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考虑一个风险中性制造商和一个风险规避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需求随机且受销售价格的影响。在销售季节之前,零售商对需求进行预测,获取需求信号;制造商对生产进行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基于零售商的不同信息共享策略及制造商的投资策略,考虑四种不同策略模型,分别得到最优零售价、批发价(及投资水平),并分析需求预测精确度对供应链成员决策和效用的影响。通过四种模型效用的对比分析,探讨制造商的投资策略以及零售商的风险规避态度对零售商信息共享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零售商共享需求信息对于制造商总是有益的,且制造商总是愿意采取成本削减策略;只有当制造商采取成本削减策略,且其投资成本系数较低时,共享需求信息对零售商才有益。最后,得到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均衡策略。  相似文献   

2.
陈俊霖  王山 《中国管理科学》2022,30(10):224-235
针对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所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系统,本文运用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了供应链企业在紧俏产品升级成本分担中的产能分配问题,比较了无合作机制以及引入合作机制下供应链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研究发现:当无合作机制时,供应链系统根据不同的产能分配范围最终会稳定在以下3种策略上:(制造商投资,零售商不投资)、(制造商不投资,零售商投资)以及(制造商不投资,零售商不投资);当引入合作机制时,供应链系统在一定的产能分配范围内最终会稳定在双方共同投资的策略上。本文还通过算例分析了无合作机制时销售新产品的增加值以及产品升级成本对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产能分配比例,新产品批发价格对单方面投资概率的影响;引入合作机制下分享比例对共同投资为演化稳定策略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加征关税视角下的供应链决策及补贴策略问题。基于本国制造商、分销商与国外进口零售商所组成的三级跨国供应链,分别讨论了政府不补贴、政府补贴下的供应链决策,研究加征关税和补贴对供应链的影响,并分析保持产品销售价不变补贴策略(I)、保持制造商利润不变补贴策略(II)及社会福利最大化补贴策略(III)的效应。结果表明,加征关税导致产品销售价增大和本国企业批发价、供应链各企业利润及社会福利的降低,但政府提高补贴使得产品销售价减小和供应链各企业利润增大,而社会福利随着补贴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加征关税税率及补贴的增大,供应链更多地表现为补贴的作用,补贴能有效减小加征关税的影响。在较低关税税率下,策略(III)激励产品出口作用显著,但政府补贴支出过高;策略(II)相较策略(I)激励效果更显著,但补贴支出更大。在较高关税税率下,策略(II)更能激励制造商出口,策略(I)以较低的补贴支出激励制造商出口,更有利于维持国际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4.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掌握全面数据的本土制造商是否有动机披露市场信息,更精准的需求信号又是否对供应链各方都有利?本文构建了竞争环境下的程式化信号博弈模型来研究供应链中的信息披露问题。在信息加密和信息披露两种模式下,结合品牌形象、市场不确定性及投资效率等因素对供应链各成员策略选择的影响,推导出实现供应链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区间。结果表明:当投资成本高于某个阈值时,本土制造商会选择信息披露策略,而跨国制造商则始终青睐于信息披露策略;同时,国内外供应链成员存在共赢区间,具体划分为“优质形象下的共赢”和“劣质形象下的共赢”,且区间大小受到市场不确定性、干扰市场预测的噪音偏差和国外批发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绿色供应链为背景,建立了绿色技术研发的绿色供应链微分博弈模型,比较了集中和分散决策下的微分博弈均衡解。最后,通过动态批发价机制对绿色供应链成员进行合作协调,并采用数值仿真对结果进行了验证和说明。研究发现:1)与分散决策相比,集中决策下绿色技术水平和绿色渠道总利润较高;2)当协调参数在一定范围内时,动态批发价机制能够协调制造商和零售商的行为,并且在该种模式下,绿色技术水平、产品绿色度以及商品的价格均达到了集中决策下的情形;3)在动态批发价机制下,随着绿色投资成本系数的增加或价格敏感度的增加或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下降,绿色技术水平、产品绿色度、商品价格、零售商的利润以及绿色渠道总利润是下降的,而商品批发价和制造商的利润则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6.
易变质产品在带运输时间的二级供应链中的订购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带运输时间的易变质产品的二级供应链库存模型。在有限计划期内,为补充下游分销商发出的订单,上游制造商以一定的生产速率进行生产。由于产品运输给分销商时需要花费时间与成本,在开始一段时间内分销商的订单得不到及时补充,只有当制造商的库存量达到最大时,才将产品运输给分销商。目标就是确定最优订购策略使得整个系统的总成本最小。通过分析成本函数的特点,证明了2种特殊情形下最优解的存在及唯一性。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最优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制造商主导和销售商主导两种权力结构下,构建了制造商与销售商两者混合回收及制造商、销售商和第三方三者混合回收的四类逆向供应链模型,运用博弈理论求解,对四类逆向供应链进行比较发现:(1)回收竞争程度较高时,制造商的最优策略为制造商主导且两者混合回收;回收竞争程度较低时,制造商的最优策略为制造商主导且三者混合回收。(2)销售商的最优决策始终为参与制造商主导且制造商和销售商混合回收的逆向供应链,最差决策始终为销售商主导且三者混合回收的逆向供应链。(3)逆向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决策为制造商主导两者混合回收或三者混合回收。(4)针对最佳权力结构和混合回收方式,制造商和逆向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决策基本一致,均为制造商主导的逆向供应链;制造商、销售商和逆向供应链系统的最差策略均为销售商主导的逆向供应链。  相似文献   

