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等院校中的学术水平代表了一种学术话语权威,性别对男女教师学术发展水平是有一定影响的。目前在河南省的高等院校中,女教师整体学历和学术职称水平略低于同年龄段的男教师,在科研方面则明显弱于男教师。提升高校女教师学术发展水平,既有赖于整个社会宏观环境的支持,又需要单位中观环境的帮助,还需要家庭微观环境的协助,更需要女教师个人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高。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发展来看,学术职业的流动是其固有属性.合理的学术职业流动无论对于高校教师,还是对高校或是国家都是有益的.学术职业的流动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教育系统内部的流动与教育系统外部的流动.教育系统内部流动可分为组织内流动和组织外流动、学科内流动和学科外流动;教育系统外部流动则导致了高校教师的流失.学术职业流动既与市场经济体制、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发展状况和职业竞争力等外部因素相关,也与职业地位、工作环境、教师价值观和教师自身素质等内在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学术发展中的性别和谐是构建和谐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但现实中的高校女教师在学术水平等方面与男教师存在着明显的性别角色不和谐。影响男女教师学术水平差异的因素主要有传统观念、个人综合素质、管理措施等。因此,实现高等教育学术发展中的性别角色和谐,既需要女教师个人观念的转变、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高,更有赖于社会舆论环境、管理层面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女教师学术研究水平低、成果少、地位低的现状主要受学术职业起源、传统社会角色、高职教育双重属性以及自我意识等因素的影响.深入研究她们的学术职业发展现状,对女教师自身的发展和高职教育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论高校女教师的进取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女教师是我国知识女性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也是高等教育中日益壮大的生力军,其职业成就却远远落后于男教师,因而在高等教育中处于不利地位.本文以进取意识为视角,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法,提出营造一个有利于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使之对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女大学生的自我肯定意识、社会性别公平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影响新改制本科院校女教师工作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物理环境、学术环境、管理环境中,最影响女教师工作的因素分别为:"教学条件不完备"、"图书、网络资源匮乏"和"教师评价标准不客观"。对女教师走出困境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一方面,高校应在教学、科研方面给予女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女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女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自身成就动机、多重角色冲突及“玻璃天花板”效应等的影响,其职业发展面临瓶颈。对影响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对策,是高校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使高校教师队伍更加科学、和谐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影响高校女教师学术发展的因素很多,概括而言,社会文化环境、高等教育环境、家庭观念及个体的身心特点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教师自评的方式,对河南省高校的学术环境进行调查,发现高校女教师感受到的整体学术环境不理想,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龄及不同专业职务的高校女教师在学术环境上的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学术职业。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是在与教学和科研相关的学术职业活动过程中得到的一种精神满足和情感体验。学术环境是影响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应当通过创设各种条件,满足教师在学术活动中内在的心理需求;应当逐步去行政化,强化学术权力在学校生活中的权威,促进学术环境的优化,提升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师是专业人员,从职业分工角度来看,从事的是一种学术职业。高校教师是高深知识的载体,只有经过规范化的训练,具备了规训的知识,才具备从事学术工作的资格,其学术水平是该职业的核心,"知识和思想"是这种职业学术性的体现。学术职业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学术性、自由性、独立性、竞争性、精神性。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是教学与科研学术责任的承担者。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质量要求、高校教师的发展及大学生的时代特点为高校教师两种学术责任的协调提供了充足的理由,而现实存在多种妨碍两种学术责任协调的因素,化解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关键在于强化高校教师的教学和学术责任。  相似文献   

13.
民国初期,政府通过教学工作量将大学教师职业划分为专任教师和兼任教师两种类型。当时,大学盛行聘请兼任教师及专任教师在外校兼课,兼任教师和专任教师之间的区别不明显。这种现象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批评,此后,中国的学界、大学和政府逐渐限制兼任教师:学界注重构筑官职和学术职业的界限,限制大学专任教师兼任官职|大学约束本校教师外出兼课|政府限制大学聘请过多的兼任教师。到民国后期,中国大学学术职业的专任程度逐步提高。这一历程反映了大学由注重教学绩效向关注学术质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学术生态是由"学术—教师—环境"构成的,以高校教师为主体,为实现学术活动的目的所形成的动态系统。和谐的学术生态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反之,错位的学术生态将对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起阻碍作用。一般来说,影响学术生态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教师管理制度、大学的精神、学术文化等,它们共同对高校教师的学术活动产生影响。改革教师管理制度、塑造大学精神、彰显优秀的学术文化是营造和谐学术生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国际竞争背景下世界各国学术职业的竞争客观存在,分析其影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有利于理解国际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并有助于提升中国高校学术职业的国际竞争力。高校学术职业的国际竞争力包括资源竞争力、学术产出竞争力、职业吸引力、国际影响力、以学术制度与文化为主的环境竞争力等几个要素,这些要素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构成了学术职业国际竞争力的激励模型,共同影响学术职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欧洲中世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促进了社会劳动分工,使思想和传授思想的学术职业成了中世纪社会的一种新的职业类型。学术职业的形成促进了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大学又为学术职业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学术职业的使命主要是知识发展、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学术职业的最初形态对于现代大学学术职业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教师是从事高深知识的发现、发展、传播的学术性职业,其质量的高低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随着大学与社 会关系的加强,大学教师逐渐走出“象牙塔”,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世俗化、职业化特征。中世纪以来,大学经历了“单一职能” 到“双重职能”再到“多元职能”的历史变迁,客观上导致了大学教师职业的不断分化。因此,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与社会分 工的不断细化有紧密的联系。理清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的历史逻辑,不仅有利于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可以帮助人事 管理部门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高校教师管理制度促进了学术职业的健康发展,保证了大学教育质量的高水平。美国大学学术职业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多元化的大学教师任职方式和分类管理制度,代表着学术职业发展的方向,对我国高校教师管理与学术职业具有重要启示。针对学术职业改革,中国大学要建立良性的学术规范和学术管理制度,彰显学术至上、公平竞争的学术评价制度,保障学术自由、学术规范、学术责任的有机统一,维护学术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术职业的定位与大学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类型的高校学术职业定位不同。从生态位理论视阈出发,学术职业的定位就是确定不同类型的教师不同的生态位,从而在竞争的学术生态环境中谋求平衡和和谐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科、学校、教师三方相互选择的过程,是教师适应学科和组织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