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历史进程 ,结合大学科技园在中国的实践 ,从全新的角度论述了大学科技园在中国大地成长壮大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监督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分析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与创新监督机制的关系,指出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监督机制创新的制约因素,同时探讨了当前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监督机制创新的实践,提出了若干有助于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监督机制创新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蔡元培的学术治校、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开创性地构建了中国现代大学学术本位的大学理念和大学制度体系;同时期以留美学生为师资主体的东南大学的制度性改革在办学实践层面上开拓了一条以美国模式为特色的大学发展之路,两校共同影响了中国现代大学的定型,使中国现代大学不仅在理念上,同时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上,实现了现代转型;传承中国现代大学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实践经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需要重塑以学术为主体的大学精神和大学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豆苗 《社区》2003,(24):60-60
一个美国网友问我,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有什么不同?我当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但后来仔细想想,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还真的有很多差别,至少我能想到的就有以下10点—— 1.考上大学 美国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 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 (注:美国的大学是“宽进严出”,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外开放大学校外学习中心的对比来开展中国开放大学系统终端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视角。在对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概念解释的基础上,对英国开放大学、美国凤凰城大学、印度英迪拉·甘地开放大学、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等四所大学的管理模式、学习中心运行状况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合中国开放大学学习中心设置的环境,提出了中国开放大学学习中心建设的借鉴和启示,即:建立以学习中心为终端的开放大学的办学系统,明确开放大学总部和学习中心的关系定位,保证开放大学校外学习中心的办学质量,坚持开放大学校外学习中心的建设特色等。  相似文献   

6.
尹彬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1):154-155,162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缺少已经引起了国人的重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也成为学界共识。学界对于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较多,而对于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则语焉不详,基于此,本文论述如何在词汇教学和翻译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并进而论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大学的文化建设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大学的发展中,应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贯穿于育人理念之中,大力提倡民族精神,弘扬传统与倡导创新并举,扎实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文章分析了大学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现实意义,为建设现代大学文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建设有必要从学理上深入分析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的逻辑根据,从而找到有效的建设路径。为此,笔者对国外大学崛起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规律进行了考察,认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的深层基因,回应国家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的内在需求,融入民族复兴"中国梦"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神圣使命,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强力支撑。因此,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的路径选择应当是:把"立德树人"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把传承创新民族文化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精神内核,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根本追求,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自觉目标,把一流学科和一流师资建设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9.
金陵女子大学的创建过程及建筑艺术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期间 ,中国教会大学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 ,首先采用了中西合璧式样建筑形态 ,拉开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复兴的序幕。金陵女子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的第一所女子大学 ,不但一直保持了在近代中国的第一流的教育水平 ,而且金陵女子大学的校园建设和建筑形态 ,也因其成熟的设计模式和完美的造型效果 ,倡导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复兴的“宫殿化”趋向。  相似文献   

10.
大学设置标准在大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规范和引导大学发展的作用。中国近代大学设置标准大体经历了分科性大学、单科性大学和多科性大学同时并存、多科性综合性大学的发展阶段。中国近代大学设置标准的发展过程,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不断摆脱封建官学影响而逐步引进吸收西方大学模式的过程,也是人们在探索中对大学本质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分析其变迁的过程及特点,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大学的科学内涵.从而推进我国大学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30年,中国法律思想史从初步确立到加速发展最终走向繁荣,在多个论域中展开了理论争鸣,产生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同时,中国法律思想史在学科建设、教材改革、学术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梳理近30年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概况,有利于进一步研究中国法律思想史。  相似文献   

12.
30年间,中国法律思想史从初步确立到加速发展最终走向繁荣,在多个论域中展开了理论争鸣,产生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同时,中国法律思想史在学科建设、教材改革、学术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必须认真梳理三十年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概况,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著名哲学家的哲学史著作中和诸多高校的中国哲学史教材中,孙子书中无名;在少数中国哲学史著作中,虽然写入了孙子的名字,但没有确认孙子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大哲人地位。其原因主要是:认为孙子只是个大军事家,其哲学理论是不系统的。其实孙子应与先秦的伟大哲学家孔子、老子等居有同等的大哲人地位,主要依据有:一是在《孙子兵法》中蕴含有一个哲学理论体系;二是在这个哲学思想体系中,充分体现了以"势"为核的哲理特点;三是以孙子的哲学体系、哲理特点为根据可以编辑哲学版本《孙子兵法》,从而开创孙子势哲学学科;四是孙子势哲学在世界的影响力不亚于其同时代的大哲人。  相似文献   

14.
吴忠良 《东方论坛》2010,(6):111-115
柳诒徵是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长期在高校和图书馆从事史学研究,著述众多,《中国文化史》为其代表作之一。该书作为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开山之作,虽然其观点存在一些矛盾之处,但这恰反映了转型期学人的一种努力,且该书对其后之文化史著作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书装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书装史研究成果有近百种,其中最集中的是图书装帧形式,视角较为独特、新颖的,有文化、对现实的影响、装帧与时代的关联等。不足之处主要是学界存在不少重复介绍古书装帧形制的作品,具体内容、理论方法、认知模式、资料整理、研究队伍与结构等亦有待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6.
李新魁教授对汉语方言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魁教授对汉语方言研究的贡献:一是对广东闽、粤、客方言的描写研究;二是对上述方言与汉语语音史关系的研究;三是对汉语方言史的研究。李教授治方言学有三个方面的经验:一为点面结合,既博且精;二为“死”“活”结合,相互印证;三为动静结合,着眼发展;四为长短结合,换而不舍。  相似文献   

17.
白寿彝作为20世纪中国史学领域里极有影响力的学者,带领国内众多著名史学家,经历20个年头,编写成体裁新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把自己的学术事业推向了辉煌的顶峰。其通史编纂理论体系的内容由历史观、国史分期、民族观、中国的疆域、历史文献、历史文学、编纂体例、体裁、中国史与世界史等构成。研究大通史的编纂理论体系对深刻领会白寿彝的学术思想、认识白寿彝的学术贡献都是非常必要的。白寿彝有关中国通史的编纂理论奠定了新世纪通史编纂与学术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严复认为清末处在宗法社会向军国社会的过渡之中。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许多特点。本文的论述仅限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中西对比可能是认识中国历史的特点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现代文学史起点的"向前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学运动"曾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起点",这样就遮蔽了"五四"前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实际进程,相应也忽视了"五四"前许多文学作品已经初具的现代性.从早期启蒙者身份的重新认定,在文学作品中对科学、人权的引进时序,中国期刊的三波现代化浪潮,早期白话文的倡导和早期翻译作品的成就等方面来看,有必要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起点"向前"位移,才能将20世纪文学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学说史更经常地被人们称作"中国社会思想史",但这种称谓是不准确的。研究中国社会学说史不能用机械的唯物主义或阶级标签法,科学的方法应是全面、客观、公正地解读中国思想家的社会学说,去除一切非历史的东西,通过符合历史真实以及逻辑推论的系统分析,来建构中国社会学说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