8.
基于当下气候变暖的背景中有社会责任感的消费者对低碳产品有特殊偏好的情境,研究上游企业主导的供应链在面对具有低碳产品偏好的市场消费者时,上下游企业的减排投资行为与策略。依照Stackelberg博弈模型,构建上下游企业采用不同的行为策略的支付矩阵。进而,应用演化博弈理论中双种群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得到上下游企业减排投资行为的演化稳定策略:当需要较大的投资或者下游企业分担减排成本意愿较强时,由处于主导地位的上游企业实施投资减排是稳定的;当需要较小的减排投资或者下游企业分担减排成本意愿较弱时,上下游企业组成的供应链中必然会有一个企业实施减排。最后,指出了减排投资系数和下游企业分担投资成本比例的不同对演化博弈稳定均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生鲜农产品跨境贸易模式选择以及保鲜问题,本文在考虑冷链物流服务的基础上,基于FOB、CIF和DAP三种贸易模式分别构建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表明:不管冷链物流服务价格为外生参数还是内生变量,供应商、分销商以及第三方物流商在FOB、CIF以及DAP贸易模式下都存在唯一最优的均衡策略;当冷链物流服务价格为外生参数时,不存在严格占优的贸易模式使供应商、分销商和第三方物流商的利润同时达到最大;但当冷链服务价格为内生变量时,存在帕累托改善区间,使得DAP贸易模式严格优于FOB和CIF贸易模式,且此时DAP贸易模式下的冷链物流服务水平也高于FOB和CIF贸易模式下的冷链物流服务水平。数值分析不仅验证了理论模型性质,而且还进一步显示,随着冷链物流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随之提高,同时给供应链各方带来了更多的利润。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跨境贸易模式的选择以及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低碳环境下资金约束制造商的供应链中成员决策策略及融资模式选择问题,建立了由供应商主导,制造商跟随的Stacklberg模型。考虑市场需求受制造商低碳努力的影响,并设计银行信贷和贸易信贷两种融资方式,从供应链中成员各自利益最大化和低碳努力水平最大化出发,给出了两种融资模式下的均衡解并进行了模式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当制造商的低碳投资成本系数和供应商的生产成本均较低时,制造商应选择BCF模式融资,当低碳投资成本系数较低,而生产成本较高时,TCF模式是制造商的融资均衡策略。当低碳投资成本系数较高时,无论生产成本如何变化,此时BCF模式始终是制造商的最佳融资策略。同时存在供应商生产成本的阈值,使得当生产成本低于该阈值时,BCF模式对供应商更佳,其他情况下TCF模式是供应商的融资策略均衡。  相似文献   

