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红学”的创始者胡适对周汝昌的提携可谓不遗余力,而周汝昌则是最能继承胡适衣钵的红学大家。梳理胡适、周汝昌的交往经过及师承渊源,不仅有利于认识“新红学”的发展脉络,更有利于澄清有关胡、周关系的诸多模糊说法。  相似文献   

2.
周汝昌从文本研究角度立论的代表性著作诸如《红楼小讲》、《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红楼艺术的魅力》(《红楼艺术》增订版)、《红楼夺目红》、《红楼十二层》、《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等,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周汝昌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是建立在"写实自传说"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红楼梦》思想与艺术具有中华文化的特殊性。尤其他的"还‘红学’以学"的倡言,曾引起广泛的学术争鸣,这一学术争鸣的深入展开无疑有助于推动《红楼梦》研究的深化和红学的发展。时至今日,"周汝昌专人研究"已然成为红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引起红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周汝昌从文本研究角度立论的代表性著作诸如《红楼小讲》、《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红楼艺术的魅力》(《红楼艺术》增订版)、《红楼夺目红》、《红楼十二层》、《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等,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周汝昌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是建立在"写实自传说"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红楼梦》思想与艺术具有中华文化的特殊性。尤其他的"还‘红学’以学"的倡言,曾引起广泛的学术争鸣,这一学术争鸣的深入展开无疑有助于推动《红楼梦》研究的深化和红学的发展。时至今日,"周汝昌专人研究"已然成为红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引起红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平心论高鹗》中有不少文字是反驳大陆学者俞平伯、周汝昌等红学家的,可谓“挑战典范红学”,尤其是“攻高鹗主观派之批评”一节从多方面对俞平伯《红楼梦辨》的论点进行逐条反驳,以证成其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而非高鹗,高鹗只是依据曹氏残稿进行“整理补订”而非“续作”的观点,同时对周汝昌及其《红楼梦新证》做了批评大于肯定的评价.林语堂之反驳俞平伯、周汝昌,议论不够平允,词气不够谦和.作为一家之言,林语堂的红学观点瑕瑜互见,某些论点还可进一步商榷、辩论,但不害其在红学史上应有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兮父 《中华魂》2012,(12):49-50
周汝昌于1918年生于天津,2012年5月31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本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曹雪芹学会荣誉会长,享誉海内外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有六十多部学术著作问世,代表作品:《红楼梦新证》、《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石头记会真》、《曹雪芹传》、《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等。周汝昌自幼喜爱文学,丝竹粉墨,无所不涉。周汝昌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其诗作数量甚大,题材广泛。本刊特选几首,以缅怀其人。  相似文献   

6.
《新天地》2007,(11)
一部《红楼梦》迷倒多少古今中外爱中人,谁也不能否认其爱情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权威地位。在红学研究大军中,周汝昌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一生研究红学,把曹雪芹的精髓研究到骨子里,那么现实中他自己的婚姻与爱情又是什么状况呢?  相似文献   

7.
胡适先生为首次影印甲戌本《石头记》所写跋文中说"首叶前三行的下面撕去了一块纸","毁去了最后收藏人的印章",却未明言"谁有意毁去了谁的印章"。因他对首页残缺状况的两次介绍前后矛盾,且均与影印本不符,引起研究者对甲戌本来历和真伪的疑惑,有学者甚至因此质疑其学术诚信。比较甲戌本原本、影印本和周汝昌录副本首页状况,结合胡适题跋、周汝昌与胡适往来书信、周汝昌著作等全面分析,足可证明撕书者乃胡适本人,胡适所谓"最后收藏人"实指周汝昌,毁去的是周汝昌两方"顨父"印章。胡适关于甲戌本首页的"假语存"与"真事隐"发人深思,对红学史料辩伪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史学意义上的“自传”观念是胡适、顾颉刚、俞平伯、周汝昌等考证派学者进行《红楼梦》考证的基本信念。这种实录观念忽略了历史研究者的主体性和历史性,不恰当地把小说情节反过来当成历史考证的证据。而周绍良等的“二书合成”说将导致红学的转向,使红学突破机械的现实主义价值模式,从而关注于作家对意象的营造、主体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研究的意义——世纪之交检讨“红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一个世纪的红学,其主要成就是在考证方面,在《红楼梦》研究的“意义”层面则始终未能得到实质性的开拓。这种缺陷突出地表现在大多数研究者对曹雪芹原著和高鹗续书之间的巨大精神质素的差异不能分辨,以及各种远离文本的红学“热点”所形成的“泡沫红学”的虚浮。老一代红学家中,只有鲁迅、胡风和周汝昌认识到“两种《红楼梦》”的精神性对抗之文化意义。百年来对《红楼梦》“意义”的探询评估其大端有二:“婚恋主题”和“政治内蕴”,但无力作出深刻的历史洞见、文化阐释和美学解剖。脱离开中华文化的大背景就不能发现《红楼梦》的真艺术,对《红楼梦》的审美观照仅仅用西方文艺理论的一般小说学是远远不够的。红学的根本突破在于红学、国学和西学的契合。《红楼梦》研究关系到中华民族灵魂的铸造和民族精神的再振,新世纪的红学生力军已经开始萌动和出现。  相似文献   

