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千顷堂书目》是黄虞稷以自家藏书为基础编撰而成的明代经籍目录,是《明史·艺文志》编纂所据之蓝本。《千顷堂书目》内容中有诸多“缺姓名”“缺”“中阙”“阙”,尤其是卷六至卷八史部地理类之方志目录,多达五十四处,内容涉及人名、书名、卷帙等,现考补出其中十九处缺文内容。  相似文献   

2.
今人张涤华《类书流别·存佚篇》著录了《彭氏类编杂说》一书①,庄芳荣《中国类书总目初稿·书名著者索引篇》因之②。《彭氏类编杂说》六卷,明彭好古辑。此书最先著录在《千顷堂书目》子部类书类,“彭好古《彭氏类编杂说》,六卷”③。《明史·艺文志》本于此④。然而有清一代重要的目录书,如……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诏令奏议类·包孝肃奏议十卷》有误,(以下简称《奏议》)已历三勘。一勘于《辨志文会》初集。费德宗所勘有三,(一)张田分类本为三十一门,《总目》误作三十。(二)《总目》据田序驳正《宋志》,奏议当为十卷,此误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已加以纠正。(三)以明刻本为据,疑张田编本不是《奏议》全本。二勘于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以下简称《补正》)。《补正》辑录费氏之说,又略加补说。关于奏议的分门编类问题,就费氏推测《总目》分列门数生误的原因,补为:“今合肥李氏刊本,明礼门目录亦误体,集中不误。”关于奏议版本序跋问题补注,明代四种  相似文献   

4.
明代"选学"虽有所衰落,然广续补遗之作层出不穷。从明清书籍目录的记载来看,明代《文选》广续补本存在书目众多,作者、书名、卷数不一,版本单一的情况。在编纂上,体现出尊崇《文选》和宣扬明代复古思潮的鲜明时代特点。因为编纂水平、体例、内容、成就等方面的不足,遭到时人和后人的诸多批评。明代《文选》广续补本之发展,当与元、明时期社会、经济、学风等发展状况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一)精校《汪水云集》蠡测 汪元量的诗,据涿州高儒《百川书志》和晋江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据此知汪元量诗集足本二种,明时尚有流传,后不知何时亡佚。而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汪诗刻本,除《宋诗钞》、《宋诗钞补》选录以外,尚有丁丙八千卷楼本(收在《八千卷楼丛刻》与《武林往哲遗书》中)和鲍延博知不足斋本。其中《水云集》仅收诗二百余首,《湖山类稿》亦只存五卷,较之高、黄二家著录,散佚不知凡几。而二书之抄本流存海内者,亦复不少,其间所收汪诗,与刻本比较,虽增益无多,但因源流各异,故其中不乏珍贵之本,惜其分藏南北,远非一人一时所可得而睹者。三十五年前,  相似文献   

6.
百回本《西游记》问世以后,各种刻本上都没有作者吴承恩的署名,现在人们认定这部书的作者是吴承恩,都是根据一些别的材料推断出来的。天启《淮安府志》说,吴承恩“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并在他的名下记载了他的作品,其中就有《西游记》一书。藏书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中,也编录了吴承恩著的《西游记》(可惜的是他误载之于史部舆地类)。一些私人著作中, 又从语言方面进行论证,认为《西游记》中多淮安方言,这也是吴承恩写作《西游记》的一个重要论据。这些材料很能说明问题,论证也很有力。我认为,《西游记》中的一些淮安地方特色,也应视为吴承恩写作《西游记》的证据。我这里举出两个例子,试图说明这个看法。  相似文献   

7.
叶昌炽所著《藏书纪事诗》开藏书家研究先河,该书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自五代到清末藏书家的事迹,其中还介绍历代刻书、抄书、校书等方面的情况。本文重点浅析了《藏书纪事诗》一书所蕴含的板书、版本、目录、校勘等方面的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彊村丛书》校勘尚有疑误之处或可做多面理解之处:一、词牌不一;二、名号误写;三、正文与目录不一;四、正文与校记内容不一致;五、校记内容不全或错误;六、衍误;七、避讳表述之异;八、节气称谓之误;九、误收他人之词未予校出;十、集注位置安排误乱而致错简,等等。  相似文献   

9.
《五色石》八卷,序言后署“笔炼阁主人题于白云深处”,《八洞天》八卷,序言后署“五色石主人题于笔炼阁”;二书目录首行与正文卷端、均题“笔炼阁编述”,故学者多以为:二书为同一人所撰,如孙楷第先生一九三二年撰《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在《八洞天》条下即云:“此书与《五色石》小说同为一人所撰。”在一九五七年重订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八洞天》条下又云:“此书与《五  相似文献   

