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2007—2015年陷入财务困境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样本,探讨了产权配置不同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困境风险化解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显著提高企业摆脱财务困境的概率;进一步地,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能显著增强内部控制化解企业财务困境风险的积极作用.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随着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内部控制化解财务困境风险的可能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即当股权集中度较低时,因为"搭便车"现象和"掏空行为"的存在,即使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不断提高,公司利用内部控制化解企业财务困境风险的可能性却是不断下降的;但是随着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继续大幅度上升时,控股股东和公司的利益统一,此时良好的内部控制会促进企业财务困境风险的化解,进一步检验发现这种作用并不会因为产权性质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面对我国尚不健全的外部资本市场导致企业融资难的现实情况,集团公司纷纷构建自己的内部资本市场,以期将外部融资的弊端内部化消除.学术界通过对制约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很多制约因素都与公司治理有关.选取2009-2011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公司治理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因素中控股股东股权集中度、两权分离度、董事会治理规模和管理层持股比例都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终极控制权的视角,从董事会层面研究会计透明度的决定因素。以我国2006-2008年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中的优秀和不合格主板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析终极股东占董事会席位比例、终极股东对董事会的超额控制对会计透明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终极股东占董事会席位比例与会计透明度负相关,但在统计上不显著;终极股东对董事会的超额控制与会计透明度显著负相关,即终极股东占董事会席位比例与现金流权的偏离程度越大,会计透明度越低;相对非国有终极股东而言,国有终极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会计透明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规范内外部环境,提高企业价值,从第二类委托代理视角出发,以终极控制权结构的特征变量: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终极控制权性质和终极控股股东控制链层级入手,研究在股权集中的控制权结构下,终极控股股东的经营决策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产权性质、控股股东与企业自主创新三者的关系,以资源基础、动态能力理论为依据,运用泊松、负二项、Zip和Zinb等四个模型,对2006-2015年深圳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进行回归分析,发现:(1)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投入之间呈U型动态关系,具有激励与侵占双重效应,而在创新活动产出方面,上市企业控股股东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产出影响主要表现为侵占效应,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这种掠夺效应会更显著,进而导致创新效率下降;(2)不论是在国有企业还是在非国有企业中,控股股东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产出均表现出侵占效应,然而与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持股相比,非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持股对技术创新活动更具抑制效应.显然,非国有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产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2007年深市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终极控制人性质、控制权、现金流权以及两权分离度角度分析终极控制人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通过实证数据检验发现,当两权分离时,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越大,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越高;相对于民营终极控制人,当终极控制人为中央政府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较低。因此,建立适当的控制权约束机制,能够有效地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制造业482家上市公司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内部控制指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内部控制指数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独立董事所占比例、股权集中度、董事监事及高管前三名薪酬总额显著正相关,与权益乘数显著负相关.内部控制指数能够客观定量的评价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促进企业加强内控建设、使监管机构快速掌握公司的内控情况.  相似文献   

8.
股权特征与董事会成员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结构比较独特,而且不同公司之间的董事会成员结构差异也较大,这种差异的形成既有历史和制度背景等方面的外部因素,也有上市公司股权特征和公司规模等方面的内部因素。股权特征包含股权性质、股权结构和股东类型三个变量因素,股权特征影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管控模式,具体表现为董事委派方式和数量差异,因而导致董事会成员结构差异。不同的股权特征变量对董事会成员结构影响是不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性质和股权结构这两个变量对董事会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发布的重工业企业调查数据,基于非参数回归、OLS估计以及Tobit估计的方法研究了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研发投资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研发投资强度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股权性质(控股资本类型)、企业年龄对企业研发投资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企业规模对企业研发投资强度带来显著性影响。文章认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大约保持在50%~80%左右更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企业间应加强技术创新合作以形成研发投资的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0.
