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藏族首饰以其独特的风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着藏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集中体现在其装饰语言即首饰纹样上。藏区地域广袤,不同地区的群众所佩戴的首饰在形制和纹饰上有很大差异。文章以田野考察为依据,从区域文化特点入手探讨了嘎玛藏族传统首饰纹样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变革、新技术革命和现代意识三位一体的历史潮流冲击下,形成于我国西北与西南古代民族交流古道上的迪庆藏族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选择:究竟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处于震荡中的迪庆藏族传统文化?如何使迪庆藏族文化转换为具有迪庆藏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严峻的现实引起了迪庆藏区人民对这一系列时代提出的历史课题进行思考、反思和抉择。  相似文献   

3.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文化背景,以及历史上藏族与周边地区频繁的政治接触与文化交流,使来自不同地域的艺术传统和文化元素在西藏高原激荡碰撞、互动交融。尤其自元代对西藏主权控制的完成,使大量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中原文明源源不断的渗入藏区,融入藏民族博大的精神世界,形成独具特色的藏族装饰图案艺术。藏族装饰图案在吸收内地文化艺术元素的同时,又保持、发展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充分体现出藏族装饰图案在多元文化互动下的交流融汇和本土化的发展创造。  相似文献   

4.
考察近现代藏族计全,则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作为藏族社会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部落普遍存在于藏区社会之中。因此,不了解部落组织,则很难系统地了解藏区社会的全貌。本文拟通过对民主改革前藏族社会的考察,就藏族部落组织制度作一番研讨。不妥之处,敬析识者雅正。一截族部落的形成与发展演变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藏族部落形成、发展及演变的历史轨迹。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前,曾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原始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生存环境极为艰苦,因此,原始人过着群居生活,即…  相似文献   

5.
在藏学研究中,大家对云南藏区的研究是不多的。人们对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特点,特别是对这些特点的历史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地理因素更少注意.本文主要是利用出土文物、考古材料以及历史文献,其中除大家可以见到的材料外,还有个人所搜集的有关第一手材料,来对云南藏区经济与文化的历史演变以及在这个演变背后的自然与地理因素作一初步探讨.从一系列地下考古出土文物看,从远古时代,即石器和青铜器时代,迪庆高原就已有人类活动,并为我们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址.这些文化遗存所表现的特点以及同周围其  相似文献   

6.
藏族是我国分布地域较广的一个民族,除西藏自治区外,在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省都有较大的:分布范围。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各地藏族在保持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上鲜明共性的同时,又在:具体生活场景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各自的独特个性。这些内容丰富、色彩斑斓的地方特色文化,是藏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对于藏族历史的研究,除了从通史的角度进行宏观综合研究外,从各个藏族区域甚至各个藏族部落的角度进行分区分层研究也非常重要。可喜的是,近十年来国内藏学研究界推出了《中国藏族部落》、《青海藏族史》、《甘肃藏族史》、《甘肃藏族通史》、《甘肃藏族部落社会与历史研究》等一批藏族区域史、部落史专题研究成果,大大地将藏族历史研究引向纵深,  相似文献   

7.
浅谈藏族丧葬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先后存在着火葬、石葬、墓葬、天葬、塔葬、灵葬、树葬以及水葬等丧葬形式.由于受到历史、地理与宗教的交互作用,藏族的丧葬仪式逐渐发生变化,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具高原特色的丧葬文化.  相似文献   

8.
对藏族传教是宣道会在近代西北传教的重要内容。宣道会对西北藏族传教地理格局经历了由大于号形到带形的演变,从1934年起出现不断萎缩的趋势。本文主要依据宣道会的档案资料,分析上述大于号形传教地理格局的形成、演变及其原因,认为民族团结是民族地区预防和抵御外国宗教势力渗透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所承载的地方性知识是多元文化存在的基础,它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促进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对于藏区,地方课程是传承民族文化,培养适合地域发展人才的载体之一。本论文在多元文化与新时代教学理念背景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藏区地方课程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解析藏区地方课程承载的多元价值。以期将藏族传统文化、地方课程和新课程改革中新型学生观结合在一起。通过地方课程来继承、发扬和应用藏族优秀传统文化,使课程内容适应藏族学生的特点,以便体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唐朝中期,吐蕃以其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等制度治理华锐藏区,西藏本土文化在此地有广泛遗存,故其他藏区看不到的藏族传统文化在这里得以保存.又由于华锐藏区处于古"丝绸之路"与"河西走廊"这一特殊位置,并长期与其他民族频繁交往,使之文化既具有浓厚的地域特性,又表现为多元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华锐藏区,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产生了其独特的文化。本文就华锐藏族妇女独特的发饰做了初步的历史考究与现实比较,得出华锐藏族妇女的发饰是在本民族原有服饰的基础上受了蒙古族的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一专院教育的历史作用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在青海藏区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教育体系,它在藏族群众的思想观念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历史上它对继承和发展藏族传统文化曾起了积极作用。今天,它对现代藏族文化的发展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就寺院办学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政治方面历史上,我省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为宗教传播和培养宗教接班人起了作用。就整个藏族而言,是通过寺院教育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对统一藏民族的思想,形成藏族的心理,增强藏族的内部团结都起了积极作用。通过寺院教育,使一部分人…  相似文献   

