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基于终极控制人的视角,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产权性质、政府控制级别等层面来验证两权分离激励对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越高,多元化经营程度也越高,而且这种关系在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以及低级别地方政府控制公司中更为显著;同时,我们还发现现金流权对代理冲突有一定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规范内外部环境,提高企业价值,从第二类委托代理视角出发,以终极控制权结构的特征变量: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终极控制权性质和终极控股股东控制链层级入手,研究在股权集中的控制权结构下,终极控股股东的经营决策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终极控制权的视角,从董事会层面研究会计透明度的决定因素。以我国2006-2008年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中的优秀和不合格主板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析终极股东占董事会席位比例、终极股东对董事会的超额控制对会计透明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终极股东占董事会席位比例与会计透明度负相关,但在统计上不显著;终极股东对董事会的超额控制与会计透明度显著负相关,即终极股东占董事会席位比例与现金流权的偏离程度越大,会计透明度越低;相对非国有终极股东而言,国有终极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会计透明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与上市公司绩效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该文以2004年沪市的74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将上市公司控制类型分成4类:政府控制、家族控制、广泛持有及其他。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越高,财务绩效越差;家族控制公司比政府控制公司具有更高的分离系数和更复杂的金字塔结构,整体上家族控制公司比国有控制公司绩效更差;家族控制公司分离系数与公司历史和规模显著相关。此外,还发现中小股东对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的约束力量有限。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公司治理特征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选取2008-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内部控制指数.分析了第一大股东比例、控股股东性质、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与总经理兼任情况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比例越高,内部控制有效性越低;当控股股东性质为国有时与内部控制有效性负相关;董事会规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激励作用;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规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重视内部控制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上市公司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孰轻孰重。  相似文献   

7.
金字塔股权结构、终极控股股东行为与会计稳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3~200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Basu(1997)模型研究发现:金字塔股权结构中,终极控股股东持股比率与会计稳健性负相关,但这种负相关关系在2005年以后具有明显减弱的趋势;当终极控股股东为非国有性质时,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越大,会计稳健性越低。  相似文献   

8.
以2011年成功实施并购的主并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产权性质视角探讨内部控制、高管控制权与并购绩效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控制权膨胀导致上市公司并购绩效降低,且相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国有控股公司更为强烈;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并购绩效的提升,但在国有控股公司,现阶段内部控制尚不能约束高管控制权导致的绩效损害;与之相反,在非国有控股公司,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高管控制权,提高并购绩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问题一直备受争议与关注。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是否发生了变化?通过对股改后股权再融资集中的2006、2007两年内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PROB IT模型检验了与控制权收益相关的两个指标以及其他上市公司变量与股权再融资之间的概率关系。终极控股权下的现金流权通过了检验,即现金流权越高的非国有上市公司越倾向于股权再融资;侵占度没有通过检验,这一定程度上说明股权分置改革起到了抑制通过股权再融资获取控制权私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沪深A股市场2009-2012年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不同产权制度视角研究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受到产权性质的影响.其中,在中国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而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权力对内部控制并无显著影响.这说明,由于地方分权及地方政府之间激烈的“政治锦标赛”,一方面促使地方政府将更多剩余控制权让渡给管理层,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管理层的“企业家精神”,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研究同时发现,对于家族控股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由于创业者与管理者身份的合一及最终控制人的企业家本质属性,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而对于以兼并重组方式上市的民营企业,管理层权力对内部控制质量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多数采用金字塔结构实现对上市公司的超额控制,现金流量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较为严重。以2002-2004年家族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论文实证考察了家族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法律环境及金字塔结构与"掏空"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性家族"掏空"上市公司的概率与其拥有的现金流量权显著负相关,与现金流量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程度正相关;同时,较高的法治水平能够有效地遏制控制性家族的"掏空"行为。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股东权利保护机制,同时完善家族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权和控制权结构,对于推进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对大股东类型做出界定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大股东类型一实际控制权配置模式一控制权私人收益”分析框架,理论分析了大股东类型与大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关系。选取了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共231项涉及控制权转移的大宗股权转让交易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类型与大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攫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显著为负;2.国有企业攫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近似为零;3.民营企业攫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显著为正;4.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攫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最小,国有企业居中,而民营企业最大。  相似文献   

