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从核心能力理论提出以来,它一直被视为开发和保持竞争优势的理论武器。但核心能力所固有的核心刚性问题,使核心能力理论无法适应动态多变的环境。动态能力理论随之产生并受到人们的重视,被视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新源泉。针对动态能力的四大特征:动态性、开拓性、流程明确、业务知识多样化,该理论认为应从企业文化、组织学习、激励以及知识联盟角度培育和提高企业的动态能力。  相似文献   

2.
Chesbrough提出的开放式创新为企业的创新管理与组织构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和模式,而相关的研究主要基于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View),强调组织要利用组织内外静态的资源来构建核心能力,提高创新绩效.在资源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尝试在动态能力的视角下,从位势、过程和路径三个维度来分析开放式创新理论,以寻求组织在动荡变化的环境中通过开放式创新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企业能力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企业能力理论作为近几十年来的理论研究热点受到关注,本文对企业能力理论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梳理和阐释,并提出将企业能力理论分为四大流派,即资源基础论、核心能力论、知识基础论和动态能力论,其中资源基础论是企业能力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动态能力论则是近些年企业能力理论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4.
复杂的动态竞争环境对企业的竞争实践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可以认为营销能力是具有核心能力特征的动态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而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营销能力,企业必须在真正了解自己、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的基础上有序地培育并执行其营销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CAS理论的企业动态能力构建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简称CAS)理认强调其内部主体的主动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而企业作为复杂适应系统,其一些行为比如动态能力的构建过程恰好体现了企业主动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获取新一层次竞争优势的过程,因此CAS理论为研究企业行为提供了新的范式框架.本文应用CAS理论和涌现机理,从企业内部的自组织和企业同环境的相互作用两方面详细探讨了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机理.  相似文献   

6.
梁玮 《人力资源管理》2013,(12):107-108
本文对于企业社会网络及动态能力理论进行梳理,提出企业社会网络对动态能力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动态能力在企业社会网络与组织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建立了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7.
动态能力观认为,在当今动荡环境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动态能力,即企业不断改进、更新、重构资源,形成新的功能能力,使之与外部环境相匹配.但目前动态能力理论仍处于探索阶段,企业动态能力的测量维度及其作用还存在较大分歧.从资源重构和转变的组织过程角度,以Teece等的动态能力框架为基础,可以将之扩展成更具体的内容.通过理论分析、文献研究和深入访谈,将动态能力分解为市场导向、组织学习、整合能力、组织柔性和风险防范能力,并提出它们共同影响组织绩效,在此过程中环境动荡性起到调节作用.文章以福建省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共获得262份样本,并利用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动态能力确实对绩效有正向作用,环境动荡性在其中起调节作用,环境动荡性越高,动态能力对组织绩效的作用越大.研究结果还表明,即使在低动荡环境下动态能力也是有价值的,从而扩展了动态能力的价值.本研究在理论上验证了动态能力的价值,给动态能力的作用提供了一个以转轨经济国家为背景的佐证;在实践上,使管理者能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动态能力,获得与环境相匹配的竞争力,也为企业改变战略思维方式,取得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指导.  相似文献   

8.
培育动态核心能力是解决企业所面临的核心能力困境与组织僵化两大难题的关键。在分析知识、能力与资产的关系基础上提出 ACE 范式,可将核心能力解构为新资产引入能力、软性资产培育能力和能力系统自我更新能力三个部分。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可给出构建动态核心能力的具体路径,即建立多层级的知识转化系统以及基于知识创新的核心能力更新系统。  相似文献   

9.
企业能力理论从企业内部探寻决定企业成长的动力,它的发展经历了资源基础观和能力基础观两种流派。能力是基于人力资本能动作用形成的对资源的配置过程,而能力观又包含核心能力和动态能力两个研究分支,其中,核心能力是企业能力概念在组织实践层面上集中于技术和技能关键能力的更深入界定,动态能力则是对核心能力动态发展演化的深入诠释。  相似文献   

10.
国际化是再保险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国际化运作,再保险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保险公司之间进行风险分散.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以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其微观基础是竞争位势、路径和流程.动态能力是企业重塑核心能力的能力.通过研究探讨中国再保险企业国际竞争动态能力的理论,分析国际领先再保险企业的动态能力优势,识别目前中国再保险企业动态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对中国再保险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动态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的自主创新能力研究通常将我国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归因于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而这就会陷入“能力解释能力”的困境,为此就不能仅从组织行为及其结果的层面上探讨创新能力,而需要从微观的层次上分析企业创新活动所赖以支撑的能力基础。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能力是企业创新活动的能力基础,而组织模块性和知识基础分别是企业动态能力的结构基础和认知基础,动态能力在组织模块性和创新绩效、知识基础和创新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构建动态能力有助于企业适应多变环境并维持竞争优势,而探求动态能力的微观机理有助于回答企业动态能力从何而来、如何构建和发展演化等基本问题。动态能力微观机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理清动态能力的构建主体及工作基础,高管团队理论提供了一个明确动态能力微观主体的崭新视角,基于这一视角,可进一步明确高管团队的工作基础是他们的社会网络与交互记忆系统。  相似文献   

13.
企业动态能力度量与功效——本土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能力是整合、构建和重组内外部资源以修正运营操作能力从而适应动态复杂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由于企业所处稳态环境的已有优势被侵蚀,市场先入者的优势被快速销蚀,以及中国特殊的国情背景,企业必须塑造与提升其动态能力。通过对动态能力相关文献以及实地调研访谈,总结出动态能力由环境洞察能力、变革更新能力、技术柔性能力、组织柔性能力四个要素构成,构建了企业动态能力的测量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因子分析等实证检验方法进行了统计上的探索与验证,检验了企业动态能力对绩效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技术范式的转换期要求相应的企业动态能力与之匹配。在范式内技术演进期,企业的动态能力应是:管理或组织的过程应复杂而缓慢,企业的资产组合发生线性变化,企业在既有的路径上进行战略微调;而在范式转换期,企业动态能力应是:管理或组织的过程简单而迅速,企业资产组合发生非线形变化,企业淘汰、选择新的战略路径。本文提出技术范式转换与动态能力匹配的理论框架,并对三星公司的动态能力演化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在中国市场环境和营销实践背景下,通过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和模型构建,对于动态营销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营销能力涵盖市场感知、市场知识吸收、渠道联盟、顾客联结、市场创新、品牌价值提升和响应顾客能力七个维度,构建了动态营销能力结构体系及其路径关系模型,并进一步揭示了各个能力的作用机理,动态营销能力的维度彼此相互关联,通过知识创造、资源联合与整合以及资源释放过程共同影响企业的绩效与可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发展的源与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和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的根本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战略管理理论演化出产业定位理论、资源/能力观、知识观等。在全球化和不确定的竞争环境下,知识日益成为企业保持战略柔性,谋求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资源,知识管理及其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正成为战略管理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态环境下企业要实现持续成长,必须获得动态竞争优势,动态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动态能力,而动态创新则是企业动态能力和动态竞争优势的纽带。企业持续成长的机理表现为,以动态能力为支撑,不断进行动态创新,获得动态竞争优势,实现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外对动态能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理论框架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尤其对动态能力层级划分、构成及其递进关系问题尚亟待进行深入的探讨。在现有动态能力理论研究基础上,考虑企业资源和不同机制及内外环境不同变化特点,通过层级和作用关系分析,提出企业动态能力从0阶到3阶的四阶划分方式、建立四阶动态能力关系模型和函数模型,阐释四阶动态能力的具体构成要素和层次关系。研究成果为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