11.
针对制造商通过零售商线下渠道为消费者提供线上下单线下自提(BOPS)的全渠道供应链,探讨制造商品牌垄断和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的优惠券促销策略,分析制造商和零售商如何通过价格和优惠券面值的设计提升品牌竞争力和收益水平。研究发现:制造商品牌垄断下,批发价格或单位补偿越高,定价和优惠券面值均越大,但过大的批发价格致使制造商利润降低。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引入并不必然降低制造商品牌价格,当制造商批发价格较低时,制造商仍可在BOPS渠道定高价并投放大面值优惠券。此外,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将降低制造商利润,零售商利润则增加,制造商响应策略为降低批发价格。  相似文献   

12.
在买方市场环境下,产品越来越具有时效性,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为了规避风险,经销商往往不以实际预测量来订货。针对该问题,本文在已有的数量弹性契约研究的基础上,以激励相容理论和供应链理论为理念,引入回购契约的方法,提出了一个可以激励经销商的弹性契约优化模型,弥补了弹性契约的不足。用一个算例分析检验了该模型,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批发价格和返利比例来引导经销商的订货量趋势,当经销商期望利润最大的订货量与市场平均需求相等时,经销商会客观地估测未来需求量并报给制造商,同时制造商还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批发价格和返利比例以使自己利润最大化,从而使经销商与制造商共担供应链环节中的市场风险,并共同为优化整体供应链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3.
We examine the use of consumer cash mail‐in rebates offered by a manufacturer in a Stackelberg game where the manufacturer is the leader and the retailer is the follower. Ou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rebates are profitable for manufacturers if consumers are inconsistent in the sense that their rebate valuation when they make purchase decisions is independent of their redemption probabilities when they make redemption decisions. If the manufacturer keeps the wholesale price unchanged, then the rebate increases the retailer's profit by a larger amount than the increase in the manufacturer's profit. If the manufacturer jointly optimizes the wholesale price and rebate, then the increase in the manufacturer's profit is twice the increase in the retailer's profit. The retailer responds to rebates by increasing the retail price, which increases the margin paid by consumers who do not redeem the rebate. On average, consumer surplus decreases when it is optimal for manufacturers to offer rebates. We suggest incentive schemes that make it worthwhile for retailers to limit the price increase. In these incentive schemes, the manufacturer imposes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bate value and the retail price. We show that such incentives increase supply chain profits.  相似文献   

14.
Wide-spread infrastructures for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harging stations are essential in order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EVs)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Therefore, we propose a stochastic model and charge scheduling methods for an EV battery charging system. We utilize a flexible Poisson process with a hidden Markov chain for model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time-varying behavior of the EV stream into the system. Relevant random factors and constraints, which include parking times, requested amounts of electricity, the number of parking lots (charging facilities), and maximal demand level, are considered within the proposed stochastic model. Performance measures for the proposed charge scheduling are analytically derived by obtaining stationary distributions of states concerning the number of inbound EVs, waiting time distributions, and the joint distributions of parking time and electricity charged during random parking times.  相似文献   