13.
经过30多年的飞速发展,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建立和完善适合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已经成为公司法修改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重点。文章通过对保护股东权益的"美国模式"和重视员工参与的"德国模式"的比较以及"中国模式"的美、德相似性的相关研究概述,对新《公司法》的制度考察和企业案例分析,以及企业民主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情况的整理和分析,试图探明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改革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内涵。并首次提出和论证了初见雏形的"中国公司治理模式"——"二元双层两会制",即平行设置董事会和监事会(二元),董事会与经营管理层分立(双层),董事和监事分别由股东大会和员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两会)。  相似文献   

14.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与清算义务人的损害赔偿责任制度性质迥异,两者的理论基础并不相同,只有在清算义务人怠于履行清算义务,并具有法人格否认情节时,权利人方可择一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划定的利益格局是否适用于清算义务人怠于履行清算义务时必须予以考量,不能随意地改变其既定的权利配置。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9号案出现法律适用错误的根源,在于忽略了《公司法》第20条第3款与"公司法适用司法解释二"第18条第2款所蕴含的不同法理逻辑。因后者没有考虑复数股东间权利配置及债权人的权利限制,在实践中可能导致逆向选择以及规避该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股东本位模式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所有者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其股东"同质化"假定使得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股东本位模式具有其形式上的合理性;公司立法所赋予股东的某些特殊权利和资格也极易被解读为实在法采纳股东本位模式的有力佐证.但通过对股东本位模式的理论基础、实在法依据和内在缺陷的剖析与反思,将会发现其理论之基绝非坚不可摧,实在法佐证只是臆断误读,而其内在诸多缺陷也表明股东本位模式无法成为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最佳范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公司控股权和企业绩效问题,以2005年~2008年1285个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观察值为研究样本,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控制权、现金流权以及两权偏离等变量与公司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与控制权、现金流权比例均显著正相关,公司财务绩效与控制权、现金流权的偏离比例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建立并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既是外部监管机构的要求,也是高校提升内部管理的迫切需要。美国公立高校内部控制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可资借鉴经验。其内部控制主要特点是外部控制环境完善,内部控制责任明确;重视风险评估,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以会计控制为核心,控制程序内置于业务流程;重视内部监督,建立全方位监督评价体系等。借鉴美国公立高校内部控制经验,我国应完善内部控制的相关立法,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应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指引,以预算控制为主线、货币资金控制为核心,通过风险评估和流程梳理,识别控制缺陷,制定控制措施、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优化业务流程设计。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各高校应建立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效力,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与域外发达国家不同,诚信缺失在我国股权执行领域表现尤其明显,股权价值非正常减少现象时有发生,最常见的便是控股股东将公司财产赠与第三人使得股权价值贬损。现行规制前述现象的法律制度内容体现为债权人撤销权、恶意串通之合同无效、法人格逆向否认、第三人侵权责任规范框架下的事后救济方法。前述制度存在保障力度差、适用耗时久、发挥作用滞后等问题,也导致司法资源被过多占用。其根本原因是立法不完善,包括股东债权人保护理念不周、忽视股权价值与公司财产密切相关、轻视控股股东等主体决策行为对股权价值的不利影响,以及现行制度规范本身的局限性及交叉性。程序法与实体法相辅相成,民事权利的实现,离不开程序法的保障。创设公司重要财产权利限制程序及增设控股股东、法定代表人、董事、总经理诚信承诺的事前防范手段,设立大额资金流出汇报制度和设置资产变动审查环节的事中控制措施,完善事前、事中、事后三维度的被执行股权价值保护体系,以执行攻坚助推社会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