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晋商的金融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商在明清时期称雄国内外商界 50 0年 ,尤其是它所经营的票号、帐局、钱庄、当铺、印局是中国银行业的鼻祖 ,在清代中后期国家财政金融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和支撑作用。晋商的货币经营资本与西欧意大利伦巴第商人创设伦巴第银行业务一样 ,在世界金融史上曾有过重要的创新。这种创新析对现代金融具有重要的前驱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晋商王文素及其《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张正明,高春平晋商是明清时期雄踞国内商界长达五百年之久的强大商业集团。他们不仅以善于经营,资本雄厚,执金融界之牛耳著称于世,而且在中华民族科技发展史上做出过一定的贡献。明代晋籍商人中有不少人由于经商活动的需要而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晋商这一历史课题引起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在将整个中国版图纳入视野之内时,积极从事外向型经营,不失时机地开展对外贸易,尤其是对俄国贸易。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结合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深入分析晋商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意识的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鲜为人知的晋商书信、杂记、诗文、墓志铭、日记、竹枝词及民间歌谣、祁太秧歌、地方小报等民间文献可以发现,晋中民间女子的择偶标准明显向商人倾斜,以求得富裕风光的生活,但婚后却陷入不尽的相思愁怨中,而且存在子嗣不蕃的情况,商妇寿命也大大降低。这一幅幅晋商婚姻生活的鲜活画面,饱含着晋商婚姻生活中不为人知的苦乐悲欢,体现了晋商辉煌背后无数商人妇的酸苦和眼泪,反映了晋商辉煌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5.
张海瀛 《晋阳学刊》2009,(4):122-122
明清时期,晋商富甲天下,位居全国十大商帮之首,称雄商界长达500年,在世界商业史上,是堪与犹太商人、威尼斯商人媲美的商业集团。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海内外有识之士就对明清晋商不断地研究、挖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晋商的研究更加重视,呈现成果迭出、影视屡播、参与者日众的可喜局面。最近,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高春平积20余年研究之功力,纵论晋商古今,洋洋60余万字的《晋商学》一书由山西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成为晋商研究领域可喜可贺之幸事。阅览之际,倍感后学有人。高兴之余,欣然一序。  相似文献   

6.
山西生态环境的变迁与晋商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商的兴起与明清山西生态环境的变化有关,但是明代晋商和清代晋商并不一样。一般来说,明初山西生态环境未恶化之前,晋商多出于较富庶的南部地区,是靠手中资本,乘开中纳粮之机,大兴商屯而崛起的。清代的晋商则在山西北部、中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经济一蹶不振之后,兴之于“走西口”和“闯关东”的人流之中。他们是随着关外、口外经济的开发,在不可欠缺的商业发展的需求中,经受历练而走向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晋商是对历史上成名的山西商人的称呼。在明清年间 ,晋商曾盛极一时 ,商贸足迹遍及华夏大地及欧亚大陆。在传统农业社会 ,晋商的发迹和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不少晋商出身于农民家庭 ,并擅长农产品贸易 ,晋商的根深深地扎在农村 ,晋商和农业、农村、土地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相似文献   

8.
论晋商的人生价值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明初以来 ,山西商人较早地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偏见和束缚 ,广泛接受了儒贾相通、义利相合的价值观念 ,牢固树立了重商是实现人生价值重要途径的进取思想。明清时期晋商在国内外贸易和金融领域功绩卓著 ,成就辉煌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引人注目的一大商人集团  相似文献   

