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雅”是中国古代诗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以“雅”作为核心语词衍生了各种相关的诗学范畴,船山诗学再次审视这一范畴,以“雅”为正,以“雅”为尚,具体表现在从风雅、雅俗、雅乐三个方面对“雅”进行了阐释。这一思想既是对于前人思想的总结,也是特定时代下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雅俗既是道德裁量的价值标准,又是文学批评的审美范畴。雅与俗分别对应着中心与边缘、古与今、上层与下层、精英与大众,既二水分流,又兼摄交融。随着中古文化向近世文化的转型,晋唐时期带有贵族色彩的传统雅文化观念,逐步被带有平民社会底色的雅文化所嬗代。宋代文人一方面以复雅归颂相号召,另一方面又难免随俗波靡,但是崇雅黜俗始终是其主流。宋代文人所建树的新雅观念,既有古典传统的因承,又有化俗成雅的新机。作为时代口号的"以俗为雅",其目标追求在雅而不在俗;不能简单地将宋元以降的文学发展轨迹表述为由雅向俗的倾斜或转变。  相似文献   

3.
雅是一个复杂的审美范畴,它以“天人合一”为其哲学基础,有着超越的本质,并且这一超越是向着真与善的双方向超越,因此它集真善美于一身,为儒道两家所推崇。此外,它又迎合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命意味、外在形式的审美追求而成为中国历代文人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4.
"中和"原则与"和雅"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境界 ,“雅”应该是最根本的境域构成。它既不在此 ,也不在彼 ,而在此与彼之“中”。“中和”就是“和谐” ,“和”就是“正” ,所谓“正者 ,和之谓也” ,“正”即“雅”。可以说 ,“中和”原则就体现着中国美学所推崇的“和雅”精神。以“和谐”为核心的“和雅”精神 ,注重和谐适度 ,平正调和 ,实质上就是以天人合一的和谐为基本内容的审美意趣和审美理想。构成中国美学思想体系主流的是儒、道、释三家 ,而儒、道、释三家所追求的审美理想最终都归于天人合一的和谐与“和雅”之境。  相似文献   

5.
宋代诗论和词论中的雅俗观之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就发展趋势而言,偏重于“会通雅俗”与“重构雅俗”之别。二是就内在结构而言,是“文”“质”之异。三是就情感倾向而言,侧重于“褒扬”与“贬抑”之不同。四是就审美理想而言,主要是“枯澹”与“清空”之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传承中呈现出不同的特质。辨析宋代诗论与词论雅俗观,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厘清宋代诗论与词论雅俗观中的复杂内涵和其内在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还有助于重构雅词词统。对“永依声”和“声依永”的探讨有利于我们恢复传统的歌诗传统,为中国文学理论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船山诗学标志着中国古典诗学进入总结期。本文试图以船山诗学中的雅俗观为切入点来探讨其美学观念。全文主要整合船山雅俗观的理论根据,概括其理论内涵,并最终认为,雅与俗是中国古典诗学审美的思维方式,船山的雅俗观也是船山本人对儒家思想和儒家美学进行“补天”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7.
中唐以后,以雅、俗作为文学审美标准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封建贵族文学的审美标准逐渐向封建地主文学审美标准转变.以浪漫之美为特征的盛唐文学及文艺的雅文化,从中唐开始,寻求着与地主文化建构新相适应的美学范式.具体而言,就是在"雅"、"俗"之间寻求适合地主阶级审美理想."唐音"向"宋调"的趋变,正与雅俗消长相融的轨迹相吻合,笔者选择"都市豪估"与"韵外之致"、"村夫子"之讥与"杨、刘风采"之誉、"柳七郎风味"与"弄笔者的自振"三例雅俗之争的个案来透视中唐到北宋审美标准和理想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美学尚“雅” ,以“雅”为人格修养和文艺创作的最高境界。“雅”之境是人与自身心、性的构成 ,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在相互对待、相互造就中的构成。“雅”的开端 ,是“作人” ,就价值体系的差异而言 ,“雅”与“俗”的区别首先表现为主流文化与精英审美意识和大众审美意识之间的疏离与对抗 ;从人生美学来看 ,中国古代“尚雅”审美意识的确立 ,与中国文化中的“崇礼”意识分不开。雅俗之争 ,体现了中国人在究天人之际、于天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中 ,对如何确立人的地位 ,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理想、人格的确立、人性的美善、人的自我实现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三部<诗品>中,"雅"范畴的共同点体现在心古为雅、追求闲雅俗对立三方面,其不同占体现在雅的内涵、雅俗关系和"雅"侧重点的不同三方面.共同点表现"雅"范畴具有传承性,不同点反映"雅"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富有极大的包融性和极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简”是中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世说新语》中“简”的内涵既有偏重道德意义的“简正”,又有偏重审美意义的“简切”“简要”,这与魏晋时期“简”的内涵从道德演进到审美,并在文学批评上同步运用有关。这种现象的出现,既与政局变化、士人心态转型、玄学的兴起有关,也与传统审美理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道家哲学对中国艺术理论贡献略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是中国哲学的元范畴,也是中国文学批评的元范畴。随着时代的发展,“道”的内涵不断扩展,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审美主体、文学批评、自然观、辩证法等方面对中国文艺及文学鉴赏理论方面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多以时间为线索对过去的文学批评进行梳理,以体现撰史者的社会立场、文化观念和审美趣味。在新世纪的文论生态下,“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撰写应突破传统的著述体例,借鉴雷蒙·威廉斯开创的以阐释核心术语来反思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关键词批评”的研究范式,以理性思考学科性质为始基、以对学科发展的全景扫描为门径、以勾稽爬梳关键词为中轴来探索以关键词为纲重新撰写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这样,能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理论精髓和逻辑演进脉络,从而促进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史及其范畴体系的转型与重构。  相似文献   

