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铮 《东方论坛》2007,(6):92-94
"殷商文化"是我们上古文明之一,它的国家性质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关于"殷商"的正名和族属问题,许多学者都做过探讨.我们在对照甲骨文、商周金文以及先泰特别是西周时期的文献后,认为"殷商"的分称与合称是有着特定的历史含义的,"殷"、"商"所指代的含义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1.古籍的编辑和印刷1.1 殷商甲骨文字的编辑殷商甲骨文主要是“卜辞”,但也涉及到殷商社会的生产、战争、贸易,管制奴隶、王室活动等各方面的内容。为了以后查考,就必须按照一定的体例排列贮存。这可说是我国最早的编辑工作。1.2 商周镂于金石的刻文  相似文献   

3.
甲骨文字不仅是汉民族文化信息的载体,它本身蕴育着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是释读上古先民精神活动的活化石。通过古文字形体的透视,品位殷商先民的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4.
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后 ,1 0 0年来已发展为一门国际“显学”。河南学人在甲骨文的发掘、整理、刊布、研究等方面都卓有成效 ,是甲骨学和殷商文化研究界的一支重要的学术力量。  相似文献   

5.
对周原甲骨文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归结,提出了其爽劲奔放类、严整劲挺类、萧散简远类、烂漫恣肆类、写意流便类的五个艺术分期;认为周原甲骨文应出自于周人之手且横跨了殷商、周两个朝代,而萧散简远类则可能成为殷商甲骨文与西周甲骨文的分水岭;从契刻工具,书、刻的关系与涂朱、涂墨,契刻刀法与契刻笔画次序等方面探讨了周原甲骨文的契刻技法,并对周原甲骨文的用字与结字、章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了周原甲骨文在"自然书法观"的确立、"草甲骨文"的创造、萧散简远、烂漫恣肆、写意流便新的审美范式和微雕艺术的开创等方面的历史贡献与其应有的中国书法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通过甲骨文中的河卜辞,主要运用神话学的方法,从神之诞生、神之职能、神之形象、神系世界四个方面来论证殷商人以“万物有灵观”、人之特性、殷商现实社会为参照来实现神灵建构。殷商时期属于神话体系的混沌期,诸神皆是综合神,其职能呈现交叉与重叠。  相似文献   

7.
说“殷”     
商代盘庚迁都洹水之后,改国都为殷,后人由此习惯称商为殷,或二者兼言之,称为殷商。解开此字的形义之谜,对研究殷商一个方面的社会心态是极有帮助的。殷,在甲骨文中写作(?),金文中作(?)诸形。《说文》:“殷,作乐之盛称殷,从(?)从殳。易曰:殷荐之上帝。”段注:“乐者乐其自成,故从殷;殳者  相似文献   

8.
正自从20世纪初年"古史辨派"开启全面地疑古思潮以来,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夏商周三代都成为存疑的主要对象,神话时代或传说时代的命名,就是从那时一直遗留至今的。后来殷商甲骨文大量出土,王国维根据甲骨文金文资料提出重新考察上古历史的二重证据法,出土的文字资料成为重建失落的历史的有力依据,使得商周两代的存在得到证明。但没有找到出土文字资料的夏代,是否真的作为  相似文献   

9.
100年前殷商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学术史上三大发现之一,而王懿荣正是甲骨文的第一个发现者。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并不是他"因病服食龙骨"而得之的偶然事件,而是他深谙金石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的必然结果;他最早作出甲骨文是"殷商之物"的结论,也是其学术造诣的必然体现。他的发现,对中国学术史特别是历史学、古文字学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的断代分期,是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一环。一九三三年,著名甲骨学家董作宾先生发表了《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他把甲骨文分作五期。这是他对甲骨学、商史研究作出的重大贡献。因为“从此凿破鸿濛,有可能探索甲骨文所记载的史实、礼制、祭祀、文例的发展变化,把对晚商各朝的历史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所  相似文献   

11.
时间范畴在语言学领域是一个重要的语义范畴。对殷商时期出现的表示时间的副词进行研究,归纳出甲骨文时间副词和动作关系密切,可以表示动作的完成、进行和有序发生三个状态。  相似文献   

