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论玄学“有”“无”范畴的根本义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学的有无之辨应理解为一种特定的体用关系,而不是一般与个别,或类似于黑格尔哲学中"纯无"与"存在"的关系。贵无论的"无"作为体不是表示实体性的存在,而是某种"作用方式"或原理、原则,其内容指自然无为。它通过遮拨有为有执而显其义。无主无宰、不禁不塞即是自然,亦即是道。万物依据自然无为的原则而生成变化,即是"以无为本"。对于"有"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实体性存在。贵无论所谓"有"为据体所起之用,离体言用,则用为死用,体亦为死体。独化论通过否定"无"而直接认为"有"为道为自然,即认"有"为体,有乃即体即用的存在。"以无为本"是"穷源"说,"万有独化"是"当体"说。二家都旨在为解决自然与名教的关系而提供形而上的根据。  相似文献   

2.
孟子之"气"属精神范畴,是"形诸外"的主观精神、心理状态。在"志"、"气"关系方面,孟子认为志制约着"气",使"气"具有了价值向度,它把人的内心与形诸外的精种状态结合起来,成为其心性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的养气说以"尚志"、"集义"为核心。尚,急确立人生的立足点和人生道路,集义则体现了气的力度。孟子提出的尚志与集义相接合才能养成"浩然之气"的思想,为儒家道德修养学说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汉代“兴喻”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兴喻”说萧华荣"兴者喻"、"比兴等为譬喻"①,是汉人的共识与通说,而不同于孔子"诗可以兴"之"兴"为起发、感悟。孔子诗"兴"论的背景是春秋用《诗》(《诗三百》),汉人诗"兴"沦的背景是解《诗》(《诗经》)。汉人解《诗》虽也归趣于用,但那是另一种...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创作主旨探周永祥关于《金瓶梅》的创作主旨,历来众说纷坛。明代有"政治寓意说"、"讽劝说"、"复仇说"等;清代则有张竹坡的"苦孝说"。而现代则又有"暴露说",这个观点得到了目前学术界多数人的认同。我们认为,《金瓶梅》是以儒家的伦理教化为内容,...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的伦理走向──兼谈“见死不救”现象及“传统文化”取向王生平一提起"见死不救"现象,中老年同志容易联想起五十年代的"助人为乐"风气,两相比较难免产生"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叹。这被某些人讥讽为伤感的寻根意识、恋旧"情结",企图从"国民的劣根性...  相似文献   

6.
“鱼与熊掌”的逻辑分析──课室实录──(香港)黄展骥设甲、乙、丙......为单句(简单的陈述语句)"不是"、"而且"、"或"、"要么......要么"、"如果......则......"、"如果,而且只是如果"是"联结词",由它们把单旬组成下列复句...  相似文献   

7.
韩愈把宣传儒道与排斥佛老相联系。其宣传儒道,从思想信仰看,是为了恢复中断的道统,而现实目的却在于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其排斥佛老,从思想信仰看,是为了捍卫儒道的独尊地位,而现实目的却在于打击寺院经济以保证唐王朝的赋役来源。韩愈之"道"虽被标榜为纯粹的儒道,但实际吸收了佛、道、法、墨等学派的思想成分,并非纯粹的儒道。韩愈"不平则鸣"的本意包括抒欢愉之情和抒哀怨之情两个方面,实即儒道的"美"和"刺"。而"不平则鸣"对儒道又有突破:一是儒道重"美",而"不平则鸣"却重"刺";二是儒道对"刺"多有限制,主张"以理囿情",而"不平则鸣"之"刺",却主张哀怨之情的自由抒发。  相似文献   

8.
禹步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秋以来,大批跛者加入到"以舞降神"的巫师行列。随着跛巫群体的发展,巫术舞中"步不相过"的蹇跛步法逐渐为众多术士所认同。惯于假托的战国术士宣称这种巫术舞步出自夏禹,并将其命名为"禹步"。从此,禹步即被所有术士奉为经典性的基本步法,且对宗教、巫术等仪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神化跋步、确立"禹步"名称方面,迷信巫术和崇拜夏禹的墨家学派曾起过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中国新时期文学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是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维度。在这一维度中,新时期文学的基督教文化言说有其特定的发生背景,新时期文学中呈现出对基督教文化的独特言说方式,基督教文化精神可以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价值建构提供一种有效的参照。基督教文化不仅是一种"罪感"文化,更是一种"爱感"文化,其"博爱"之情与"谦卑"之心有利于博爱现实主义的建设与发展;基督教文化是一种"普世"文化,有利于消解中西文化对峙,促进文化融合,构建世界文学;基督教文化亦非"审判"文化,而是"赦罪"文化,其"宽恕"、"宽容"精神有利于善意、平和文学批评原则的倡行,从而有利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吴梅村山水诗略论王英志一关于"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虽然朱庭珍有"以牧斋为冠,梅村次之"(《筱园诗话》)的定评,但程穆衡则称:"明末诗人,钱、吴并称,然钱有迥不及吴处。吴之独绝者,征词传事,篇无虚咏,诗史之目,殆曰庶几。"(《厄谈》)可...  相似文献   