规范的董事会对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至关重要。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既可以独立监督公司管理阶层 ,减少内部人控制问题 ,又可制约内部控股股东利用其控制地位做出不利于公司和外部股东的行为 ,保护少数股东的权益。而目前我国对于独立董事制度方面的有关法规建设还十分欠缺 ,相关部门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与模式 ,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沪深A股市场2009-2012年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不同产权制度视角研究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受到产权性质的影响.其中,在中国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而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权力对内部控制并无显著影响.这说明,由于地方分权及地方政府之间激烈的“政治锦标赛”,一方面促使地方政府将更多剩余控制权让渡给管理层,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管理层的“企业家精神”,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研究同时发现,对于家族控股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由于创业者与管理者身份的合一及最终控制人的企业家本质属性,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而对于以兼并重组方式上市的民营企业,管理层权力对内部控制质量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的研究普遍表明,公司治理是导致内部资本市场(ICM)低效的源头。本文以企业集团为对象研究ICM效率,而集团公司治理中,大股东行为和委托代理是最影响内部资本配置的两个方面。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其对ICM效率的影响,并以2009年沪深两市的系族集团为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我国特有的制度背景和经济环境下,集团控股股东的股权性质影响ICM配置效率,其中"民营系"显著小于"国有系"的ICM效率;同时,ICM效率还与集团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度呈负相关,与控股股东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股权结构直接影响内部控制质量,而内部控制质量又为公司绩效提供保证。本文以沪市江苏省上市公司2009—2011年连续三年的数据为样本,对股权结构、内部控制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结论:沪市江苏省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受到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前五大股东的赫芬德尔指数、Z指数和内部控制指数四大变量的影响显著,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提高沪市江苏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沪深两市2009年度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情况进行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如公司规模、上市年限、审计机构、大股东股权比例都对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产生影响。其中,规模越大,大股东股权比例越高的公司越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相反,审计机构规模越大,上市年限越长,越不愿意披露。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国有股东的特点,国有第一大股东的公司可能会出现另类股东控制.在另类股东控制下,公司主要代理问题是另类控股股东与控股股东和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另类控股股东可能会掏空上市公司.文章依据海南航空的股权结构、董事会成员和高管构成确定其为另类股东控制,并以海航集团与海南航空系列关联交易为案例,研究海航集团如何掏空海南航空.海航集团通过一系列高评估增值甚至超高评估增值的股权转让给海南航空,从海南航空套取资金或转移利益,导致海南航空为过多持有货币资金而大量负债、大量支付利息,降低了其盈利能力,甚至直接损害了其他股东利益.研究结果引发了对关联方掏空上市公司监管、投资者保障机制设置、资产评估监管和国有资产改革等政策方面的探讨.本研究理论上拓展了公司控制权理论、公司代理问题和掏空理论等的研究内容,实践上可以为我国上市公司监管实践和国资改革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普遍存在的关联交易一直是学术界和监管部门关注的问题.表面上看,这种关联交易的渊源是IPO时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建立的内部市场.但驱使内部市场形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目前尚缺乏深刻的理论解释和必要的证据支持.该文分别从地区治理环境和控股股东特征出发,对内部市场的形成提出了基于交易成本的效率动因和基于目标函数的利益输送动因两种假说.通过对1999-2004年IPO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上述动因都得到了支持.地区治理环境越差、控股股东为企业集团和国有企业时,控股股东更可能在IPO时与上市公司建立发达的内部市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2003-2005年3 270个观测值为样本,从公司政治关联视角出发,并考虑股权的内生性问题,对控股股东特征与公司价值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价值显著高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之间呈U型关系。这表明,基于控股股东性质所形成的公司政治关联是导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价值高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主要原因,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通过控制权私利成本影响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抑或利益协同行为。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从公司治理的视角研究内部控制是现实问题的客观要求,也是内部控制研究的新领域。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耦合关系而不是其他关系,耦合部分即为公司治理控制。公司治理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最高层次,是解决公司代理问题的有效手段。鉴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双重代理问题和治理缺陷,从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治理层面构建双重代理问题控制机制,不失为一种保护包括中小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利益的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内部控制理论发展至今,内部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基础作用已成为一项基本共识。内部环境是企业风险管理所有其他构成要素的基础,风险管理理念、董事会、诚信与道德价值观、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以及员工的胜任能力等是其主要要素。社会负面影响巨大的中国乳业三聚氰胺事件,究其深层次原因乃在于乳业企业薄弱的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国公司的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外部治理包括市场对公司的控制,市场对产品和生产要素的控制,以及市场对劳动力的控制.内部治理包括股权结构信息披露,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和股东、银行、雇员在公司内部治理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