12.
滥觞于殷商的中国书法艺术,由两源汇合,其一出自甲骨文,其一出自铜器铭文,此后便向周、秦流驶而去,终成浩荡洪流,形成数千年波涛汹涌的书学史.然而于殷商甲骨文、金文书艺的探讨已属罕至,至于后者之索隐更为(甚少)见.阮元曾云:”书法迁变,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于古?”(《南北书派论》)虽阮元在这方面也未能向远古走得更近一些,但是他的这一观点却足以启人心智.而欲真正探明书艺的迁徙流变,溯源返古,应从殷商书法肇始,从殷时的甲  相似文献   

13.
文献资料和大量地下考古资料证明,殷商时代的蜀在今四川成都平原.甲骨文资料证明了殷商时代的蜀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殷商王朝已建立了联系.开始接触的时候,曾有小规模的局部战争,之后则保持了友好交往.殷商派人到蜀地去,蜀也派使者到中原.但在当时路途遥远、山水阻隔的条件下,双方的联系和交往较为松散,蜀对殷商王朝不存在藩属、服役、贡纳关系.双方虽互有影响,但都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概述了目前学界在对待谐声与上古声母关系研究问题上存在的三种意见:肯定态度、否定或怀疑态度。"形态说"综合前两派观点,文章认为谐声材料是研究上古声母的重要材料,这一点无庸置疑,但谐声系统复杂,为了有效可靠地运用谐声材料,我们应该从形、音、义三个方面定义谐声关系,并对先秦殷商、西周和春秋战国各个时期的谐声字加以严格的区别定性,由此得出的上古有复辅音声母的结论是可信的。最后,应该区分"谐声说"、"右文说"和"形态说"三种概念。  相似文献   

15.
甲骨文篆刻更接近先民造字初旨,表现出苍然高古,浑然天成的形式美,弥漫着旺盛的原始生命力。伴随着汉文字和篆刻艺术的发展,如今甲骨文篆刻演化为原生、金文、石鼓文、小篆、秦汉碑等五种风格类型,既具有殷商甲骨文契刻意境,又融入了时代赋予的个性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字和用它刻写的甲骨卜辞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当时社会风貌的痕迹。关乎民生大计的农业生产在甲骨文和卜辞上都有其原始古朴而又生动形象的表现。这种文字与文化在甲骨上的结合,为我们探寻殷商时期的农业文明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分析甲骨文及卜辞,参考出土文物和考古发现,主要从字形这一微观视角,印证和补充传世文献中记录的商代农业生产规模、商代农业生产工具及农业生产工艺,重现商代农业生产的场景,为我们理解、感受商代农业文明提供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中的"灾"字常用来表达祸患之意。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灾"字的字形不断变化,表达的含义也不尽相同,或表示河水泛滥,或表示河流壅塞,或表示战祸,或表示自然界发生的天火,或表示凶猛野兽的威胁。研究"灾"字形的变化有助于认识殷商时期灾害发生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考释方面有辉煌成果,文章从“实践与成就”“思想与方法”“地位及影响”三方面论述郭氏甲骨文字考释研究。《甲骨文字研究》《殷契余论》《卜辞通纂》和《殷契粹编》等著作是郭氏甲骨文字考释的重要实践及成就。郭氏的甲骨文字考释思想及方法总结有六:古代社会研究与甲骨文字考释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互证、跨学科综合考释甲骨文字、借助字形分析考释甲骨文字、结合辞例内容考释甲骨文字、利用汉字演变特征考释甲骨文字。他的许多观点及研究对甲骨文字考释影响深远,甲骨文研究的百年间取得的成就多与郭沫若的探索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9.
西周金文是西周时期的同时材料,内容丰富且真实可靠。其词汇研究是构建上古汉语词汇必不可少的。西周军事动词由大部分殷商时期的词和一小部分西周产生的新词组成。词的来源主要有继承、借用字形、借用一部分旧有成分和完全创造新词。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字是通过造字表词和用字表词方式来记录殷商时代的汉语词汇及其义位的。甲骨文字的形、音、义的关系,从词汇语义学角度来看,就是字形与所表词和义位的关系,表现为一一对应和非一一对应关系。非一一对应关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字多义、一字表多词和义位的关系;一词多字与义位的关系;一字异形、同形字、同源字与词、义位的关系;字、词、义位对应关系涉及词的同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