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高丽谛观在中国天台宗急需散失的教籍来寻求自身发展的情况下,应吴越王之请,高丽王之派遣而携带天台教籍来华。谛观入宋,一方面其所带来的教籍填补了中国天台宗所缺失的教籍,从而使中国天台宗得以复兴;另一方面,谛观又据智顗的《华经玄义》著述了《天台四教仪》,为天台宗僧提供了宗派入门书。可以说,谛观为吴越与高丽之间的佛教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高丽名僧义通,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第十六祖 。经考证,他实名“羲寂”。从高丽到中国,应在明州登陆,在宋太祖乾德五年,离天台到明州,在明州弘扬天台宗教义。卒后,初葬于阿育王寺附近,后迁葬于乌石岙。义通是把天台教籍从天台传到明州的第一人,在明州建立了第一所天台教寺——宝云寺,并开启了天台宗山家与山外之争,所以,他是宋天台宗中兴的先驱者;他又促进了佛教内部台、禅、净土三家的融合,在中国佛教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鉴真及其弟子赴日,大力推动了天台教学思想在日本的流播,其中弟子法进功不可没。法进赴日前居住的扬州白塔寺很可能早就存在天台教学思想的传播;当时律宗高僧律、天台二宗兼学,鉴真、法进也不例外,均被誉为"天台宗学者"。法进在日不仅讲诵天台经籍,而且还利用自己携带至日的天台经典协助校勘已流传的天台佛经文本,参与佛经校勘事业。其与鉴真留存于东大寺的天台经籍为最澄所阅读,并由此促使日本天台宗的诞生。法进是最澄、园仁、成寻等日本天台宗历代宗师所注目敬仰的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4.
天台宗自创立起即主要弘传于社会相对安定的江浙一带,尤以天台一带为中心。唐朝中后期的社会动荡给天台宗造成极大冲击,至钱氏建国,天台宗在天台一带的弘传方在义寂努力下再度中兴,与此同时,得法于义寂的义通至四明弘传天台教法,使四明成为继天台之后的又一传法中心。本文从义寂、义通、宗昱、遵式四者的关系出发,对天台宗传法中心从天台向四明转移的情况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5.
牟宗三先生对道家与天台宗圆教的义理进行过深入阐发,认为以王弼、郭象为主的道家玄义固然圆融,但其中所含的道家式的圆教,还没有达到天台宗以“存有论的圆”作根据而发挥出来的圆教内容,即只能说是主观的作用的圆,而不能说是客观的存有论意义的圆教。顺着牟先生的思路,道家与佛教的圆教之比较可以从玄学与天台佛教的互证角度展开:从王弼以“无违”来体会自然,通于郭象的“与物冥”之义,这就可以开出回应外物的作用,而无为就含无不为;又从庄子注中的逍遥义,论证郭象的相关诠释已经表达了对一切存在的不同情况都加以肯定的存有论之圆“具一切法之义”;于是郭象所表达的道家式的圆教,其内容虽然不若天台宗之丰富,但是二者在义理层次上是相同的,通过玄学的内容,可以帮助了解天台圆教若干重要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从日僧源信与宋僧知礼关于天台教义的二十七条问答中可以看出,源信对天台教典有细致钻研,但由于汉语非其母语,有过于拘泥文字的缺陷。知礼主张在解读典籍时取融会贯通之道,反映出中国佛教学者的一贯诠释立场。源信尤其重视成佛的修行问题,对天台教义的把握侧重解脱论层面,对佛、净土、《起信论》问题也有所关注,体现出日僧对净土的信仰与对《起信论》的重视,亦可见知礼在根本教义层面对天台教义与《起信论》的融通诠释,反映出北宋初期中日天台宗发展轨迹的异同及其互动。  相似文献   

7.
孤山智圆是北宋天台宗山外派的著名学僧,也是宋代倡导儒佛互融的代表性人物。智圆一生致力于天台三观,同时又“刻心净土”,力求以天台宗圆教的“心性”论统摄净土法门的“唯心净土”,又以“心性”为诸法之体来消解净秽二土之别。智圆不仅是“唯心净土”论者,也是“实在净土”的坚定信仰者,其净土思想具有鲜明的“唯心净土”和“实在净土”两重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天台宗在五代宋初呈现的中兴之势与高丽入学僧的推动密切相关。而义寂(919~987)门下的义通、谛观、智宗三位高丽入学僧是推动天台宗中兴的主要人物。对他们的生平作了梳理,并对他们在中国天台宗中兴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价。以期对历史上这一时期的中韩天台佛教的交流有更细致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义天大师是韩国天台宗的始祖,名重东亚的僧统,才行俱优,透彻佛教真谛;既修教,又修禅,学兼多宗.同时他也是中韩历史上卓有建树的使者,曾为中韩文化(包括佛教)交流做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北宋王朝时期,义天大师曾以高丽王子的身份,数度入宋求法,弘扬天台、华严,他给中国带来了因战乱而久已失传的华严章疏,使天台宗教义在中国、日本等国重新播扬、振兴起来.他捐赠中国的华严经被庋藏杭州的慧因寺,慧因寺因他而被称为高丽寺.  相似文献   

