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发现的时铭《题吴藉亭〈红楼梦传奇〉十二首》诗发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发现的时铭《题吴藉亭〈红楼梦传奇〉十二首》诗发微●王人恩迄今为止,“红学”的历史已有二百多年,其间经过前贤今哲的苦心经营和辛勤搜求,有关《红楼梦》的资料已收集甚夥,尤其是一粟所辑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的问世,给“红学”之研究功莫大焉。《红...  相似文献   

2.
广东语文学会于上月上旬举行古典文学学术讨论会。会议就当前古典文学研究中为人关注的问题如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与教学方法论、中国古代戏曲(尤其是中国古代悲、喜剧)的民族特色等问题,分专题小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建构独到创意精深──评谢桃坊《中国词学史》一鸣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理应包括古典文学史的研究和古典文学学术史的研究,才算完备。但多年以来对于前者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与心血,而对于后者则注意不够。因此,近年的古典文学研究界开始对学术史的研究投入了较多的力量。最...  相似文献   

4.
宁宗一先生是一位当代意识极强的古典文学研究者。用当代意识观照古典文学,是他的一贯追求。他的人生观、美学观、文学史观和小说戏曲史观都反映了他的这种追求。宁先生对元明清小说戏曲的研究呈现出横向的渗透扩展、立体的多维观照等特色,其研究范围涉及到了美学、文化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哲学、审美心理学等领域。他往往通过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对人生况味的感悟,拓宽了原有的研究视野,为进一步拓展古典文学研究的思维空间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关于古典文学与精神史研究的问题,我想有两个不同的方面,一个是立足于精神史研究的立场,从古典文学这一领域出发来研究精神史;另一个是立足于古典文学研究的立场,将精神史研究作为研究古典文学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评《中国词学史》扬忠完整而科学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理应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历代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想的发展、演进过程的研究,即通常所说的古典文学史研究;另一方面是对历代关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的研究之研究,这就是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这两个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对20世纪的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导下,传统的古典文学研究也开始有了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在这一学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方法论的变革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世纪初年朴学与西学相结合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兴起,到“五四”文学革命中考据学和进化论相结合的新方法成为主流,再到“五四”前后古典文学研究方法中的分析主义的初步成功,这一切都说明,方法本身似乎是研究的途径和工具,但是它的背后隐藏的却是不同的思想理论和认识哲学。所以,对”五四”前后古典文学研究方法论的考察,既是我们认识“五四”文化精神的重要方面,同时对于促进21世纪的古典文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圭 《天府新论》1997,(6):92-9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文学遗产》编辑部和黑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8月12日至17日在哈尔滨——镜泊湖召开。来自海内则、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学者10o余人出席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SO余篇,兹将与会代表提交的论文和口头发言的主要观声、综述于下。一、对本世纪古典文学研究的总体回顾与前瞻对近百年以来的古典文学研究作一历史性的回顾和反思,并继而预测未来的研究走向很具哲理意义和启发性,不仅可以避免因循守常,也有助于研究的深入。有的代表认为,如此选题题目未…  相似文献   

9.
由学术史回眸我们拥有的传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郭英德等著。55万字。中华书局1995年11月出版。责任编辑:顾青。长期以来,古典文学界专注于研究历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却忽视了古典文学学术史的反思。80年代初,西学及新方法的冲击,曾引发对古代文论...  相似文献   

10.
尚永亮 《云梦学刊》2003,24(1):126-128
回首上个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风起云涌,如火如荼,但文学史料学的研究和建构却相对滞后,其间虽出版过潘树广的《中国文学史料学》(黄山书社,1992),徐有富的《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但这两本大著都是通论性质的,而具体涉及某一时期的文学史料学专著却未能见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九十年代中期,中华书局古典文学编辑室和时任总编的傅璇琮倡议策划,拟编纂一套《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研究丛书》,由傅任主编,邀约国内各有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分头撰稿,以期尽快改变中国…  相似文献   

