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什么是商品?大家的意见还很不一致.要弄清什么是商品,首先应该看什么是商品的质.各种事物都有不同的质的规定性.什么是商品,什么不是商品,就看这个事物是否具有商品的质,抓住商品的质就能把它和其它的事物区别开来.我认为商品的质就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不具有这两种属性的事物,就不能叫做商品.如产品(指直接分配的劳动产品)它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由于质的不同,才有可能把商品与产品区别开来.但有的同志认为,商品  相似文献   

2.
略论精神产品的商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系中,精神产品是否具有商品属性?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弄清什么是商品及商品属性,分析精神产品是否符合商品的质的规定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判断一个对象是不是商品,不是看它是不是物品,而是要分析它在运动过程中,是否通过产品的交换反映不同的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具体地说,一要看它有没有使用价值,二要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三要看它是否用来交换。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不会有交换,也就不会有交换价值,价值就无从谈起;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就没有一般人类劳动凝结于其中,也就不可能存在价值实体;最后,即使是既有使用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如果不是用来交换,而是用于施舍、赞助、馈赠、或自用。也就不存在以价值为尺度决定其交换比例的问题,无须在交换中透过千差万别的具体劳动比较同一的抽象劳动。  相似文献   

3.
王智 《东岳论丛》2005,26(5):153-157
关系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思维方式。关系思维要求人们从事物与事物的关系去把握事物,理解一个事物时,不是从此事物去理解此事物,而是从与此事物相关的他事物去理解此事物。事物的属性取决于该事物以及与之相关的他事物,这是辩证法、现代科学、关系思维的共同见解,在关系思维看来,事物的一切属性都是相对的,都是关系性的,事物的属性就是关系属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我国人口发展中的数量和质量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一、人口发展过程中也有个数量和质量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就是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统一体。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的交替过程。社会人口的发展,同样存在着数量和质量的矛盾运动。 人口是人类社会的主体。处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现实社会,就是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人口组成的统一体。但人口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的实体,也象其它具体事物一样,具有多种质的规定性。如马克思所说:“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3页)具体的社会人口,就它的社会性方面看,“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就是它的阶级性。离开阶级划分,人口就是一个空洞的抽象。就社会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方面看,人口又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总合体等。我们正是从后面这种意义上来考察人口数量和质量的。 所谓人口数量,通常是指它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即人口绝对数和人口密度。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多少,在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仇睿 《晋阳学刊》2009,(4):41-44
社会资本从提出到现在,己经被广泛地研究和使用,人们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对社会资本的内涵做出了规定。这些定义虽然各有独到之处,但作为社会资本质的规定性,还存有一定的缺憾,主要是不能把社会资本的基本特征作为一个整体表现出来,从而造成社会资本与其它一些事物的混淆。科学的社会资本,既涵盖了资本的一般属性又突出了社会资本的特殊属性。它正确的质的规定性:投入在社会关系中又必须能够获得社会收益的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认清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关系到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正确地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的重大理论问题。为了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明确“本质特征”这个概念的内涵。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事物的本质特征就是反映这一事物与其它事物相区别的、事物内部固有的质的规定性的特征。任何事物都有它内部固有的质,这个质是由它内部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由于矛盾的复杂性,一个具体事物的质往往包含几个方面,是多种属性的总和,其中有根本的质和部分的质,主要的质和次要的质。而且,事物一定的质又是与一定的量相统一的;事物某些方面的量的  相似文献   

7.
哲学“质”的范畴以及相关的概念如属性、特性、本质等,因教材、辞典解释不一致,人们的认识不同,长期以来使用混乱,争议颇多。本文仅就质的范畴及其相关概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澄清混乱,并作出新的定义。(一)《辞海》1989年缩印本对质以及相关概念作了解释和定义,现摘要如下:“属性指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第1212页)“性质指事物所具育的本质、特点。”(第975页)“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一种内部规定性。”(第305页)“规定性决定一事物之所以为这  相似文献   

8.
我并不赞同典型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这一定义,无论对它再附加多少限定词和修饰语。但是,这绝不意味着不能或不需要讲典型的“共性”与“个性”。我以为,典型的“共性”就是典型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如社会典型、一般艺术形象等所共同具备的基本属性。人类文艺史上的典型难以尽数,它们争辉竞妍、各具特色,也就是具有着各自独到的特色,自己鲜明独到的个性。这就使人们在无数典型的群体中一下子就可以把它找出来,而不致与其他相类的典型混同。但是,只要它是典型,它就又必然具备一些共同的属性,从而使它们——艺术典型有别于其他事物。上述定义中的“共性”其实不是典型的共性,而是一种抽象的、万物都可通用的“共性”。以前也曾有不少人论述过“典型的共性”,例如讲“典型的共性就是其阶级性”、或“阶层性”、或“时代性”等等,这些所谓“共性”,其实并不是艺术典型的,而是典型表现的客观对象  相似文献   

9.
张西立 《齐鲁学刊》2001,3(4):105-110
知性思维是有限的思维,它没有能力把握事物的整体和全貌,因此需用辩证思维来把握事物的整体和全貌。辩证思维与“存在”的同一,不是抽象的同一,而是具体的同一。  相似文献   

