题材类别,在戏剧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过去学界总是关注历史剧在历史题材上的限制,纠缠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本文认为,历史剧除了内容上的限制外,还有历史文本作为"前结构"带来的形式上的限制,历史剧编剧则涉及对历史文本的二度创作或改编。本文在比较历史与戏剧文本写作异同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在历史剧创作中实现由"史"变"剧"的转换,旨在从编剧方法论出发为今后历史剧写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不懈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和时代精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成为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南。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历史成就,立足新时代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认清中国文化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时代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内容上的科学性、立场上的人民性、本质上的实践性和体系上的开放性。就其原创性贡献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地位,突出文化对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的重要作用;提出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党的文化领导权;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的使命任务,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越调,因三国历史剧的影响而被列入河南三大剧种之一。申凤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纳了京剧、豫剧等其他剧种的精髓和艺术表现手段,将新的理念、新的艺术追求和审美理想,注入三国历史剧的创作与排演中。她把饰演三国剧作为对历史精神的解读,作为对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文化人格的体验与表达,在塑造历史人物、抒发人文情怀、阐释历史精神、揭示历史人物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等方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创造了鲜明的艺术个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田汉创作的新编历史剧《关汉卿》《文成公主》《谢瑶环》等,是其历史题材戏剧的巅峰之作。以往学界习惯从政治与时代视角切入研究,考察艺术与社会政治的外部关系及其深层互动,实际上无形中遮蔽了作品的内在意蕴与文化价值。从文化认同视角研究田汉新编历史剧,不但可以消除文学史、戏剧史对田汉新编历史剧的偏见,而且也为重新审视戏剧的历史价值与艺术地位开启全新的大门。田汉新编历史剧不但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方面成就卓著,而且因其诗人气质投射进剧作中显得独树一帜,为中国当代剧作家主体意识的构建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0.
中国英雄文化源远流长,而英雄文化研究却起步甚晚,与丰富的英雄文化资源不相匹配。自步入21世纪,英雄叙事在大众文化领域大放异彩,加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英雄文化,引发学术界对英雄文化的热切关注。基于CSSCI期刊论文对有效文献的时间分布、主要议题及高被引论文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知:第一,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成果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时间上看,2013—2017年侧重于对文艺作品中英雄文化与英雄形象的阐述,2018年以后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新时代英雄文化、英雄理论与制度等则成为研究的热点。第二,这一领域目前主要探讨了四个方面的议题:一是关于英雄及其概念群的本体性探索, "英雄" "英雄文化" "英雄主义" "英雄精神" "英雄形象" "英雄叙事"等概念的阐释正在逐步完善中;二是对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的研究,包括其生成逻辑、发展历程、自身特色等整体性考察,抗战时期劳动英雄与新时代人民英雄等阶段性研究,以及主要领导人英雄观的重点研究;三是有关文学艺术作品中英雄书写的分析,抗疫英雄、超级英雄等形象体现出"英雄"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与新内涵,新时代英雄书写的"人民性" "个性化" "崇高性""日常性"等特征得到重视;四是对历史与当下英雄整体或英雄个体的论述。第三,从这一领域的高被引论文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文化、法学、电影与文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英雄文化研究最为热门。总体来看,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应深刻把握时代主题,汇聚研究力量,并以问题为导向,回应时代关切,自觉将研究汇入时代洪流,突出实践价值;同时在多元英雄形象的建构中彰显平凡英雄的时代取向,并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革命英雄文化的传承,文化产业创造等方面努力探索自身特色,构建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的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文化知识谱系都在进行深刻的现代性转型的背景下,20世纪中国现代历史剧的批评话语力图倡导剧作家们借用"话剧"这一现代戏剧样式,以一种宏伟的历史叙述艺术性地再现民族历史,实现历史剧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2.
