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矿压观测与控制"课程的特点,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提出高职院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大胆的探讨,分别介绍了在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观念与方法、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五个方面的思考与实践,提出教学改革实施方面采取的具体做法,同时在教学实施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经济生活中的数学"课程是高职数学文化体系建设的一部分,从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施效果四个方面对该课程的建设与实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征,有利于培养职业能力型人才。文章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与思路,提出课程开发的步骤,并对课程内容的整合、组织、安排和实施等提出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当前高职“工学结合”改革背景出发,以高职专业课程改革实践为依据,探讨梳理了高职“工学结合”课程的理论思路和建构模式。确立了综合职业能力观的核心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课程设置、课程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等课程体系的全方位变革,为高职课程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别介绍了案例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方法原理及实施要求,结合高职计算机基础及组网工程课程教学实践,论述了"案例 任务驱动"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取得的成效及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招聘与录用"课程是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需要从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出发,特提出PT循环渐进式教学模式,实现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循环,从而达到知识掌握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目的。同时,针对该教学模式的实施需求,在教师队伍和学生学业考核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多,改革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势在必行,其基本思路是:改革"思政课"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把"思政课"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与知识能力教育结合起来,建立新的"思政课"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思政课"教学内容,把课堂内的教学与课堂外的教育培养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思政课"课程设置方案;改革"思政课"教学环节,把理论讲解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教学风格;改革"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把发扬传统与方法创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是指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开设的教学科目和各科目的教学时数,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学科化痕迹较为严重,过分强调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缺乏应用性和职业针对性,缺乏职业教育特色。职业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印证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两大基本属性;职业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设置要从明确课程设置目标、构建符合系统培养职业能力要求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实施实践性课程与理论性课程分块化教学等方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得教学离不开实践,"市场营销"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更需要实践教学的支撑。在全国高等教育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推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实践教学的促进、就业教学理念对实践教学的完善几个方面提出了高职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模式的一些探索式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生利主义"是陶行知先生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何运用"生利主义"职业教育思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实践中,职业教育界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偏差。本文通过对陶行知"生利主义"职业教育思想的再认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从师资、设备、课程、学生等四个层面,进一步探究和实践高职教育既重"生利"技能、又重"生利"意识的双重育人途径,真正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愁"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在宋词中经常得以表现。在具体创作中,词人往往借助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情感指向的意象进行传达。本文着重指出"落红"与"幽月"二意象来阐释词人的言"愁"情怀。  相似文献   

13.
"作者"与"读者"是叙事交流语境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角度,分析福音书的文本,以此强调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认信耶稣是基督,耶稣基督向世人传报救赎的好消息,使世人更加笃定对上帝的信仰.这种神学观念的彰显既是福音书的著书目的,又凸显出了其自身独特的综合意识形态特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英语资料中,我们常常遇到抽象名词,对于这些抽象名词,我们觉得理解它们的意思,却很难用简短的汉语将其意思说明白.本文提出了用转化法和引申法来翻译抽象名词,以及使用这些方法的前提,说明了如何使译文达到信、达、雅.  相似文献   

15.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始终都在"超越"和"现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即在"沉默"与"言说"之间:恰如其分地说出可说的,以显示不可说的.这一思路为后世哲学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一种区别于传统形而上学和现代科学的新的思维方式.认为哲学也并不意味着找到答案以求安宁,而在于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作为人之为人的永恒追求,构成了人的价值意义世界,将与人类同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歌德在《浮士德》中构建的天帝与靡非斯陀、浮士德与靡非斯陀和浮士德自身的"善"与"恶"的冲突及其辩证关系。认为歌德笔下的"善"与"恶"的冲突无所不在,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既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它揭示了矛盾运动的普遍性及人类社会发展中前进与停滞的矛盾斗争,反映了人性深处的拼搏和内在矛盾。他所刻画的"丑"中有"美","丑"转为"美",使"恶"与"丑"也具有了重要的审美价值。这些体现了歌德成熟的辩证思想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XX门”形式构词的一些词语异军突起,并且频频见诸报端。与以往以“门”字构词的词语有所不同的是,这些词语的语素构成存在强烈的语境差。其实,正是语境赋予“门”字以临时意义。这种临时意义随着语境差的消失最终升级为固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不仅需要中国人民不计前嫌的博大胸襟、中国政治领袖非常的政治智慧和诚意,更需要日本政府的诚意、日本政府和人民的"热量"。  相似文献   

19.
理学家们把本来具有道德性的孔子之仁与<易传>的生生观念相结合,将此生生不息视为生意、生理,并与人的心性相结合,建立起了"仁"、"生"、"理"三位一体的形上架构,完成了"天人合一"的理论预设.这种建立过程包括了对孔子的同情、<易传>的阐发,包括有佛老的刺激、中医的启发,以及他们自我的体贴和思考等一系列工夫.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和说明,可以更清楚地把握理学本体范畴的结构与含义,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理学的整个体系及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