9.
明代以来,晋商称雄国内外商界达500年之久。他们于明初崛起于北部边镇,明中叶又抓住机遇驻足扬州,及时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拓展,尤其是在隆庆间“封贡互市”后,晋商将南方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北部。入清以后,晋商通过水陆两路,以船载、车拉、驼运等方式把南方的丝绸、粮米、茶叶、瓷器、铁具运往北方及俄蒙、日本、朝鲜销售,同时将东北的参茸、西北的毛皮、云贵的药材、新疆的玉石、蒙古的畜产贩往全国。晋商适应远距离商业交易的需要,于道光初创办票号,实现了商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飞跃。晋商的崛起、发展和兴盛,为北部商业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为南北物资交流,为农村自由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为边疆地区的巩固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晋商这一历史课题引起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在将整个中国版图纳入视野之内时,积极从事外向型经营,不失时机地和外国人做买卖。从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多角度地分析,明清晋商对外贸易伙伴主要集中于蒙、俄。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曾经延续了500多年的辉煌,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但又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诚信为商和不断开拓创新给晋商当年的发展提供了立身之本,但其在后期,由于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固步自封,最终导致了晋商的衰败。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代边地贸易与对外贸易中的晋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晋商崛起于明而鼎盛于清。明中叶九边防御体系的建立,九镇军需供应的扩大以及蒙汉私市贸易和马市贸易的出现,为晋商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清代晋商的壮大是与清王朝统一中国版图、平息西北叛乱同步进行的,清政府的鼎力支持是晋商地位显赫的重要原因。晋商不仅在开发蒙、满地区,发展边地贸易方面成绩卓著,而且在中俄恰克图贸易和中日长崎贸易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晚清票号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经营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密切结合,将传统的中国商业资本运动推向最高峰。山西票号不仅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外贸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社会商人与政府及其代理人官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关系,但他们之间的经济行为仍然具有明显的契约性质,文章主要利用现代经济学中的合约理论对晋商与政府结合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晋商正是利用同封建政府及其官吏之间的"合约"锁定关系,节约了交易成本,规避了诸多市场风险,在明清商界盛极一时.然而,在晋商发展的后期,随着产权结构的变化、交易成本和各种风险的递增,官商之间特殊的合约锁定关系则成为晋商走向衰落的主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晋商在明清发展到鼎盛时期,曾雄居中国商界500多年。他们在长期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晋商文化是其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成为我国“儒商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典范,是我国商业文化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晋商文化,挖掘其内涵,坚持古为今用,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银号是明清时期伴随着金属货币白银的流通使用而产生并一直延续到抗战时期的金融组织机构。它的产生比票号早,消亡却比票号晚。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商业贸易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过去由于史料的缺乏和对票号、钱庄、当铺研究的重视,一直未对银号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致对晋商银号的研究,特别是晋商的衰亡时间产生了一些误解。例如,黄鉴辉先生认为"清末还有部分钱庄和银号仍在经营货币兑换业务,清度支部就把它们改称为银钱兑换所,到了民国初年,这些银钱兑换所或停业或转业也就不存在了。这样,延续400多年的货币兑换商最后在中国历史上就消失了"[1]109。事实上,到民国初年,这些银钱兑换所还存在,银号仍在营业,除了一部分票号改营银号外,太原、晋中、长治、晋城、大同等地仍有二百多家银号,直到抗战爆发的20世纪40年代,由于日军侵略破坏,晋商和银号才陆续消亡,延续500多年的晋商最后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消失。结合大量史料,通过对银号这一在晋商兴衰过程中产生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金融组织进行探究,可以论证出明清晋商衰亡不在清末民初而在日寇全面侵华时期。  相似文献   

16.
明清晋商适应时代环境的变化,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推行股份经营制度。由于好的制度设计,使晋商做到“足迹遍千里”。然而,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晋商股份制经营的弱点日益显现出来,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最终被市场抛弃。  相似文献   

17.
晋商及他们在商业活动中努力实践并奉为圭臬的道德精神是法学研究的瑰宝。早在明清时代,晋商已领会了法律的规则性意义和民法上的诚实信用、公平互利原则。用法律上的正义、秩序、效率、利益价值理念去探析晋商秉执的敬业、诚信、群体等精神内涵,可以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晋商是明清之际的大商帮,受制于历史条件,却呈现出不同的特质,主要体现在经商区域、所经销的商品种类、从业者的身份等方面。以上概念得以明确,对认识晋商的发展历程具有常识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晋商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商探源邱文选自公元前11世纪初叶,周成王封叔虞为唐侯起,到公元前678年晋武公以旁支取代晋国国君之前的近三百年间,晋国基本上处于“百里偏候”的闭塞时期。《左传》说:“今晋国之方,偏候也,其土又小,大国在侧”。在此将近三个世纪长的时间中,虽然叔虞初封...  相似文献   

20.
晋商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文化作为晋商经营和管理思想的文化底蕴属于非正式约束机制的范畴,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它对晋商的商业活动具有伦理理念与法律规范的双重作用。晋商的经营管理制度均是在传统文化约束和影响之下进行运行的,它一方面保证了晋商的长期兴盛,另一方面也影响着晋商的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