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高等师范院校中,体育、艺术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其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这一独特性对体育、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公共心理学》教学必须从体育、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方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高等师范院校中,体育、艺术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其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这一独特性对体育、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公共心理学》教学必须从体育、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方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普通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缺乏新形式课程以及与专业艺术教育脱节两大问题,将兼具不同艺术设计专业特征,涵盖范围广、适应性强的公共艺术专业教学融入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建设形式新颖的艺术设计通识课程,将能够充分活跃后者的课程体系,提升学习者兴趣。在提升学习者综合素质之外,也可为我国艺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高校艺术类公选课与大学生泛素质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类公选课教学是高校强化和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素质教育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针对全体学生而言,泛素质拓展是公共艺术教育的定位基准。其课程教学具体通过艺术理论、赏析、实践等内容展开实施。通过对高校艺术类公选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期围绕课程类别、课程层次、课程内容与形式,阐释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确立科学教育原则,尽快建构完善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及教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由于缺乏对艺术设计专业中民间美术课程的合理解读,该课程的教学因此而显得相对滞后。我们要正确、客观地认识我国民间美术,从中汲取艺术营养。本文从色彩层面讨论民间美术教学的可能性,探寻民间色彩与设计色彩之间的融通。  相似文献   

6.
公共艺术教育是面向非艺术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型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陶艺由于材料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使很多综合院校将其纳入公共艺术课程的范畴。笔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对比专业院校的陶艺教学目标,就综合院校公共陶艺教学中的问题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考察、实习基地等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建议,以期对其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对竞技体育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位置合理的质疑经不起体育发展历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推敲。竞技体育起源于民间,与群众体育相容,竞技性的体育强国战略可与普及性的体育发达国家战略结合。虽然公共体育教学与专业体育教育有较大的区别,但其密切联系也不容抹杀,公共体育课的任务与课堂教学特点均决定其应有竞技技能培养的组成部分,而且应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与目标。  相似文献   

8.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师的文化素养内容丰富,其中有三个内容是最重要的,即教师的人文素养、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目前,我国的高校艺术教育师资文化素养存在如下三个问题:第一,人文素养欠缺,综合素质不高;第二,学科观念模糊,知识结构单一;第三,育人观念淡漠,教学能力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外在环境方面和学科自身方面。提升公共艺术教育师资文化素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提高认识,把提升公共艺术教育教师的文化素养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二、完善措施,加强以提升文化素养为主要目标的继续教育;三、有效激励,将文化素养纳入公共艺术教师评价与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园林设计专业呈现出与其它专业交叉的现象,在这种趋势的带动下公共艺术以其鲜明的艺术性和强烈的美学特征开始逐渐应用到园林设计当中,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在论述公共艺术和园林设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公共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并指出这一发展趋势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以期能够促进公共艺术与园林设计的融合,推动园林设计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公共艺术规划推进城市人文景观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艺术是城市人文景观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共艺术在推动人居环境的人文景观构建方面有许多优秀案例和成功经验。公共艺术规划是构建城市人文景观体系的重要措施,在城市公共空间和园林绿地建设中将公共艺术纳入专项规划存在必要性。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实践,探讨了公共艺术规划的工作框架,规划的性质、实施主体与参与方式;指出构建城市公共艺术人文景观体系对塑造城市人文内核和地域特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1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本、专科课程由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修选课(限选课或称主修课及任选课)、教育教学实习和艺术实践四大部分组合而成。国家教委1992年颁发的《关于发展与改革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专业必修课是溶艺术、知识、技能和教学法为一体的专业教育课,而不是单纯的技能课;专业选修课是拓宽学生专业和文化知识面、体现系科特色的课程,  相似文献   

12.
《成才与就业》2013,(19):18-18
“艺述浦东”文化讲堂自从今年3月首推,坚持每月1场~2场,至今已邀请了不少名家主讲,内容涉及文艺理论与写作、亲子教育、创新创业、公共礼仪、戏剧表演、电影(微电影)创作、城市规划、建筑美学等诸多领域。日前举行的《快乐睿智的少儿公共音乐剧》专题讲座,以“在艺术氛围中学习语言,在语言教学中感受艺术”为理念,  相似文献   

13.
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被教育部规定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必修课之一,对于高校素质教育的开展与深入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对内蒙古民族大学开设公共美术鉴赏课的各专业学生展开调查,对该校公共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实践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求为设置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符合当代教育理念的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在普通高校进行艺术教育是推广公共音乐教育、实施美育的一项有效途径。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和艺术实践等方面应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其艺术审美需求,通过教学将感性认知与理性分析相结合、理论知识与艺术实践相结合,达到提升大学生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最终使其得到情感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无论在高校还是在中小学校教学中,艺术教育都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必要对高师院校艺术教育状况进行改革。具体措施有:建立公共艺术教研室、通过社团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等,以此,使学生通过学科间的交融与渗透,获得良好的专业素养及广泛的文化素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从1998年在大学设立公共管理专业以来,就不断地受到质疑,特别是其教学问题,如教学过程中存在忽视对学生处理公共管理问题的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及学科定位较为含糊,教学方面的案例选取与编写方面过于粗糙,过于注重学生对基本制度的学习,忽视了其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等问题。鉴于此,结合开设公共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中的教学调查数据,利用TFV模型,探寻了影响中国公共管理专业教学的动态因素。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应该从教师、学生、政府及社会互动的视角设置专业和课程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公共教育理论课是最能体现师范院校特性的必修课,因此,公共教育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身体力行努力体现教学艺术,并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学科特性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教育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教学效果将会明显提高。本文针对师范院校公共教育理论课存在的问题,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力求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了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基本内容、操作程序、实践效果、推广价值及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对当前阶段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全面的深入分析,指出城市文化是公共艺术得以有效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城市文化的发展则会对公共艺术的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最后分别从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与城市文化的自觉构建两个方面的内容探索了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塑造中的作用,旨在充分利用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塑造中的优势,推动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大学的整个教育体系中,素质教育不只是德育课、法律基础课等形式,专业课教学活动中也应有素质教育的内涵。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尝试,在专业教学活动中不能只限于教授专业理论知识,可以适当融入素质教育的内容,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专业教学的本质既是科学的引导又是艺术的熏陶,两者应相互补充;日常教学活动要做到既传道、授业、解惑,又培养品德、情操、情商,两者并重。  相似文献   

20.
艺术品,是其创作者审美观念及艺术追求的结晶。因此,民间艺术品创作者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亦体现在其创作的民间艺术品中。作为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研究者,应该从民间艺术品中发现其创作者的艺术追求,并给予研究、总结。但是,一般说来,目前对民间艺术创作者艺术追求问题的注意,远远不及对专业文艺工作者艺术追求问题的研究,远远不及对民间艺术其它方面(如形态学、民族属性、传承方式等)的研究。以民间歌曲为例,对确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