11.
唐代山水诗在唐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除了有一大批山水诗人外,其他许多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都写过部分山水诗。唐代山水诗在继承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田园山水诗传统的同时,又创造了一种空闲凄清、深沉冷寂的风格,这种风格一方面与唐代某些文人避免政治,隐居山林及当时各种社会矛盾何关,另一方面,与唐代禅宗的盛行也有内在的思想联系。本文仅就后一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一魏晋时期的山水诗并未形成繁荣局面,其内容主要是田园风光和自然景物,陶渊明和谢灵运是其主要代表。陶诗长于田园风光,沈德潜认为陶诗“清远闲放,是其本色”(《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陶渊明卷》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古典文学遗产如何提升城市文化品格的分析,基于重庆传统古典精神缺失的现状,本文强调整理巴渝旅游资源中的古典文学作品的意义,提出绘制重庆古诗词地图魄可能,以期深化本土社会历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如何解放思想,使今后古典文学的研究得到较大的发展和提高?这次座谈会对此作了充分的讨论,给我们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同志以莫大的鼓舞和鞭策。全国高等院校的古典文学教师,是一支强大的科研队伍,为了适应四化的需要,努力把古典文学的研究搞上去,是高等学校古典文学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古典文学的人民性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典文学的人民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問题,一方面,它是古典文学的思想性的一般形式;另一方面,由于阶級、时代及历史条件的限制,在許多古典文学作品中,它又表現为不同的特点。进一步从理論上深入探討人民性这一概念的内容,对于开展古典文学的研究,对于继承与发揚古典文学的优良傳統,有着重大的現实意义。由于力量所限,我不想在这里全面地来談人民性的問题,只就自己認为有关古典文学研究与古典文学教学中几个主要問題,試图加以說明。  相似文献   

15.
关注古典文学学科的生存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庆 《江汉论坛》2002,(11):77-80
中国古典文学学科建设,在当下既存在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边缘化、逐渐失去话语权力等危机。如何认识中国古典文学学科?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内涵及意义是什么?如何重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学科的生存状态究竟如何?如何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些都是目前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界富于前瞻性眼光与忧患意识的学者们所经常讨论、思考的问题。本期邀约石昌渝、葛晓音、李炳海、毛庆、赵敏俐等先生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以期推动中国古典文学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6.
让研究者沉下心来做学问--关于学科建设的一点想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晓音 《江汉论坛》2002,(11):73-74
中国古典文学学科建设,在当下既存在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边缘化、逐渐失去话语权力等危机。如何认识中国古典文学学科?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内涵及意义是什么?如何重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学科的生存状态究竟如何?如何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些都是目前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界富于前瞻性眼光与忧患意识的学者们所经常讨论、思考的问题。本期邀约石昌渝、葛晓音、李炳海、毛庆、赵敏俐等先生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以期推动中国古典文学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十年,古典文学研究同样受到了冲击,但不象理论界那么明显,那么激烈。“四人帮”倒后出来的一批古典文学研究文章,多半是翻案性的,这是再评价阶段;最近几年,引进“新方法”,出现“文化热”,古典文学研究面临着新的挑战,正在酝酿着新的突破,步入创新阶段。古典文学研究不仅仅是受冲击的对象,还要为现当代文学提供借鉴,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18.
为古代文学研究正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昌渝 《江汉论坛》2002,(11):71-73
中国古典文学学科建设,在当下既存在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边缘化、逐渐失去话语权力等危机。如何认识中国古典文学学科?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内涵及意义是什么?如何重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学科的生存状态究竟如何?如何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些都是目前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界富于前瞻性眼光与忧患意识的学者们所经常讨论、思考的问题。本期邀约石昌渝、葛晓音、李炳海、毛庆、赵敏俐等先生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以期推动中国古典文学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9.
赵敏俐 《江汉论坛》2002,(11):80-82
中国古典文学学科建设,在当下既存在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边缘化、逐渐失去话语权力等危机。如何认识中国古典文学学科?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内涵及意义是什么?如何重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学科的生存状态究竟如何?如何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些都是目前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界富于前瞻性眼光与忧患意识的学者们所经常讨论、思考的问题。本期邀约石昌渝、葛晓音、李炳海、毛庆、赵敏俐等先生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以期推动中国古典文学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20.
李炳海 《江汉论坛》2002,(11):74-77
中国古典文学学科建设,在当下既存在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边缘化、逐渐失去话语权力等危机。如何认识中国古典文学学科?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内涵及意义是什么?如何重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学科的生存状态究竟如何?如何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些都是目前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界富于前瞻性眼光与忧患意识的学者们所经常讨论、思考的问题。本期邀约石昌渝、葛晓音、李炳海、毛庆、赵敏俐等先生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以期推动中国古典文学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