15.
为推进V2G服务设想的实现,本文将电动汽车用户的动态损失厌恶特性考虑在内,分析了一般“保底收购,随行就市”市场制度下,电动汽车用户与电网公司间关于V2G服务交易的博弈行为,并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在一般“保底收购,随行就市”市场制度下,电动汽车用户关于V2G服务的行为选择无法满足电网公司关于V2G服务电量的期望;电动汽车用户对V2G服务电量的决策受其对未来交易价格预期的影响,且存在违约风险。鉴于此,文章引入“激励保证金+违约金”的激励机制,并给出了对应的保底价格策略、激励保证金与违约金等策略,以使电动汽车用户的V2G服务选择与电网公司的期望相统一。算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模型与理论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认为代售合约具有明显的消除双重边际效应的作用,许多制造商和电商平台选择签订代售合约,但是也有制造商和电商平台选择了批发合约。本文以在线销售系统为背景,研究了直销渠道开通的情形下制造商和电商平台合约的选择。通过研究发现,制造商和电商平台并不是总偏好批发合约或代售合约,并且存在一个帕累托改进区域;虽然制造商在电商平台上有网络销售渠道,但是制造商会保留原有的直销渠道;对于电商平台来说,收益分配系数并不是越大越好;代售合约虽然能够消除双重边际效应,但在代售合约下,整个在线销售系统的效率并不总是最高的。另外,随着直销渠道的效率增加,制造商会先降低批发价格,然后再增加批发价格;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不同,代售合约下电商平台的市场销售价格并不总是最小的。以上的结论其实都是批发合约下的直销渠道和代售合约下的电商平台在缓解双重边际效应方面的不同作用带来的。  相似文献   

17.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最优差别定价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建立了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模型, 在集中式决策和分散式决策条件下分别讨论了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最优差别定价问题, 得到了集中式决策和分散式决策的最优定价组合及其最大利润, 并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废旧品回收价或补贴价的变化会对最优零售价、最优批发价产生的影响,最后就如何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We consider a supply chain with an upstream supplier who invests in innovation and a downstream manufacturer who sells to consumers. We study the impact of supply chain contracts with endogenous upstream innovation, focusing on three different contract scenarios: (i) a wholesale price contract, (ii) a quality‐dependent wholesale price contract, and (iii) a revenue‐sharing contract. We confirm that the revenue‐sharing contract can coordinate supply chain decisions including the innovation investment, whereas the other two contracts may result in underinvestment in innovation. However, the downstream manufacturer does not always prefer the revenue‐sharing contract; the manufacturer's profit can be higher with a quality‐dependent wholesale price contract than with a revenue‐sharing contract, specifically when the upstream supplier's innovation cost is low. We then extend our model to incorporate upstream competition between suppliers. By inviting upstream competition, with the wholesale price contract, the manufacturer can increase his profit substantially. Furthermore, under upstream competition, the revenue‐sharing contract coordinates the supply chain, and results in an optimal contract form for the manufacturer when suppliers are symmetric. We also analyze the case of complementary components suppliers, and show that most of our results are robust.  相似文献   

19.
策略消费者持币观望的行为对零售商和生产商的盈利都会产品负面影响,本文在二级供应链中同时考虑策略消费者的行为和产品质量设计,研究批发价格契约下策略消费者行为对供应链不同渠道利润的影响。分析表明,当生产商决定产品质量时,分散供应链下的产品质量与供应链上下游的议价能力相关,生产商议价能力越强,产品质量越高;当生产商完全掌握确定产品质量和批发价格的权利时,策略消费者的行为加剧了生产商和零售商之间利润分配的不公平,生产商能获得更大比例的利润;面对策略消费者时,厂商承诺产品数量有限能够实现比集中供应链下更高的利润,存在合适的产品质量和批发价格,使得分散供应链能实现数量承诺下的最优利润,并实现提升质量和增加供应链整体利润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批发价格策略下探讨产品间可替代程度对供应链交叉选择的影响。选择由两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了制造商向零售商提供统一批发价格和实施批发价格歧视时混合渠道中的交叉选择及均衡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当制造商向零售商提供统一批发价格,产品间可替代性低时,交叉选择将会发生。产品间可替代性高时,制造商倾向于采用单一的销售渠道,交叉选择将不会发生;当实施批发价格歧视时,产品间的替代性低时,双向交叉选择将成为均衡的结果;采用分散销售渠道的制造商不会仅选择集成销售渠道中的零售商。最后,用实例分析验证了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