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陪审制度之否定之否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与法庭审判案件的一种司法制度,它以其蕴涵和体现的司法公正价值而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由于立法的演变、司法制度本身的缺陷等原因,其功能并未真正发挥,而且在适用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致使学界对该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产生诸多争议.陪审制出现的"陪而不审"既不能孤立看待,也不能一概判定陪审案件都是"陪而不审";陪审制度其功能和价值就在于追求与体现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它既是我国宪法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具体体现,又是审判独立、司法廉洁和降低司法成本的保障.因此,对人民陪审制的科学态度应是坚持、改革和完善而不是否定、废除.  相似文献   

2.
论陪审独立     
陪审制是法院吸收非职业法官参与案件审判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陪审独立是陪审制度中的核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曾对陪审独立作过具体的论述.陪审独立的内涵包括审理职权上的独立和相对于法官的独立两个方面.为了实现陪审独立,必须使人民陪审制度得到法律上的确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审判独立,并明确陪审制的适用范围以及陪审员的资格和产生程序.  相似文献   

3.
陪审制度在我国经历一番波折后,经过完善,终于于今年5月1日起重新开始实施。发端于西方的陪审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具有实现司法民主性、权力制约、司法的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的价值。这些价值建立在西方司法文化基础之上:理性主义、司法的救济与仲裁性、司法的维护社会公正性。此外,表面上陪审制度与司法职业化、司法独立原则的背离隐含了其本质上的一致性。在新陪审制度开始实施的今天,只有正确解读陪审制中的司法文化符号,才能避免移淮为枳。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当前司法改革进程中 ,陪审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应该提上议事日程。本文在对西方两大法系陪审制度及我国陪审制现状考察的基础上 ,提出了几点关于完善我国陪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我国司法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我国的人民陪审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作为沟通法院和公民之间的桥梁,人民陪审制应有的传递公共理性、监督司法行为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民陪审制功能目标定位偏离,陪审员出现专职化和精英化倾向,"陪而不审"导致裁判结果可接受性降低等.陪审制最本质的价值在于它的司法民主性,因此,现阶段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制度,构建起法院和公民对话商谈的平台,在沟通中使公共意志和公共理性顺利进入司法,促进司法理性生成,保证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6.
陪审制度改革是我国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专家陪审制的发展过程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对诉讼制度提出的新要求.环境诉讼专家陪审制是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特殊表现形式,其主要功能是满足环境诉讼专业化需求,实现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需求.通过专家陪审员与职业法官之间"事实审"与"法律审"职权配置的多元化模式,实现环境诉讼专家陪审制裁判权运行最大功效.环境诉讼专家陪审制裁判权的有效运作,离不开公正、科学的法律程序支撑.  相似文献   

7.
陪审制是英美法系最为重要的司法制度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政治文化基础,它是美国独立运动的精神财富。分权制衡的司法民主功能是陪审制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但从历史演进来看,美国的陪审团和专职法官的权力分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美国陪审团与专职法官之间的权力分工的嬗变历程,对于中国当前的人民陪审制度改革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中美陪审制度在历史、文化传统方面的比较,找出陪审制度发挥不同作用的根源是文章的主旨。美国陪审制深受个人主义文化传统的影响,弥补了法律形式合理性的缺陷,而中国陪审制由于缺乏陪审所需要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相应的制度,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陪审制度起源于英国,完善在美国,清末传入我国,新中国的两次民事立法都予以认可。但陪审制在实践中却屡遭冷遇,现今的人民陪审员制更是受到众多批评。2004年8月全国人大进一步完善了人民陪审员制度,并在很多方面解决了长期以来影响人民陪审制发展和适用的问题,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即人民陪审员的准入门槛太低;审判中专业技术问题无法解决;司法成本的增加,浪费已有的司法资源;陪审员的任职年限规定模糊以及陪审员的执法活动缺乏监督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目前进行的司法改革为背景 ,作者从陪审制度的历史发展、价值功能出发 ,结合我国的法制状况 ,论述了我国当前坚持陪审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陪审制度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 ,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陪审制度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陪审形同虚设 ;不注重陪审人员素质 ;陪审意识淡薄 ;名为陪审实为“陪衬” ,使陪审成为摆设 ,可有可无 ;人民陪审制的作用逐渐被淡化。于是 ,有人主张取消人民陪审制度 ,有人主张照搬西方的陪审团模式。本文就此提出关于完善我国陪审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陪审制度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众参加审判有陪审制和参审制两种模式.前者具有实效性,后者则往往成为虚设.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名存实亡的根本原因,即在于违背了诉讼的规律,让普通民众解决法律专业问题,而不可避免地成为专业审判人员的附庸.在司法改革中我们面临专业法官合议制、陪审制,以及继续实行参审制这三种各有其利弊的选择,为顺应司法改革的内在要求,提高诉讼民主化水平,可以试行陪审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陪审制在我国的存废问题,长期以来学者们争论不休.本文在宏观上理清了陪审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在微观上分析了陪审制在世界范围内衰退的历史原因、陪审制的民主、监督价值以及陪审员在合议庭中的具体作用,从而得出结论--我国必须废除人民陪审制度.  相似文献   

