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多诺将真而不是美理解成审美领域的核心范畴,指出艺术作品的真理内容体现为对工具理性支配下制造的社会罪恶的揭示。他进而将激进的艺术形式与进步的政治意识相等同,为此还给出一套饶有说服力的理论论证。借由现代主义艺术来孕育现代敏感性,并最终形成正确的政治意识,对阿多诺来说成为撼动铁板一块的物化社会的唯一有效的实践形式。由此,为使阿多诺赋予审美活动的认知严肃性更能站得住脚,我们有必要将艺术作品的真值条件的满足分为内部满足、外部满足:前者体现为艺术形式的不断变革,后者体现为成熟的主体意识在社会空间的形成。无论如何,局限于审美范畴来谈艺术的真值条件的满足或真理内容的实现是不自足的。  相似文献   

2.
阿多诺在其《美学理论》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艺术批判思想。这种批判一方面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艺术的商品化,而另一方面强调自律艺术对资本主义的社会批判功能。批判贯穿了否定的辩证法反对总体性和同一性的思想,在论述形式上避免了绝对化的论断,但又始终维护艺术的真理。艺术批判的归宿是艺术乌托邦,反映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阿多诺在其《美学理论》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艺术批判思想。这种批判一方面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艺术的商品化,而另一方面强调自律艺术对资本主义的社会批判功能。批判贯穿了否定的辩证法反对总体性和同一性的思想,在论述形式上避免了绝对化的论断,但又始终维护艺术的真理。艺术批判的归宿是艺术乌托邦,反映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阿多诺将异质性因素与精神同置于艺术的内部,提出否定辩证的艺术观。通过对黑格尔建立在辩证统一性基础上的观念论的批判,阿多诺否定艺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观点,进一步呈现艺术中的真理性,解决了艺术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但是由于阿多诺的美学终究是以一个有反思能力的主体为前提,其不能突破主体主义哲学的范式,没有看到社会性的群体在对抗资本主义中的意义,因而不能真正对抗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问题。  相似文献   

5.
阿多诺美学理论研究在阿多诺研究中至关重要。阿多诺的美学理论不仅贯穿其学术生涯,也对他的哲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启蒙反思的产物,阿多诺的美学思想将艺术视为新的启蒙形式并承载起重振美学的重任。通过对艺术理性、艺术社会性以及艺术真理性内容等理念的阐释,阿多诺在赋予艺术再现苦难、批判社会以及认识社会等功能的同时,也揭示了艺术见证的根源与秘密。阿多诺美学思想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于:一方面,作为一种认知型美学观,阿多诺的美学思想在接续并发展亚里士多德悲剧快感说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近代学科意义上的美学观的突破与超越,标示了阿多诺有关后奥斯维辛时期文艺观的渐进式转变;另一方面,通过对艺术见证与再现社会苦难,以及审美移情的强调,阿多诺赋予了艺术启蒙与救赎的重任。鉴于阿多诺对实践的怀疑,他有关艺术作为启蒙、见证与救赎的美学思想注定只是一种理论设想。  相似文献   

6.
阿多诺的理论想象由“启蒙辩证法”到“否定的辩证法”再到“艺术的辩证法”,昭示其批判思想进展的理论路径。反艺术、审美形式与审美幻象设置了阿多诺所营构的艺术张力态势的三条重要维度,其中隐含的诸多悖论深刻地体现了他的美学批判强调哲学反思与艺术经验互补性整合,力主社会现实、艺术作品与审美主体开放式并存等现代性特征。深入地研讨这些问题有益于我们重建具有实践性品格的审美理论,有效地解读现代艺术文本,同时也为反思审美现代性问题提供宝贵的话语资源。  相似文献   

7.
阿多诺的警句“奥斯威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广被引用但又理解各异.该警句频繁出现于其1951年至1968年的著作中,并逐渐上升为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象征性美学命题,但随着文本语境的变化,这句话又带有多义甚至反义性.通过语境的还原可以看出,阿多诺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述的意思尽管不同,不变的是他对艺术的思考始终与奥斯威辛的背景联系在一起.他并没有取消艺术的可能性,而是将与人类苦难并行的艺术置于野蛮与反野蛮、审美与反审美、艺术与反艺术的辩证张力之中进行观照.可见,阿多诺的这一警句并不意味着保持沉默的禁忌,而是对奥斯威辛之后艺术的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8.
论阿多诺对审美愉悦感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阿多诺影响深远。其美学思想中,对审美愉悦感的批判是一个重要的论题。在文化工业与奥斯威辛的现实背景中,阿多诺批判了审美愉悦感的虚假性与不公正性,一方面,在文化工业的现实中审美愉悦感沦为被操纵的虚假快感;另一方面,在奥斯威辛之后,审美愉悦感则带着逃避现实、忘却苦难的不公正性。同时,在其艺术理论中,阿多诺对强调美感的趣味美学进行了严厉批判,他始终强调艺术提供的不是审美愉悦感而是认识。  相似文献   

9.
阿多诺和尼采都将解救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使命交给了作为关切苦难的艺术,但两人以“艺术”为中心的介入方式和救赎途径有所区别。尼采认为,艺术以美的外观超越苦难和真理,释放被理性所压抑的个体感性,唤醒生命意志,为世界和人生作出审美辩护,肯定人存在之合理,给予人生存之希望,因此,应以艺术打破枷锁,救赎人性;阿多诺呼唤艺术的“否定性本质”,强调艺术以审美幻象拯救真理性内容,以其谜语般的审美形式疏离社会,因此,应通过反艺术实现对外在异化世界的否定批判,救赎人性。但无论是尼采的肯定式超越抑或是阿多诺的否定式批判,艺术都没有在其中获得除审美幻象以外的任何实质性基础存在,这也就注定了二人救赎之路在面对残酷社会现实时的苍白无力和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10.
论阿多诺对现代主义的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对现代主义的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阿多诺对现代主义的辩护就不是单纯的辩护,而是有所批判地加以捍卫.这就使得阿多诺的美学理论与后现代主义理论发生了纠葛.通过对阿多诺的现代主义美学进行辩证的考察,可以揭示阿多诺与后现代主义的本质区别:即前者坚持现代主义这一"必要的恶"以实现艺术真理这一更大的善;后者则全盘抛弃了现代主义及其真理诉求.  相似文献   