10.
周汝昌先生之年谱,不仅是周先生个体生命之史,也是一部20世纪的知识分子命运史,一部以红学为线索的现代人文学术史,某种意义上讲,还应是一部记录着古今中西交汇之时代历程的“民族文化之史”。将《周汝昌先生年谱》之学术定位、体例结构、时段划分、材料选择乃至编纂态度、所取方法、理想目标等方面之设想进行梳理,对具体工作的开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李泓冰 《社区》2012,(26):18-18
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周汝昌先生于2012年5月31日凌晨1点59分于家中去世,终年95岁,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当记者问及周老留下的遗产,他的孩子说:“他哪有什么遗产!他住得很简陋。说是红学大家,完全是一个穷人。”  相似文献   

12.
张伯驹曾经收藏和经手过诸多有关曹雪芹及《红楼梦》的文物,如《楝亭图》《楝亭夜话图》、脂砚、正白旗曹雪芹故居、《海客琴樽图》、"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三多六桥本"《红楼梦》等,并与诸多红学家吴恩裕、周汝昌等多有交往。张伯驹对相关文物、学人、作品的记录、鉴赏、题咏不仅是文物史、文化史上的大事,也是红学史上的重要资料,为红学相关问题的考证、解答提供了必要前提。梳理张伯驹与红学事物、红学问题的相关经历、记述、题咏等资料,对于了解红学史、对于红学研究中资料的使用与辨析都具有重要意义。张伯驹的相关研究也应该引起学界的关注,并成为新的学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比较文学视角中的经典重读──读《〈红楼梦〉的精神分析与比较》由当代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作序并给予较高评价的青年比较文学学者徐扬尚先生的《〈红楼梦〉的精神分析与比较》一书出版(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无疑问为近年来日益沉闷的红学界,送来一...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九八五年十月,在贵阳召开的全国红学讨论会上,周汝昌先生在大会发言中,对有人认为“红水泛滥”的说法表示不同意。他说,从作为这次会议主题的人物论方面来说,成果还不多,其中,除主要人物外,还有许多空白  相似文献   

15.
探佚与结构两学科周汝昌红学中的分支专科已然产生了探佚学与结构学,二者密切关联,也都是新兴学术命题与概念。因其学“新”立,故论述诸文或未臻尽善,正赖学人切磋。至于倘若从根本对此二学之能否成立持疑问态度,则系另一回事,性质不同,更需要纟由讨覃研了。拙见以...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红学?这个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竟成了一个大问题,引起了红学界的争议。周汝昌先生早在1982年就提出:红学"不是用一般小说学去研究一般小说的一般学问","而是以《红楼梦》这部特殊小说为具体对象而具体分析它的具体情况、解答具体问题的特殊学问",因此"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①.最近又在《还'红学'以学》一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学"应是中华文化之学"②.而在鲁迅之后"这种以真'学'为素质的'红学',竟然毫无发展与进境",甚至"沦为非学术的某些名场利域的附属工具",走上了"以非学充学之…  相似文献   

17.
凌道新为天津人,抗战胜利后与他的燕园同窗、红学专家周汝昌同在四川任教。院系调整后的1954年2月20日晚,凌道新在家里设便餐招待吴宓、周汝昌等文人,话说红楼,饮酒唱诗,后被文人们戏称为"红烛会"(又称"吴周会")。凌道新"一表人才"又"学贯中西",但在随后的"五七之灾"中却因"红烛会"成为反党的罪证。凌道新不服,被作为极右分子受尽凌辱,终至家破人亡。"漫对遗篇吊故林,未容展卷已伤心。"(凌道新诗句)知识分子的命运,由之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为芹辛苦”一生的现代学术大家周汝昌先生,通过《红楼梦新证》一书,在新材料发现、新方法创造、新体系建立等方面为--1"3专学的发展进步做出举世瞩目之重要贡献,也为整个红学学科建构起一个赖以存在的知识论系统。《新证》所创造的超越考据、索隐与文艺评论三大派别的学术新范式,不只为红学研究开拓出继续探索的广阔学术天地,也为中华人文学术之现代重建及再度繁荣,留下独具个性风采的历史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脂砚斋关系探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脂本、脂评是新红学的命根。胡适将脂砚斋与《红楼梦》作者画等号,周汝昌指为曹雪芹的续弦妻,书中的史湘云。根据脂评深入探考芹、脂关系,应该指出脂砚对《红楼梦》不甚了了,是非好恶亦不同于曹雪芹;他干扰雪芹的创作并窜改《红楼梦》原稿;在评本中故意隐去原作者,凸显自己,企图将自己定位为“红楼梦的主人”。本文反对佞脂,但也反对妖魔化、虚无化脂砚斋。脂砚欣赏曹雪芹,供养他写小说,并保存《红楼梦》大部分原稿,在红学史上应有其地位。  相似文献   

20.
周汝昌先生是脂砚斋之后200余年红学史上唯一一位将一生精力与才华都献于曹雪芹和《红楼梦》的学术大家.先生不仅在《红楼梦》作者家世考证、版本真伪考辨、文本内蕴阐发乃至红学学科体系建设以及红楼文化传播等方面,作出全方位开拓性巨大贡献,诗词、书法、戏曲、音律等中国传统学人所应熟悉的几乎任何一个领域,亦均可独标一世.先生坚守中华本土文化之学术立场,融会考据、义理、辞章于一炉之治学方法,历尽磨难而痴心不改之为学态度,更是值得后人珍视的学术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