10.
天津图书馆从清管延芬《待清书屋杂抄再续编》一书中发现的数页抄自明范大冲编制的《天一阁书目》资料,为研究天一阁提供了新的宝贵材料.但经与三种有代表性的天一阁书目的核对,管氏摘抄本只占康熙间抄本所录书目的百分之二、三,不能代表范编书目而称之为“现存最早”的天一阁藏书目录.而刘尚恒先生对范编书目的考证文章则一误将黄宗羲字“太冲”与“大冲”张冠李戴;二误范钦的生卒年。  相似文献   

11.
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提出阅读前人诗歌选集时应有保留,因其选集大多比较草率,比如清代吴之振、吕留良合编的《宋诗钞》所选的刘克庄诗作,只选了刘氏前十六卷的作品,卷十七至卷四十八的作品一首也没有选录。本文考察了刘克庄集子在宋元明清之际的流传情况,结论是吴吕二人未选刘氏后期之作,并非态度草率所致,而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见过卷十七以后的诗。  相似文献   

12.
吴骞是清代著名徽州籍藏书家,一生藏书无数,曾建造拜经楼以藏书。《临安志》为吴骞藏书的精华,其也曾以此为荣。通过对《临安志》的收藏,吴骞与黄丕烈、陈缱等人频繁往来,互相借鉴、诗文唱和,从而构成了藏书史上的一段佳话。遗憾的是,吴骞去世后,其所藏《临安志》开始流散并被递藏:其中,(淳祜)《临安志》被陆心源递藏,现藏日本静嘉堂文库;(成淳)《临安志》被丁氏递藏,现藏南京图书馆;(乾道)《临安志》现藏于台湾中央研究院图书馆。  相似文献   

13.
王文锦先生点校的《抱经堂文集》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为目前较齐备卢文弨的文集,且校订精审,嘉惠士林毋庸赘言。但可供商榷之处亦复不少,还值得商榷。这里主要谈两个问题:一是在广泛阅读有关清人文献基础上对《抱经堂文集》进行补辑;二是就《抱经堂文集》的编排及点校问题进行探索,从而为整理收录卢氏诗文完备的诗文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卢靖、卢弼兄弟辑录《四库全书总目》中有关湖北先贤之作而成《四库湖北先正遗书提要》四卷。然其并非仅仅钞录,还于每书下罗列众多版本以补《四库全书总目》之缺,又对所辑提要内容进行了考辨,以纠《四库全书总目》之误。文章阐述了该书的编纂缘起、编纂经过,揭示了其所具有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康熙六年(1667),吴江顾有孝、赵弦辑刻龚鼎孳、钱谦益和吴伟业的诗歌合称《江左三大家诗钞》。钱谦益、吴伟业由于诗歌艺术较高,可谓人人皆知,而龚鼎孳及其诗歌创作鲜为人知。龚鼎孳的送别诗至少有838首,占全书四分之一还要多的比例,研究他的送别诗对进一步了解他本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龚鼎孽的送别诗继承了《文选》中所录取的七题八首祖饯诗,又有所不同:内容丰富,人物众多,朝野之士皆有涉及;往往用和别人诗韵的形式;喜欢运用组诗;抒发了诗人出仕清朝的悔辱、失路,怀念故国之情。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清代校勘学大师卢文弨从事校勘事业的基本情况,以《抱经堂文集》为基础,分析和研究了收集于其中的卢文弨现存书信,着重探讨了书信中的校勘思想和方法。将其书信中的校勘思想归纳为:采众家之长,择善而从;依据体例,适择校注篇幅;保留他注,以助后学。将其书信中的校勘方法归纳为:联系实际,以资校勘;运用算术方法推理助校。同时,指出并举例说明了书信中所见的卢文弨校书不足之处:不察本书体例,强征他书而误;对本书体例考察有失而致误。研究结果可以补充他人对卢文招校勘思想和方法研究的不足,为深入研究和全面探讨卢文弨乃至清代校勘思想和方法注入了新鲜的内容,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往词学界虽然认定赵长卿是宗室词人,却未详其世系。根据明代王玺、程三省万历14年(1586)刊本《南丰县志》和清代卢嵩、朱若炬乾隆30年(1765)刊本《南丰县志》考证:赵长卿名师拱,秦王赵德芳一系,太祖八世孙。  相似文献   

18.
吴嘉纪、钱澄之身历明清鼎革之乱,目睹了兵荒马乱之时清军的暴行、败兵的狼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感受着百姓的苦痛和悲哀,体验着沧桑变幻之感,用诗歌记录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但二人的切入视角不同,吴嘉纪多侧重于从平民角度看待世事,关注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钱澄之多写战事,从大环境着眼,注重历史事件始末。咏史诗创作上吴嘉纪重在怀古,抒发昔盛今衰之感;钱澄之咏史诗因事兴感,重在借鉴历史意义。在诗歌艺术手法方面均用白描而侧重点不同,风格上吴嘉纪岩冷危苦,凄急幽奥;钱澄之英风豪气,悲愤激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