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近年来,草地资源退化沙化问题越来越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至于草地资源退化沙化原因,议论纷纷,侧重各异,但大体上可概括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超载过牧也是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西鸟珠穆沁旗实地考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草原畜牧业生产状况进行论述,分析草地利用中的超载过牧状况,并提出了加大“三牧”制度的投资力度,加强草畜平衡的监督、执法力度,大力推进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草地资源丰富,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的共同作用,草原环境急剧恶化,半农半牧区草原比牧区退化的更为严重。本文以内蒙古半农半牧区为研究对象,通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区域的气候与人为活动的变化,深入分析了草原退化与相关因素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认为该区域气温升高、草场过度放牧以及不完善的草场管理利用制度是草原退化的主要因素。最后,本文结合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的实际,提出了发展草产业,转变生产方式,完善草原产权制度等草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疆草地资源保护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研究新疆草地资源保护中的草地退化问题,从制度、技术、市场等方面分析了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疆草地资源保护的对策,即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引导等。  相似文献   

4.
许多学者都认为草地退化的制度原因在于“公地悲剧”,逻辑的自然结果是应进一步推进以私人产权为指向的制度改革与设计.本文认为目前推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并不存在发生“公地悲剧”的前提条件,草地资源所有者行为错位是导致产权制度作用有限并引起草地退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制度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资源的退化会造成未来收益的减少,从而形成草地所有者或管理者的使用者成本。通过比较草地资源利用的社会最优模型和私人最优模型,发现两者使用者成本之间存在的差异是造成草地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原因。改进的途径一是延长草地承包期,二是建立草地流转市场,弥合社会使用者成本和私人使用者成本之间的差异,实现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关注中小牧户,帮助中小牧户,是协调草原生态目标和牧民生计目标的关键。本文基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阿拉善左旗、中部的四子王旗和东部的陈巴尔虎旗三个旗县的实地调研,对中小牧户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中小牧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中小牧户是指草场经营面积未能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牧户。中小牧户产生的原因有:(1)特定时期的人口增长;(2)草地退化;(3)嘎查的草地资源禀赋(草地类型、人均草场面积);(4)草场的初始分配政策;(5)牧户家庭人口变动。为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在后续完善草原保护和牧民收入相关政策措施中需要充分考虑中小牧户产生的背后原因。  相似文献   

7.
界定草地产权遏制草地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草地资源产权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权责不明确,利益主体非人格化,致使草地的滥用现象严重.因此解决草地退化应进行制度创新.从产权经济学角度看,中国草地所有权是虚拟的,草地的权属应成为草地制度变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黄浩平 《小康生活》2001,(10):38-39
草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生存环境的改善,由于各种原因,我国90%的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中度以上退化的草地为1.3亿公顷(包括沙化、碱化),退化的草原正以每年0.2至0.3亿亩的速度不断扩大。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有1333.3万公顷农田受到风沙侵袭,每年草原沙漠化、盐渍化达67万公顷。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把退耕还  相似文献   

9.
试图综合运用草地科学、生态科学、地球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社会科学和防灾科学等方面的理论,通过总结国内外成败经验,评述防御西部草地灾害的必要性.分析造成草地严重退化的几种主要灾害类型。特别是根据近几年来草地灾害给农牧业生产与人民生活造成的重大损失,系统地剖析了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探讨了草地灾害的成因,进而提出了恢复与重建的途径,以期有助于植被恢复重建和生态环境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等全球变化现象严重威胁着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导致了草地退化、牧民贫困、文化断代等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甚至危及全球草地畜牧业的存续。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草地畜牧业危机,需要自然科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密切合作,共同开展多方位、多尺度、多领域的综合性研究和管理实践,构建草地畜牧业生产和牧业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一人文耦合系统模式,促进草地畜牧业的恢复力。  相似文献   

11.
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际上涉及的是一个区域或者说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具体来讲,草地生态系统、草地畜牧业生产系统以及牧区社会经济系统对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不同的影响方式和力度.民族牧区应当根据不同系统对草地资源的影响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保证牧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和构建模型来看,少数民族牧区县单纯依靠草地资源来实现草地资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是不切实际的.通过对甘肃少数民族牧区县农村可得的36个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定性分析和多元统计定量分析,不仅可以对甘肃少数民族牧区县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有明确的认识,还进一步证实了我们所构建的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对草地资源利用影响模型的可靠性.通过整个实证研究以及对阿克塞县的个案研究,指明了促进各少数民族牧区县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缓解草地资源压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亚热带草地资源评定因素进行了筛选与合理组合,编排了各评定因素的多层次评判顺序,组建了综合评价草地资源的模糊数学模型,首次应用数学模型对我国亚热带草地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对我国南方四个草地类型具体计算表明,该数学模型本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完全可以用于评价我国南方天然草地资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了内蒙古近十年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时间、空间和发展速度变化特征,看出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东西部差异拉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内蒙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并分析了甘肃省1995年至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在此基础上利用平稳性检验、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草地足迹、建筑用地足迹增加的原因,耕地足迹增加不是造成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与耕地足迹、草地足迹和建筑用地足迹存在协整关系,且对甘肃省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冲击,经济的短期波动对其自身产生负向冲击。因此有必要关注甘肃省有限的生态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利用状况,并通过实施合理化的环境政策使生态与经济系统之间保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南川属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日益严重。针对这种现象提出:草食畜牧业是南川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选产业,加快草地建设、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是南川地区解决经济贫困与生态退化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南川地区发展草食畜牧业的有利条件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内蒙古玉米供给大于需求 ,玉米市场价格也高于同期国际市场价格 ,我国入世后 ,取消玉米出口补贴 ,实行玉米进口配额 ,加重了国内玉米过剩局面。本文从影响内蒙古玉米需求量的 8个经济因素入手 ,运用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分析 ,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蒙古的玉米需求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内蒙古玉米市场供求不均衡的原因及实现玉米市场供求均衡的 3种可能途径。提出了内蒙古玉米市场供求均衡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涉及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资源以及环境等问题。通辽市在内蒙古是属于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 ,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水资源贫乏。人为因素造成的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通辽市要提高人口素质、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尤其要加大依法治沙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草地是一种可作为饲用的草本植物占据优势的植物群落.中国草地面积有60亿亩,其中西部的草地占87%.目前,西部草地生产力水平极其落后,草地畜牧业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草地灾害的长期存在并日趋严重.本文通过对西部草地灾害的类型和致灾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提高草地生产能力、改善草地生态环境和防止草地灾害发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内蒙古经济发展为例,剖析了内蒙古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内蒙古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间的相互关系,根据1978年-2010年内蒙古统计数据,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具体分析。为新时期内蒙古经济转型、产业结构的转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