11.
艺术美是人类的主要审美对象,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艺术美的来源有四:一是现实中美的属性;二是现实中丑的属性;三是现实中不美不丑的属性;四是现实中亦美亦丑的属性。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美、丑、不美不丑、亦美亦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是艺术家创意的物化形态。它的本质,与其它美的形态一样,也是人的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内在精神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美学史中,自然曾被当做完美的代表,是艺术模仿的对象。但是,在现代性的进程中,尤其从谢林开始,自然美的地位一落千丈。阿多诺沿着批判启蒙的道路,重拾自然美话题。在他看来,自然美是不可界说的,不确定性、不和谐性乃是其本质特征。因此,我们对它的鉴赏要采用与艺术美鉴赏迥然不同的手段即步入野外直观自然的无言之美。阿多诺以非同一性哲学为基础的自然美观,对传统的美学研究有纠偏补弊的作用,但仍然没能完全跳出西方传统的真理美学观的窠臼。  相似文献   

13.
从形式与内容统一角度,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美由于只有感性形式而无内容,因而自然美不算真正的美;艺术美在古典类型中虽然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但由于在艺术中,形式毕竟是有限的,因而艺术所表达的内容也只能是有限的,艺术无法显现无限的绝对理念;无限的绝对理念只有哲学才能表达,尽管哲学是逻辑体系,但逻辑与感性是不可分的,哲学具有间接的感性形式,因而也可视哲学为理念的感性显现,从而哲学是一种美——哲学美.  相似文献   

14.
法兰克福学派提出了“文化产业”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批判,认为文化产业是一种受到交换价值所控制的肯定性文化。阿多诺将本真艺术与文化产业商品相对立,认为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是否可交换,本真艺术具有不可交换性和否定性,是被压抑的事物的表达,反对社会的总体性和控制性。而文化产品则是以交换价值为唯一目的的。阿多诺和本雅明就机械复制艺术发生了论争,其根本分歧就在于机械复制是否会给文化艺术带来解放性力量。阿多诺的文化产业批判力量对于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有着启示意义,现代文化产业发展应该强调文化的艺术性和多元性。纪录片行业的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缩影,阿多诺的理论对纪录片行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19世纪以来,由审美向审丑的转向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在现代艺术中,丑不再是美的陪衬,也不再是为了被转化为崇高,而是一个被赋予了更高艺术价值和社会批判功能的艺术表现对象。尼采美学是这次审丑转向的直接理论源头,另外马尔库塞和阿多诺等现代先锋理论家也对它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撑。现代艺术表现丑绝非出于以丑为美的病态嗜好,而是对艺术作为社会批判者角色的全新认识。关于审美还是审丑的问题,实际上已超出美学领域,成了现代社会的文化政治学。  相似文献   

16.
宗白华对艺术形式进行了独特的理论阐释,通过对艺术形式的深层结构的分析,认为艺术形式表现生命的内核,表达心灵的姿势。艺术形式具有可感性、创新性、审美性等特征,但积淀在艺术形式中最根本的却是文化精神。间隔化、构图和感悟生命的真理是艺术形式最主要的作用。宗白华对于艺术形式的理论阐释对于今天艺术形式的创造和研究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与马克思侧重于历史的理解方法不同,阿多诺更侧重从辩证法的否定性、批判性的动态视野来观照资本运动所带来的艺术生产活动的深刻变化。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范式批判维度的基础在于他一方面洞见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当中资本运动的历史维度,另一方面也认识到要扭转艺术这种工业化、同一性的生产危机,还必须从否定的辩证法意识来完成对当代艺术产业化、资本化处境的审美救赎。阿多诺在历史辩证法与启蒙辩证法、总体性与非同一性、文化理论与工业理论三个方面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作出了进一步的推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司空图以其《二十四诗品》为主干的诗歌美学理论,可以说几乎涉及到诗歌美学的各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审美心理的论述。但由于《诗品》在思维方式上,具有抽象的哲学思维与类比性形象思维相结合的特点,在表达上采用以诗论诗的方式,又夹杂着二些哲学概念,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近年来,许多论著多从艺术哲学对司空图的诗歌美学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而往往忽略其关于审美心理的论述。我们认为,司空图从哲理高度,对诗歌艺术美进行深层的思考,对诗歌艺术美创造和欣赏的心  相似文献   

19.
阿多诺认为,丑的出场相关于西方哲学史上感性与理性的此消彼长;美和丑是历史的范畴,现代主义艺术中丑的突显具有批判启蒙理性的革命意义.结合西方美学和艺术史的流变,从阿多诺的哲学思想出发,呈现阿多诺的丑学之于现代艺术和中国美学理论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艺术形式美的规律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的形式美,是艺术美的大门,是人们欣尝艺术品首先接触到的艺术美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双重的审美特性:一方面表现内容,为内容服务,与内容辩证地有机地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也就是说它具有不依存于内容的自身的规定性.因此,形式美不仅在美的创造和鉴赏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我们也可以对它进行独立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