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波兹曼《童年的消逝》一书运用媒介生态学的历史方法,为童年在欧洲的诞生、在美国的消逝找到了依据。童年的社会本性、弗洛伊德和杜威合成的童年概念基本范例、童年与成年的社会性区别,共同组成波兹曼童年理论的起点;童年、文化与媒介三者的动态关系是其童年理论的主线;媒介即环境的思想则是波兹曼对童年命运做出解释的根本。他从微观媒介符号环境的作用机制和宏观社会传播环境的演进中探索文化变迁的根源,从而揭开了隐藏于童年背后的媒介生态学原理。尽管波兹曼的童年理论存在缺陷,但它却提醒我们关注和思考电子新媒介时代下的童年命运以及本土文化的命运,这是这一理论穿越时空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2.
童年是社会和个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童年生活反映了一个时代所具有的特点。通过对童年记忆的追溯,发现80后和00后童年生活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轨迹,并从童年生活的内容、童年生活的方式、童年生活的空间及童年生活体验对其变迁的过程进行了分析。进而从童年赖以生存的地域空间、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的影响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影响等方面讨论了童年生活变迁的原因。并从个案出发反思传统童年生活和现代童年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童年生活中儿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鲁迅不仅是乡土文学的开山祖,同时也是现代童年母题文学的创始者,其创作在反思品格、文化意蕴和叙事模式等方面给予现代童年母题文学创作以深远而显著的影响。鲁迅的童年叙事焦点大多集聚在对封建传统教育方式的批判与挖苦,对儿童所接受的与儿童身心发展极不相宜的陈旧观念的讽刺与揭露。从鲁迅的童年母题创作中我们可以体悟到,童年母题叙事不仅仅是一种叙事方法,也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的主题类型,更重要的是童年母题的叙事还是作家的生存方式的体现。作为现代童年母题文学的倡风气者,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又增添了一层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在同时读两本书,一本是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一本是马克斯·范梅南的《教育的情调》。我在心里常常感叹:学生的童年消逝了,教育能到哪里去找情调呢?童年,不应仅有知识学习,还应有儿童"活泼泼的"生活。儿童生活"活泼泼"了,教育才有可能产生美的情调。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减轻学生课外培训负担,就是为了解放儿童,就是为了让儿童的学习生活有"留白",就是为了让儿童的"活泼泼"从可能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童年游戏。为了探寻多年后,记忆中不曾忘却的童年游戏是否有着何种特殊意义,本研究以童年游戏记忆为切入点,运用访谈法于D市N市共抽取40名20世纪60-90年代生人进行访谈,并总结提炼。研究发现,即便在时代变换下不可抵挡的发生了游戏群体消解、游戏条件商业化、游戏文化多元化的变迁。但由“自由自在”、“紧张刺激”、“忐忑不安”等情绪体验以及在“视觉”、“听觉”、“触觉”上的不同感受构成了60-90年代人对童年游戏“好玩”这一深刻而一致的印象,也是对游戏本质的理解。记忆是连通过去和当下的桥梁,通过记忆的重现和审视也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和把握童年游戏的意义,更好的对待当下儿童的游戏。  相似文献   

6.
从迟子建小说中可以看出,她的童年经验无处不在,因此童年母题的运用是迟子建小说中最富有特色的叙事模式。迟子建笔下的自然万物都充满了灵性与生命活力,动物也被她赋予了人类情感和人性内涵。迟子建小说中自然与儿童的物人交感折射出迟子建的童心和对自然的热爱,是其小说中童年母题的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童年经历会对一个人个性气质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徐訏童年的生活并不愉快,父母婚姻的不幸使他失去了完整的家和幸福的童年,对其孤寂内省个性气质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这种个性和影响渗透在他的创作中,使得他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带有这种孤独内省的精神特质,而且作品中对母性形象和儿童形象的塑造也带有徐訏个人的精神印记和情感欲求。  相似文献   