11.
“我无工巧唯无私”──纪念中唐诗人李绅逝世1150周年刘明浩(上海市社联)元和十五年(820)正月,宪宗李纯崩,太子李恒继位,是为穆宗。未久,穆宗召右拾遗李绅为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在禁署,时称"三俊"。这二李、一元"情意相善"①,观点接近,成...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有责任心的作家与"国政"、与暗昧的"细民"构成空前紧张的关系,并由此激发出新的文学生力。反映对象的规定性及其与创作主体之间对应形成的独特关系,规范了一代文学的基本精神风貌。作家角色选择的变化意味着一种新眼光的产生,近代四部著名小说的多方面价值呈现,似乎难以"谴责小说"一语概之。"忠奸对立"模式与相关文化情结的消解,表现为政治、文化观念的双重超越;对文化建构、艺术表现的探索、拓展,也同时保障了"新小说"中心文体的位置和对20世纪文学的奠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哥德巴赫猜想" 鲁迅不但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还被誉为"民族魂"。这种"灵魂"称道在中国是独独一无二的。比鲁迅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力大得多的毛泽东(他发动过"触及人们灵魂"的运动),只是被人们赞颂为"大救星""红太阳"以及伟大领袖、导师、统帅、舵手等,没有人称他为民族魂。  相似文献   

14.
论宋玉赋的纯文学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赋首次将"赋"作为自觉的文体脱离先秦"诗"的襁褓,标示中国文学由《诗经》而《楚辞》到"汉赋"演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宋玉的宫廷赋,在内容上自抒情怀,文思尚美,寓庄于谐,使赋体的纯文学化倾向得以宏扬、发展;而其创作形式,也为汉赋奠定了艺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六朝“兴感”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朝“兴感”说萧华荣以"兴"为"感",是魏晋南北朝对"兴"义的新理解与新规定。它对于汉人以诗比附政教风化的"兴喻"说,无疑标志着情的解放,也标志着文的自觉。但它以诗的创作发生之"兴"释汉人的"六义"之"兴",造成"兴"义的极大缠夹,并一直影响于后世。...  相似文献   

16.
曹刿、曹沫辨谢祥皓《左传》庄公十年所载"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个著名战例。曹刿论战中所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战争理论,以及在该战中所取"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作战方针,不但得到了后世兵家的广泛认同,而且被兵学经典《孙子兵法》确认为基...  相似文献   

17.
正始玄学人生哲学思想沈顺福在王弼、何晏时代,社会思潮中出现了著名的"正始之音"。正始玄学不仅开辟了中国古典哲学史的新纪元,而且在人生哲学领域也为整个魏晋玄学人生奠定了基础。它以无为本,通过对老子的"无"进行阐述,建立了自己的"贵无论"。在此基础上,王...  相似文献   

18.
先秦诸子师道观管窥赵东玉教师作为一种从事独立职业的人,是在春秋战国这一由"学在官府"到"学在私门"转变的特定时代应运而生的①。以先秦诸子为代表的古代知识群体,这些被后世奉为"先师"和"师表"的人们,正是其彰彰尤异者。在其为人之师的身体力行过程中,他们...  相似文献   

19.
"乐山"名称的由来马琦乐山①历史悠久,文化昌明,为天下胜地。从史籍所载,由近之考察发现,觉其名颇有来历。故以近来求索之得,抒一孔之见,求教大方。-、"乐山"得名的几种说法有史可考,春秋时代乐山为开朗故治。战国时期名南安②。秦、汉、魏晋至南北朝之萧梁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现代发展的逻辑线索──论现代新儒学与中国哲学的三次转折吴疆学界倾向以"代"的概念划分现代新儒家的众多人物,但是,以时间先后为序的划分方法却掩盖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发展中的逻辑线索问题。其一,以"代"来划分人物是从外延上来进行,这样就使"第一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