十七年历史剧的兴盛出现在1958—1962年之间,且以现代剧作家构成其中的主体,出现这种独特话语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历史剧这一形式自身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性。选择历史剧形式进行话语言说,表现出现代剧作家以历史剧创作这一作为社会象征行为的强烈的现实关怀,从而构成了十七年中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镜像。其兴盛的内在动力是源于现代剧作家政治无意识升华的象征行为。十七年历史剧创作在总体上是一种对人民讲述新中国与中国共产党存在与发展合法性的民族寓言,在"历史"中寄寓歌颂和证明的主题。也有许多史剧潜隐着史剧家一种在历史中重建启蒙话语的愿望,如借历史"干预生活",关注与呼唤"人"与"自我",揭露与反思国民性弱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人物形象具有浓厚的情感因素.从郭沫若的情感导向、情感寄托、情感展示和宣泄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史剧艺术形象渗透了郭沫若的文化观念、情感体验、个性气质、审美心理和创作移情.  相似文献   

14.
古代艺人创作戏剧主要是为了满足平民大众的文化消费 ,因而不得不受大众审美追求的支配。通过对大众审美与古代艺人历史剧创作关系的分析和阐释 ,认为反映在历史题材的艺人剧作中 ,大众审美的假定性、约定俗成式、极端类型化等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着历史剧作品的叙事结构及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回顾中国共产党体育文化发展的百年历程,其内涵与特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体育文化发展的血脉传承,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体育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使命。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体育文化历经百年发展的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吹响新时代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冲锋号;二是新时代全方位建成体育强国的重要因子;三是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体育方案”。新时代体育文化工作的发展还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并积极进行弘扬和创新,使中国共产党体育文化成为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增强建设体育强国的内生动力,实现共同繁荣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优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古代艺人创作戏剧主要是为了满足平民大众的文化消费,因而不得不受大众审美追求的支配.通过对大众审美与古代艺人历史剧创作关系的分析和阐释,认为反映在历史题材的艺人剧作中,大众审美的假定性、约定俗成式、极端类型化等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着历史剧作品的叙事结构及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论历史剧的艺术虚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剧的艺术虚构是必然的。历史剧作家虽有虚构的自由 ,但还要受到历史真实、历史人物性格等方面的影响。艺术虚构在历史剧创作中具有独特的意义 ,它推动情节发展 ,深化历史内涵 ,增强戏剧效果 ,因而历史剧的艺术虚构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题材的剧本,在我国古典戏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元、明、清三代的杂剧和传奇可称为历史剧者,居过半强”,“这些历史剧的题材范围之广泛,也是惊人的。它几乎包括我国每一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它表扬了可歌可泣的忠贞侠义的行为,也描画了贤士独行,文人逸事和勇敢而智慧的女性。”(茅盾:《关于历史和历史剧》)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开辟的我国现代戏剧史上,以郭沫若为代表的老一辈剧作家开创了我国新编历史话剧的新时代,使历史题材的剧作在新兴话剧领域一开始就生机勃发,颖姿动人。延安时期,新文艺工作者别开旧剧改造的新生面,为解决新时代、新观众与旧的传统戏曲的矛盾提供了成功改编历史戏的新范例。这一切,为新中国的历史剧创作积累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信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备受学界关注。通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新时代文化自信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形成知识图谱,以探究文化自信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研究发现:相关学者基于自身学术背景,从“主体—客体”“历史—现实”“宏观—微观”“理论—实践”等维度剖析了文化自信。研究热点集中在文化自信内在逻辑、历史根源、现实理据以及实践路径等方面;研究前沿趋向新时代文化建设重要任务、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及构建本土话语权等实践层面。未来研究应拓展研究视角,开展跨学科研究;加强文化主体性与文化自信相关研究;探索不同主体文化自信实践路径等。  相似文献   

20.
在消费文化影响下,当代历史剧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审美表达方式,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文章以获得第十三届文华奖的历史剧为例,分析消费文化语境下当代历史剧的审美表达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