13.
寺院在藏区是藏族传统文化汇聚之地,在其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了数量庞大、内容繁杂的历史档案.为便于整理、编目、利用,文章根据档案的内容将藏区寺院历史档案分为:综合类、所依类(寺庙建筑)、人员管理类、财产管理类、经济类、诉讼类、文化类.  相似文献   

14.
瓦虚色达:东部藏区的一个游牧部落群体格勒〔美〕南希·列文翟胜德译在藏族的文化地理概念中,西藏分为三大区域:被称为“阿里三围”(STodmNgaRissKorgSun)的西部或称上部西藏;被称为“卫藏”(BardBusgTsangRubZhi)的中部西...  相似文献   

15.
四川藏区"跳锅庄"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瑾 《中国藏学》2002,(4):79-84
"锅庄"是藏族民间歌舞,它流行于四川、云南等省的藏族地区及西藏昌都一带.本文通过对四川藏区传统民间歌舞娱乐方式--"跳锅庄"的探析,试图探讨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藏区的传统民间娱乐活动的发展演变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适应过程和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略论古印度梵语文化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德 《中国藏学》2005,(4):92-101
本文以梵藏文化发展历史时间为纵线,梵藏文字发展过程的具体事实为横线,以较详实的资料为依据,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藏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演变轨迹,重点论述藏族传统文化自形成之始就以开放、吸收、利用和融化外来文化的姿态,从形式、方法上模仿、接受了古印度梵文字体和文法,以及文学艺术的一些表现方法;同时从思想上接受了古印度佛教哲学和佛教文化,极大地影响和促进了藏族社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庆  赵晴 《西藏研究》2007,(2):103-106
川西藏区地处四川省西部,其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使得这一区域成为藏、汉、羌、彝等民族的聚居地,成为多元文化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的交汇之地。生活在这里的个体,特别是承担着振兴民族教育事业的各位藏族中小学校长们,在面对相对艰苦的自然环境、相对贫乏的教育资源、特别是面对多种文化交互影响的过程中,在个体心理控制源上表现出怎样的特征呢?作者采用罗特(Rotter.J.B)编制的《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126名来自四川省甘孜、阿坝和凉山地区的藏族中小学校长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该地区藏族中小学校长的心理控制源在总体上倾向于内控性;2、其内控性在性别、年龄、学校所在地这三个因素上差异不显著;3、被测试的藏族中小学校长们普遍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根呷翁姆 《民族学刊》2016,7(2):14-20,95-97
道孚藏族是康巴藏族的族群之一.在同各个兄弟民族的语言文化接触过程中,道孚藏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语言接触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呈现出由“母语道孚语”到“母语—汉语”的双语文化发展趋势.本文主要通过对道孚县域内道孚藏族的母语道孚语与汉语语言接触的类型模式、接触历程、不同区域语言使用情况等因素入手,多角度、多方位地探讨和分析了道孚藏族双语文化现象的成因、特点及其调适等现实问题.力求通过这—特殊文化现象揭示出康巴藏区双语文化现象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何文华  左茜 《中国藏学》2016,(1):216-219
多尔吉、曹春梅和刘波编著的《嘉绒藏区社会史研究》在整体性、民间性的社会史研究尺度下,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以严肃却也不失趣味性的语言描述了嘉绒藏族社会的全貌。本书使一个长期被"边缘化"的藏族族群之地理、历史、知识、信仰和文化习俗等系统地展现出来,同时也为研究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多样性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微观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隆务镇回族群体的社会生活变迁为主题,探析了隆务镇回族日常生活、宗教生活、婚姻家庭、族际交流等层面在社会变迁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着重指出社会互动,强化了藏区回族生活文化的调适性与整合性;社会结构转型与变迁动力促成了藏回民族地域关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地域利益矛盾、文化差异及政策倾向等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影响了区域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