8.
<不一样的童年>一书对农民工子女生存和发展现状进行了社会学调查和分析.书中描述了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生存现状,深刻分析了他们正在遭遇的困境,其重要发现和主要观点在社会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文艺理论中 ,谈到生活经验对创作的影响 ,很少谈到童年经验。事实上 ,童年经验对作家的创作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童年经验作为创作素材进入作家的创作 ;二、童年经验作为心理定势对创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个体的生命历程中,童年因其短暂性和不定性往往受到忽视。本文通过对作家威拉·凯瑟的童年生活及其创作中的童年意象的分析,指出童年是自我主体的根基,成年是童年的延续。童年记忆不论是抚慰性还是创伤性的都在被主体反复书写或言说。它已经成为主体成长的内在动力源,是主体确立自我意识和实践自我价值的重要象征。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儿童史研究内容分四个方面,一是儿童被教育,包含国内教育、留美教育、相关人物思想及童子军等;二是儿童被保护,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保育、难童、溺婴及童工等;三是儿童被认知,主要包括文学、书刊出版及儿童观等;四是儿童自身的研究,主要有学界对儿童的行为、事务的研究和成人的童年记忆叙述。比之于儿童被教育、被保护、被认知,有关儿童自身的研究太过单薄,不可相提并论。没有儿童的儿童史,准确地击中了近代中国儿童史研究的要害、薄弱之处。强化儿童自身研究,是近代中国儿童史学界的努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在儿童文学视域之下讨论童年书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论题,创作心态与童年经验之间充满复杂的交互主体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童年是人性的深厚土壤.萨特在童年时代曾有过被父亲、外祖父和同龄人抛弃的三次经历.这种经历导致了他惶惑、焦虑、自卑等生存性的不安,也导致了为化解不安而进行的拯救情结.他以自救为目的的文学创作,通过有效的政治介入,具备了自救与救人的功用.  相似文献   

14.
为规范早期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行为,加拿大安大略省2007年颁布了《早期教育工作者法》,并依法成立了早期教育工作者协会作为该行业的自律组织,该协会对早期教育工作者实施注册制度,制订了道德准则与专业标准,对注册人员实行监管,对投诉问题进行受理与调查,并作出惩处。注册委员会、投诉处理委员会、纪律委员会和职业适应性委员会会各司其责,构成一套完整的监管机制。通过实施行业自律机制,该省早期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行为得到了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5.
从童年健康的视角考察个体投资偏好和风险资产配置行为,将健康风险纳入资产选择模型,发现童年健康不佳的个体在金融投资决策和资产配置中往往会更加保守。采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童年时期健康状况较差的个体,其成年后持有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概率和比例均显著降低。采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并通过控制个体特征以及童年时期的负向健康冲击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童年健康通过两种途径影响风险资产投资:一是人力资本和财富的积累,二是情绪和性格的塑造。进一步讨论发现童年健康对风险资产投资的影响在不同年龄和教育程度的群体间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美国尼克儿童频道制作的“朵拉”系列动画是一部充满童趣的动画教育片,深受儿童喜爱。“朵拉”这一形象体现了美国文化乐观、创新、自信、发扬个性等特点,我们也可以从这部动画片看出美国儿童教育注重实用性、鼓励独立思考、尊重儿童天性等特色,这对我国的儿童教育改革及动画创作有相当的启发性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童年期留守经历的情感补偿与代际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经历如同流动、贫困、创伤等其他童年期经历一样,对个人来说影响深远,无论是对个人成年前的短期影响还是成年后的长期影响,都不可忽视。然而,学界多关注留守经历的短期影响或当期影响,对长期影响的调查研究还很缺乏。基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19个城市2 385名80后外来务工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童年期留守经历会引发强烈的补偿效应,却不一定产生代际补偿效应,而留守的代际传递效应也未获证实。不过,后两种效应外在的不显著也可能缘于其他因素的遮蔽,或是两种效应反方向的作用力相互抵消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