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型知识分子是由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特殊性、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清朝权力结构和统治政策的变化、资产阶级的发展及斗争状况诸因素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前,中日两国的土地制度有较大的差异。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对土地制度进行了改革,对近代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不能因此得出中国的土地制度明显落后于日本的结论。甲午战争前,中国的农业产值是日本的9.4倍,但实际土地税规模仅为日本的1.3倍。按土地税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看,日本的土地税明显重于中国。从这个角度看,日本政府在通过土地税改革集中农业剩余推动近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成效,而清政府则相形见绌。日本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于中国,是农民承受较重赋税的重要条件,而中国的农民除土地税外还承受具有人头税性质的盐税的负担,因此可以说,中国农民承受的赋税也较重。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制近代化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变迁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法制近代化是法律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张晋藩先生在厘清近代化与西方化的基础上,对中国法制近代的可能性及其必然性作出了深刻研究。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近代化为题进行研究,意在从政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的视角去审视中国社会,认为没有教育的近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社会的转型和近代化,而没有辛亥革命又不可能实现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政治的变革。进而证明在近代中国“只有革命化,才能近代化”论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清代民间教育的近代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清代整个教育的近代化,清代民间教育也逐步实现了自身的近代化,并被纳入结构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之中,其近代化对近代教育体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图书馆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产物。近代图书馆储存并传播人类长期积累的尤其是近代中外的知识与信息,繁荣文化,有益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因此,它又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本文就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研究情况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五四时期,五四人物基于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深沉反思,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把中国近代化运动推向了最高峰。但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并没有取得最后成功。中国近代化的出路在哪里?五四人物把这一巨大历史课题留给了后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太平天国到底是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还是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史学界的看法颇有分歧,笔者根据近年来在浙江发现的太平天国史料,认为在评论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关系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太平天国对统辖地区所实行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前期和后期有异,省区之间有别.本文想以浙江地区为例,论述太平天国与浙江近代化的关系。中国的近代化必须从改革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开始。太平天国时期,浙江最大的变化是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变化。江南自宋以来为全国土地最集中的地区.到太平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面对着近代化的问题;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又面对着现代化的问题。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是中国的近代化问题的延续。不论是近代化或者是现代化,都和儒家思想息息相关。儒家思想与近代和现代化,存在着怎样的一种关系?儒家思想在近代化与现代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近代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近代城市在其产生与发展中,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开埠成为中国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开埠前,即使是较发达的汉口、天津、上海等城市,也仅仅是国内货物的集散地,但开埠却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城市近代化拉开了帷幕;“因商而兴”是中国城市向近代化发展的基础,由开埠通商而产生的巨大商业力量,成为中国城市近代化发展中的新动力,商业功能日益成为近代城市的主要功能;由于兴办近代企业,使城市发展有了独立的经济保障和经济依托,从而加快了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的近代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它不仅是研究教育的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鉴于此,通过了解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历史事件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关系、分析我国教育近代化的地域性特征,总结出近年来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研究成果,掌握、了解其现状、特点、局限性和发展趋势,对今天的教育研究创新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自强"、"求富"为中心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正确理解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近代的具体历史环境来认识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大门的必然性和局限性,通过对中国与西方近代化早期特征的对比来深入理解洋务运动的合理内核及其基本特点,从文化的深层角度去理解洋务运动是当时中国近代化最切实可行的途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洋务运动.  相似文献   

13.
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步入近代社会。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方向是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是时代的中心。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近代化就是资本主义的近代化,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以及社会心理、价值观念、文化结构的更新等等。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化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戊戌变法是首次全面推进中国近代化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康有为提出的变法方案,是首次全面推进中国近代化的纲领。因此,康有为在中华民族图谋实现近代化的历史长河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的近代化意识,具有承先启后的历史地位。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史上,长江口岸贸易与城市近代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江口岸城市的对外开放,推动了口岸城市近代化的进程。口岸贸易与城市近代化发展问题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九江口岸的开埠和贸易发展,意味着近代江西经济在外力的作用下开始走上了近代化的历程。贸易的增长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推动着近代江西传统市场向近代市场转换,进而促进初级市场数量增加,中级市场商品交换扩大,区域市场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运用现代化理论,从单体城市近代化、区域性与流域性城市近代化、总体性城市近代化等方面,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近代化研究进行评述,揭示出学界关于此领域已经从最初的个案探讨、走向相对全面的中观与宏观的总体性研究,寻找中国城市近代化发展的真正动力、表征及规律等,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謇立志教育救国,热心近代教育事业;借鉴外国教育经验,规划出中国发展近代化教育的蓝图;致力教育三十年,建立起中国近代化的教育体系;注重教育方法,实施近代化教育方针;积极培养近代化人才。他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直接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从封建社会的母胎中诞生的中国市民,在迈向近代之际,受到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由于反帝反封社会大潮的洗礼,中国市民的近代化别具特点。本文试图阐明中国市民近代化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体西用思想针对近代中国社会与民族危机的现实,从认识和实践上紧扣近代化的历史主题,形成近代变革思想的主流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促成和指导了早期工业化运动,使之构成中国近代化历程的一个合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律近代化离不开法律名词的近代化,中国近代法律新名词主要是源于西方,取自日本。先进的中国人在取法日本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和论文,其中以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成文最早,影响最大。在其《刑法志》里有大量近代西方法律新名词,近代中国人通过学习《刑法志》,迅速地掌握了近代法学术语,这样就大大加快了中国传统法学的近代化。《刑法志》实为中国法律近代化的一块巨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