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国内风景园林学科设置名目众多,分散在建筑学、林学、地理学、艺术学等一级学科中,其中以人居学科群为支柱的建筑类院校具有突出的特点和优势,其设立的环境景观设计方向对未来的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影响深远。分析国际风景园林学科设立和发展过程中文化形态的影响,探讨学科教育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据此提出建筑类院校环境景观设计方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方案,强调课程设置应注重建筑类院校的优势和特色,立足本土文明,发展我国现代景观教育。  相似文献   

2.
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与热点研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对风景园林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学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我国目前该学科的主要热点研究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目前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存在着学科专业名称混乱 ,培养目标不明确 ;专业口径过窄 ,人才独当一面的能力不强 ;重艺术形式 ,轻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倾向。当代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热点领域和热点问题包括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趋势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风景园林学科的挑战 ;大地生态理念的建立与风景园林设计观念的革新等  相似文献   

3.
现今全球气候变化正影响极热环境实践项目之诸多方面,避暑设计成为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基于避暑设计实践与相关理论研究存在脱节的情况,旨在从风景园林师的视角出发,收录极热环境中一线避暑设计实践相关案例,并对风景园林师认知中的避暑设计景观手法加以整理探析,内容包含景观对建筑墙面、建筑平台空间、建筑空间内部以及城市开放空间等诸多领域营造手法之介入.通过研究发现避暑设计实践相关案例均不同程度涉及风景园林针对遮荫、湿度、水体以及通风这4要素的设计营造.对相关学者了解行业一线风景园林师避暑设计认知及实践概况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风景园林师今后的相关避暑设计实践项目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诸多相关学科不断交叉的发展趋势,促使计算机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融糅。其主要涉及3个方面:①地理信息系统,解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复杂数据信息录入、综合分析与制图的问题;②生态辅助设计技术,解决热、风、光、声环境分析与优化的问题;③模型构建,拓展传统设计无法触及的形态领域及重新诠释传统三维模型的构建问题。将计算机仅用于制图的狭隘认知拓展到计算机辅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叉学科的分析上来,有利于计算机辅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和学科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影响下,美国、加拿大、欧洲等西方国家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及样式均出现了生态化的转向。通过文献研究及实地踏勘,对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美学价值取向及审美观的变化进行了系统性地梳理,揭示了风景园林美学范式转向的背景、过程,以及对风景园林设计样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了新世纪风景园林美学可能的发展趋势。推演的结果表明,在新世纪美学运动的影响下,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美学由人文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美学转向了生态主义美学,并将发生伦理化美学的范式转向。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农林院校风景园林学科的提升和转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农林院校的风景园林学科面临着改革与转型的契机。该文通过对13个农林院校园林学院的城市规划与设计、艺术设计、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园艺、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情况的分析,提出依靠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相关学科(专业)的联合设置,提升风景园林学科的整体水平。同时,还介绍了美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历程,指出园林学院的设置依然具有一种不确定性,新的学科群也在孕育之中。  相似文献   

7.
在全民美育的新时代,风景园林越来越成为社会物质环境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并起到不可或缺的文化建设作用,与此相应,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也需要深入探讨。本文基于人民群众对环境空间审美需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风景园林从“苑囿之需”到“生态美育”的发展及功能变化,阐述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主要探讨了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美育内容在课程体系中的系统融入,审美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全流程融入。具体美育路径如强化教师将科研之理与应用之实相辅相成、通过参加重要的专业赛事形成美育集约化后作为常规教学的美育镜像等,进而使学生从理论学习到专业实践,从知识内化为能力、到能力外化为作品的全过程都接受系统性的审美教育,最终多方形成美育合力赋能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8.
张正君 《金陵瞭望》2011,(26):58-58
风景园林专业培养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养护及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就业前景广阔。三江学院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创建风景园林学院.为社会培养了急需的专业人才。近日.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该院院长汤庚国教授。  相似文献   