13.
儒家“雅俗”论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儒家在审美追求方面 ,强调乐而不淫、求仁得仁、文质彬彬、克己复礼 ,温柔敦厚 ;在人生审美态度方面 ,推崇并倾慕于“雅” ,追求温文尔雅 ;在道德人品方面 ,审美创作则标举雅正而鄙弃淫俗、浅俗和粗俗。所有这些 ,都是当代重建文艺美学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但是 ,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 ,文艺逐渐融入大众文化 ,现代审美日常生活化 ,使原本确定而清晰“雅”与“俗”的美学范畴变得疑惑、模糊 ,经典的传统理论不断被命意裂变所抽空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 ,实有负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科学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一部中国戏剧史,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部雅俗艺术互动的历史.梳理汉剧产生的历史轨迹,考察汉剧文学形态与音乐形态的各种特色,不难发现,作为一个古老剧种,汉剧堪称中国戏剧史上雅俗之变的一个经典个案.可以说,没有清代中叶以后的花雅之争与雅俗之变,就不会有汉剧的问世;而不了解汉剧的前世今生,也就难以深入理解清代中叶以后中国戏剧的历史嬗变与本质特征.汉剧在"花雅之争"的戏剧史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命运始终与汉口的经济发展及都市化过程密切相关.汉剧剧目偏重历史剧的特色,体现出剧本内容雅俗互动的明显特征;汉剧独特的音乐形态与风格,也充分表现了汉剧以俗为雅的审美特征.从这一意义上说,汉剧是中国戏曲史雅俗之变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文化审美中雅俗共赏与分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俗共赏”与“雅俗分赏”是业界关于电视文化审美的两种观点,符合受众的审美心理和电视本质特征。为了充分体现电视文化的审美功能和社会作用,雅和俗应该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16.
1雅俗之辨是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的一个重要命题,历来受到批评家的重视。然而对于这样一个重要问题,近代以来的文学史著作都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各种著述中很难找到论析雅俗之辨的文字。忽视雅俗很难对文学史的发展有深刻的认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翻开近日出版的《宋代文学通论》,令人欣喜地看到了书中不仅设有雅俗之辨的专章,而且能够对整个来代文学进行雅俗观念的辨析观照。可以说此书厚重的学术份量与对雅俗之辨的深刻认识不无关系。雅与俗是一对相反而又相成的概念,雅俗异势,古人往往对举而论之。雅和俗的内涵十分丰富。它…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美学史上,道家主“妙”,儒家倡“和”,这样两种不同的审美理想对中国文化的形成,特别是对中国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比较和分析这两个不同的审美范畴是很有意义的。一、“观其妙”与“和为贵”“丽”与“和”作为两种不同的审美理想,根源于道家和儒家对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态度。按照道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在唐宋词史上,“雅”与“俗”的交互作用推动了词的嬗变。由于时代审美观念不同,唐五代北宋词坛上“雅”与“俗”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就创作主体而论,文人词为雅,民间词为俗;就审美趣味而论,士大夫审美情趣为雅,市民情调为俗;就词的功能而论,歌者之词为雅,诗人之词为俗;就词人的品行而论,高洁为雅,低下为俗。  相似文献   

19.
“趣”作为我国古代文论审美范畴,它对当代文学创作、文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具体表现为:一、启示文学创作要不断焕发主体灵性,张扬生命自由;二、启示文学创作要不断求新求变,加强艺术表现力;三、启示正确看待文学的社会作用,以审美为文学的价值之所在;四、启示倡导文学审美的多样化,反对单一的文学批评取向;五、启示反对庸俗的文学之趣,追求健康的文学趣味;六、启示文学批评要亲近文学现象,抛却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20.
雅俗是中国文学理论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 ,雅俗之争也一直伴随着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 ,以《诗经》为代表的雅文学受到俗文学的冲击 ,特别是南朝的齐梁时期 ,诗坛上掀起一股有关诗歌雅俗之争的讨论 ,对当时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钟嵘创作《诗品》显然也受此影响 ,因此 ,认识钟嵘在雅俗观念方面的主张 ,对于解读《诗品》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