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我国税收调控个人收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是在个人收入通过市场进行初次分配之后,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手段之一,它撑起了政府调控收入分配的“大半壁江山”。税收调控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兼顾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我国目前税收调控收入分配力度偏小,主要表现为个人所得税规模偏小,不同收入的税收负担不规则变化,消费税的调节范围存在一定偏差,遗产税和社会保险税缺失。强化我国税收调控收入分配的措施是完善个人所得税制、消费税制和财产税制。  相似文献   

2.
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税收在二次分配中的调节作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分析我国间接税的设计机理,探讨间接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认为当前我国税制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远没有充分发挥,以流转税为主体之一的税制设计甚至恶化了初次分配状况。提出政策建议,为税制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为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主要采取了税收调节、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反贫困、农业政策补贴、工资决定机制等措施,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这些措施,对中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具有诸多启示;当前建议采取一些积极的政策措施,以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4.
收入分配问题是现阶段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美国在初次分配领域借助政府力量惩治垄断行为、保护劳动者权益;在再分配领域充分发挥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在第三次分配中注重社会力量和慈善组织的调节作用。这些做法对我国收入分配机制的运行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应明确政府在收入分配机制运行中的角色和作用,营造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制度和法律环境,进一步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劳动者素质。这样做必将对缩小我国日益加大的收入分配差距,改善和保障民生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经济社会收入分配均衡程度的指标,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基尼系数等于0.4是警戒线。根据统计数字,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接近0.5说明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到了十分悬殊的程度了。收入差距拉大有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特殊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国家长期以来实行的社会经济制度累积的结果。应该从经济制度、税收、社会保障多方面入手解决中国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6.
初次分配坚持效率原则,满足资本对剩余价值的掠取,再次分配运用税收杠杆和福利补贴的形式,兼顾劳动者和低收入者的利益,积极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在收入分配过程中,让不同群体从“蛋糕”上切取“蛋糕”,做到分配过程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7.
调节个人收入差距要有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有效地解决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调节收入差距要有新思路:在收入分配中更多地注重公平;重视初次分配对促进分配公平的调节功能作用;加大力度完善再分配体系。  相似文献   

8.
税收调节与收入分配: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研究税收调节与收入分配的中外文献进行了一个简要回顾,对比了中外研究成果的主要差异,并对我国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当前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涉及税收制度再分配功能的实证检验、税收工具与转移支付两者再分配功能的比较、收入分配不平等和税收遵从的关系;而我国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涉及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定位、我国税收调节作用的实证分析、税收调节功能弱化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中外相关研究成果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深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发挥住房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需要从规范性角度探讨两者的内在联系。马克思的第一需要理论、福利经济学、政府干预理论和“第三条道路”的主张,为住房保障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住房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能够通过影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得以实现。不同的住房保障政策调节收入分配的效果不尽相同,我国需要在保障形式、配租方式、保障标准和规划建设等方面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利用OECD投入产出数据库,对比分析中美服务业增长的要素收入分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整体及细分行业产业增加值率低,服务业整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较 差,且逐步恶化迹象明显,服务业总产出转化为国民收入能力较低,可供要素分配的经济剩余较少,服务业做大收入蛋糕能力不强;中国服务业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严重失衡,利润 侵蚀工资,资强劳弱,政府过度介入服务业初次分配,出现资本太富、政府太高、劳动者太穷的初次分配格局,形成哑铃型要素分配结构,资本和政府替代劳动者成为服务业要素 收入分配的主角,生产性服务业要素收入分配失衡较生活性服务业更加严重,且存在路径依赖特征;这一畸形的初次分配格局导致服务业终端消费率走低与有效供给不足,间接造 成中国服务业中间需求率虚高现象,也会影响到消费与投资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1.
转变政府职能与缓解收入分配失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失衡的主要是市场化改革和制度性缺陷两个方面的因素。无论从哪方面看。政府在收入分配中的缺位和错位,是导致现阶段收入分配失衡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收入分配失衡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即通过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供公共服务、加快税制改革和财政支出改革等多种渠道发挥政府在收入分配中不同层面的调解作用,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分析了劳动收入与资本收入失衡、农民收入太低、垄断行业收入过高、权力寻租、收入差距过大等分配不公现象。阐述了收入分配不公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严重危害。提出了大幅度提高工资水平、开征垄断税、运用税收和转移支付手段迅速缩小收入差距等消除收入分配不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内外经济失衡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笔者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角度探讨中国外部经济失衡的原因。首先,从理论上探讨对外贸易顺差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关系;然后,运用1992—2008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相关数据分析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中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对对外贸易顺差的影响;最后,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收入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国必须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解决包括贫富差异和城乡差异在内的巨大的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社会公平正义,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落实科学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劳动者收入占GDP的比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等四个方面对我国社会收入分配失衡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个人利益不可避免地与他人利益产生冲突,所以利益冲突是客观的、必然的。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严重失衡是利益冲突的重要表现,成了改革的阻力,其深层次原因是公共决策过程中利益输入失衡,必须在决策过程中建立平衡的利益输入机制,才能解决因利益失衡而引发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的措施,以期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以及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学术界并没有定论。有些学者认为,现存收入分配政策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有些学者认为,确定的收入分配政策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收入分配政策研究几乎都围绕着收入分配平等与否来展开。换句话说,主要是收入分配不平等有利于经济增长还是不利于经济增长。本文将从收入分配与个人努力程度的相关性的角度来阐述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政府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基尼系数、收入均等指数和库兹涅茨比率以及阿鲁瓦利亚指数和不良指数等,对我国当前城镇、农村及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状况及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目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也不容乐观、城乡间差距更大。最后,并就我国应如何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的成因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进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出快速扩大的趋势,这一点得到了理论界和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但差距到底有多大并没有一个统一和权威的说法。即使不考虑非正常收入,无论根据何种统计,我国目前的居民收入的总体基尼系数已超过0.4。文章分析了近几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的原因和收入差距过大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和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遏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收入分配不公,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其原因即有合理因素,也有非合理因素,但更多的是后者。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若任其长期存在,必然会严重危害政治与社会的稳定,阻碍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对于这一问题必须及时有效的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