10.
论矛盾同一性的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们要讨论的矛盾同一性的质,实际上就是因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方面经过斗争实现了矛盾的同一性,使对立变成同一,完成了质变,此刻的事物与彼刻的事物在质上有了根本差异,其内在规定性绝然不同了;其次,研究矛盾同一性的质,实际是研究实现了矛盾同一性的事物之质。倘从这种矛盾同一性的实现逻辑而言,它们又可以称作为必然性矛盾同一性和或然性矛盾同一性。如此,矛盾同一性的质也就划分为二类,即必然矛盾同一性的质与或然矛盾同一性的质。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质,需要分别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1.
<正> 韩民青同志的新著《存在进化论》,是我国近年来哲学本体论研究方面的新尝试,我们认为该书主要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它提出了存在研究的新视角。存在范畴历来是哲学研究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存在进化论》在充分肯定了前人研究成果后,提出了存在形态的概念,使长期以来对存在的探索从抽象的、整体的层面,向丰富具体方向深化。它认为,存在形态并不是通常现实界的各种具体事物,而是从世界总体上对世界存在及其变  相似文献   

12.
一、价值的本质 这里所说的“价值”不是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所说的商品价值,而是一个外延宽广得多的哲学概念。哲学上所说,价值是事物与一定自控制系统的目的的关系的属性。它是从事物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关系中产生的。如果给价值下一个浅近的定义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价值是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关系属性。人类生活在世界上,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有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不仅有对于自然物和各种人工产品的需要,而且人们彼此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也互相需要。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教科书都把质定义为“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实际上这只是概括了事物的特殊质。事物具有特殊质外,还具有共同质。特殊质显示出事物的个性,共同质显示出事物的共性,个性和共性都是具体事物客观具有的,事物质应该既包括特殊质也包括共同质。从特殊质认识事物,揭示的是事物的差异性、区别性;从共同质认识事物,揭示的是事物的统一性、一致性。两者都是认识事物所不能缺少的。因此我认为,现在通行的关于质的定义对质的说明是不完整的;同时,把质只理解为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也太一般化——它没有揭示内在规定性是什么,这就无法把对质的理解作为方法加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满足实践的迫切需要,概括出正确认识事物质的一般方法及控制、提高事物质的一般方法。为此就有必要进一步探索质这一范畴。  相似文献   

14.
抽象范畴和具体范畴一样,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中十分重要的范畴,探明抽象范畴的含义不只有助于加深理解它和具体范畴的辩证关系,也有助于加深理解科学抽象的方法.一为了揭示抽象范畴的含义,我们可以从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等方面来进行探讨.从本体论来看,客观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抽象方面和具体方面的辩证统一,它们都是一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从这个意义来说,抽象方面和具体方面一样,也是客观的,它们都是  相似文献   

15.
质是事物所固有的属性或性质.如一块陨石具有硬度、重量等多种不同的属性,这些不同的属性正是陨石的不同的质.质与事物是不可分的.事物是具有质的事物,质是事物的质.离开质的事物与离开事物的质都是不存在的.如这块陨石不能离开其硬度、重量等多种不同的质而独立地存在,反之,这块陨石的硬度、重量等质也不能离开陨石而独立地存在.陨石与它的质是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6.
常新 《理论界》2010,(11):203-204
孩子们的作文往往缺乏思想,如何引导他们把好恶、褒贬、观点、看法等方面的思维结果表现出来是本文探讨的话题。它不是空谈大道理,而是从具体事件中总结出道理;它不是单纯的搞笑,而是让人感觉轻松的又带有理性色彩的幽默;它不是片面地看待事物,而是具有客观又公正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论事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和事分别表征了物质客体的实体方面和属性关系方面,物和事的辩证统一就是“事物完满的‘定义’”:事物是标志物质之存在性的哲学范畴,是物质形态的实体、属性和关系的具体存在形式,它作为世界的单元或细胞而存在。在确立事物定义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事物与物质的关系,对唯物主义的“物”作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关于质和本质及其关系,人们的认识和理解是很不一致的。不少人常常把它们混淆或等同,致使许多问题纠缠不清。 绝大多数观点认为,质和本质是一个东西,不过强调的方面不同。质多相对于自身规定性及与他物的区别而言;本质则是多从其内部联系与他物的必然联系方面讲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本质比质更深刻。其中一种主张质是属性,本质是属性的基  相似文献   

19.
价值既是关系也是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不是事物的自然质,而是事物在与一定主体发生需要和被需要的关系因而组成为一个系统时所产生的系统质或曰关系质。一切事物,凡能满足一定主体的生存与发展的某方面的需要、符合于该主体作为自控制系统的控制论目的,这事物对于该主体来讲就具有正价值。反之,一切事物,凡有违于一定主体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与该主体作为自控制系统的控制论目的相乖戾的,对于该主体来讲就具有负价值。价值既是关系,也是属性,关系和属性是可以统一的。没有无主体的价值,“非主客体关系价值论”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0.
《坚白论》是公孙龙论述分析事物属性的一篇哲学论文。他通过分析石的坚性和白色两种属性来说明事物的各种属性虽同存于物体之中,但并不是互相包含不可分解的,人们的不同感觉可以把存在于同一物体中的许多属性予以分解而区别开来。 坚性和白色是永恒地存在于石中的两种属性,人们对这种现象习而不察地以为这两种属性是互相包含在一起而不可分解的。可是,公孙龙却从眼看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