9.
风水理论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风水理论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历史渊源,知道风水理论“天人合一”、“勘察地理形势”、“分金立向”、“形势说”等学说在景观规划设计理念、景观营造的择地选址、园林景观空间格局与序列布置、景观建筑与外部空间尺度设计等方面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作为风景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美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嘎鲁图镇工业七路道路绿化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道路绿化设计方法的探讨,揭示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1.
寺庙园林是我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著名的寺庙、寺塔都选择在风景优美的名山大川兴建,形成一种自然风景园式的寺观园林.寺庙园林建筑从一开始就具备了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的特质.佛寺建筑与环境的素质、地方的文化背景、建筑传统联系在一起,具备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永顺县观音寺即为典型的范例,该文通过对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和造型的分析,总结出观音寺建筑组群与环境相结合的基本手法,进一步分析园林建筑的生成过程和模式,探讨园林建筑的地域特色,提出了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园林景观规划与营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镇环境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乡村景观和园林规划与营造列入新农村建设总体工作中,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乡土文化,创造出具有乡村特色的现代乡村景观园林,将是园林和景观规划与营造面临新的挑战。剖析我国乡村景观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乡村生态园林和景观的功能需求和特点,探讨新农村乡村生态园林和景观建设中园林绿化规划、园林绿化与景观营建关键技术、乡村景观结构与生态功能协调、乡村庭院园林绿化与庭院经济结合、村镇景观园林建设的区域特点表现等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本土特色而又不失现代性的景观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方塔园融古典于现代,丰富乡土的含义,在本土文化的时代局限中注入了现代主义的全新含义,是现代中国本土景观营造史上最早、最典型的案例代表。对比国内外学者对本土景观与乡土景观理解的异同,从批判的现代性、场所精神、建构3方面分析方塔园的本土意象,最后结合当代本土景观、建筑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并总结本土景观现代化转型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风精园林设计理论囊括地理学、建筑学、景观学、生态学和人体生命学等诸多学科,是一门综合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指导理论。结合锦绣汀LLj湿地旅游城游客中心这一景观建筑的设计实践,将传统哲学的“阴阳合德”“独占鳌头”理念寓意,以及传统园林的营造办法应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之中,从而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并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15.
景观设计从一开始就汲取了艺术的设计语言。尤其是西方现代艺术对景观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推动,使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发生变化,影响了景观设计的建设和发展,并出现景观多元化的局面。从艺术学的角度,阐释动感在园林建筑、雕塑、绘画、舞蹈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及其在审美中的重要性,进而分析现代景观设计中动感元素的形体、空间、色彩、材质及其运用,从而建立景观新样式。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对始建于清代的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坝镇滚龙坝村石狮子屋进行大量文献资料查阅,以及详细实地调查,从石狮子屋的平面布局及建筑细部分析石狮子屋的建筑景观意象,包括对其墙体、屋顶、花窗、抱厅、石雕、台阶等细部的分析。石狮子屋是由传统徽派建筑、四川抱厅式天井屋及土家文化相结合的建筑景观。石狮子屋景观意象体现了人神共居的伦理观、传统封建伦理观及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融合,对现代的地域建筑设计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楹联融入到我国风景园林中的原因,以及楹联在风景园林中的表现手法和产生的作用,认为楹联的形式美感和表情达意功能契合了风景园林对景观和思想境界的追求,是楹联得以融入风景园林的根本原因。而文人士大夫和封建帝王对楹联的倡导则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楹联通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表现手法揭示和深化了园林景观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18.
分析法国里昂的两个现代建筑与历史景观融合与互动的案例,探讨里昂现代建筑融合历史景观的设计手法,并探析里昂现代建筑体现出来的法国历史传承下来的设计精神。旨在为我国当代建筑设计师处理现代建筑与历史景观的设计关系提供借鉴,引发读者对历史景观保护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