14.
规制行政介入司法尤其是民事司法,除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体制规制路径,将行政机关意见表达纳入民事诉讼程序是其另一程序规制路径.程序规制具有公正审判权请求权、论辩式民事诉讼对话逻辑、诉权制约行政权、民事审判实质公开的“武器支撑”.“法庭之友”制度对民事诉讼行政介入具有程序规制作用,中国行政机关可以“法庭之友”身份参与民事诉讼、进行意见表达.行政机关担当“法庭之友”不会损害独立审判,相反有利于司法公正公开.行政机关担当“法庭之友”以维护公共利益为限,是新型诉讼参与人,应明确其诉讼权利义务,构建行政机关作为“法庭之友”参诉的具体程序.  相似文献   

15.
陪审制度是我国审判制度组成 ,也是当前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鉴于陪审制度的目前现状 ,理论界存在着存废之争。英美法系的陪审制度和大陆法系的参审制度都有其不同的特征 ;我国陪审制与大陆法系国家的参审制极为相似 ,但存在着许多问题和认识上的分歧 ,其观点缺乏实践与理论的依据。在我国现阶段 ,陪审制度对于遏制司法界存在的腐败现象 ,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16.
我国陪审制度完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加案件审判活动的一项司法制度。随着法律制度和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陪审制度的作用越来越微弱,而其固有的缺点却不断显现。因此陪审制度的衰落成为一种世界趋势。我国的陪审制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法制建设的深入及其自身不足的不断突显,人民陪审制度的作用开始减弱。本文对陪审制度的几点学说加以评说,继而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以期从本质上变革现有人民陪审制度,使其更好地发挥法律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陪审制度是审判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参与案件审判活动的一项司法制度 ,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自 1 9世纪以来 ,陪审制在整个国际社会日趋衰微 ,与此同时 ,我国业已实行多年的人民陪审制也越来越流于形式 ,陪审制度陷入了低谷 ,其固有的缺陷不断显现。因此 ,人民陪审制的出路、具体的改革和方向等问题均成了当前关注的焦点 ,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民陪审制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18.
英美陪审制度源远流长,就早期历史而言,其中蕴藏的权利价值并不突出,均势政治力量之间的相互制衡的意义更重要。经近代自然权利理论的改造,陪审制才确立牢固的价值基础,它所蕴涵的权利元素才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成为现代英美国家治理和人权保障的重要程序技术。当代陪审制盛极而"衰"的原因在于替代性的多元价值整合机制的兴起,制度成本增加,以及法的形式理性对于陪审制实质理性整合功能的过度抑制。今日陪审制衰而不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因为陪审制作为"实践权利的技术"不仅具有程序理性,更等同于权利价值本身。  相似文献   

19.
关于陪审制度的存废之争莫衷一是.本文对陪审制的精神和理念进行解读,揭示了陪审制在通过权力制衡的形式达致人权保障的目的,促成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二元互动关系的建立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确认了陪审制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陪审制是一项重要的司法民主制度。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看 ,我国的人民陪审制缺乏真正实行的社会基础条件和程序制度保障 ,其所反映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司法社会化 ,司法的专业化才是现时代司法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