10.
东渡日本的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为建立、完善日本授戒制度,开创日本律宗做出的贡献,早已得到了中外学者的一致肯定.但是,鉴真对日本天台宗和密宗的兴起做出的奠基性贡献,学术界至今探讨得还很不够.文章在肯定鉴真开创日本律宗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讨论了鉴真对日本天台宗和密宗兴起所做的贡献及其背后的原因.同时还提出了鉴真既是律宗高僧,又是天台宗大德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1.
放生是佛教慈悲济世精神与和谐共生理念的集中体现。中国佛教的放生实践与天台宗僧的推动密切相关,北宋初年天台宗代表人物慈云遵式、四明知礼利用与精英士大夫的交游,先后促成了将杭州西湖、四明南湖立为放生池的善举,开启了佛诞日放生为皇帝祝寿的先河,使放生活动逐渐扩展为一种政治传统与地方民俗。此外,遵式《放生慈济法门》、知礼《放生文》所制定的放生仪轨,也为后世的放生实践提供了较为规范的范本。  相似文献   

12.
作为宋代重要的禅仪著作,《禅苑清规》不仅对中国禅文化的表征与内涵起到了形塑作用,而且影响远及日本。日本禅宗临济派初祖荣西的《兴禅护国论》和曹洞派创始人道元的《永平清规》《普劝坐禅仪》等著作,均参鉴了《禅苑清规》的内容。在参鉴方式上,荣西著作以单句引用、要义概述为主,而道元著作则常见大段转写、整条摘录,这种差异缘于不同时代条件下荣西与道元在弘法路径、修禅方式上的不同选择,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南宋禅林清规东传日本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浙江的寺院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它拥有南宋时。五山十刹”的大部分;有佛教中三论宗、天台宗、曹洞宗、临济宗的祖庭;千百年来名僧如云、高僧辈出。遍布全省的寺庙古刹、佛塔、经幢,有大量的建筑工艺、雕塑艺术、冶金铸造等方面的精品;还有美不胜收的人文景现和自然景现,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僧人为主导、以山寺为游憩地的《山游唱和诗》,发生在北宋中期的钱塘,呈现出与汴京以官员为主导、以朝市为日常生活区的唱和完全不同的诗歌景观,反映的是地方与京师、南方与北方不同的话语生态。在对两位僧人惟晤、契嵩教禅宗派身份追寻以及认定的过程中,窥探嘉祐时期钱塘特别是灵隐天竺一带既冲突较量又和谐繁荣的教禅生态环境。而契嵩为禅宗争名位的一系列行为,打破了教禅生态自然平衡,引发了钱塘教禅生态突发性变化;在士大夫权力干预下,发生嘉祐末上天竺寺"以教易禅"事件,再次凸显政治权力介入宗教事务的强势力量。这一生态及其变化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山游唱和诗》的鲜活语境。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苏非主义在元代传入中国,明代以后大量苏非著作从各种渠道流传国内,明末清初一些苏非著作被列为回回经堂教育的必修科目和参考书目。随着回族内部“汉文译著”活动的兴起,一些苏非经典又被译为汉文。同时西北甘宁青穆斯林社会受新疆依禅派和中西亚苏非派影响,很快形成了门宦制度。门宦制度的确立改变了自唐宋以来在西北穆斯林社会形成的教坊组织制度,门宦被称为扩大了的教坊,组织程度更高,组织方式也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两宋期间,中日海上贸易进入繁盛期。临安府出身的谢国明,赴日未归,在博多从事跨境贸易,被称为纲首。他在博多兴建承天寺,在小吕岛拥有财产,布施行善。得知杭州径山寺发生火灾后,他从日本运来木材,援助重建。以谢国明为代表的大宋海商,旅居日本,一度在博多地区形成了中国人居住区,成为早期华人定居海外最具代表性的唐人街。在日本,中国文化正是通过这种海域交流传播过去的,从而形成日本自身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新发现毛彰《闇斋和杜诗》三卷,结合全祖望《续甬上耆旧诗》收录毛彰之诗,使我们对其生平及其创作有了更多的了解。据此认定毛彰是清代甬上的第一代诗人,其创作诗歌已入康熙朝,是清初甬上致力于学杜的代表诗人。毛彰的学杜诗歌,标志着甬上诗坛学杜趣尚的改变,同时也代表了唐风的延续,而与清初的宗宋派诗风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