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从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基本内涵出发,坚持科学性、逻辑性和建构性的基本原则,通过深人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经典文献,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逻辑性,指出其逻辑起点是人的需要,逻辑主线是人的实践,逻辑终点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准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逻辑性,不仅有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而且有利于推进民生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民生观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观的实质是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认识和看法。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民生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演进的,也是与唯物史观的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据此,文章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民生观划分为三个阶段来加以考察和说明,即唯物史观形成之前的萌芽阶段,伴随着唯物史观确立的正式形成阶段,以及唯物史观确立之后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完善和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观的确立,是以实践为基础,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向的人学理论。这种理论是对以往哲学的批判和逻辑发展,使哲学真正回归到现实人本身。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研究和考察人,对人的问题作了科学解答,揭示了人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现了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形态,对当下我国人学理论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是“现实的人”,其逻辑终点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两者首尾相应,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的一条轴线,而实践则是将起点和终点联系起来的纽带。梳理二者及其联系的纽带,正好可以从逻辑上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科学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视域中,无论从人的本质,或是技术的本质出发,都蕴含着深刻的人本主义倾向。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科技与人的异化以及异化消解的过程,剖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的人本主义思想,体现了人民情怀,把"现实的人"作为科技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的需求层次的递进为导向,在不断解决社会矛盾的过程中,消解科技异化带来的现实问题,以期不断接近"人的解放"这一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发展观丰富而博大。目前 ,学术界对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观已多有论述。实际上 ,关于人的发展思想 ,也是邓小平发展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就邓小平关于人的发展思想的逻辑起点 ,人的发展的基本前提、目标与途径、重要地位 ,作一尝试性探索 ,旨在突出邓小平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和时代特色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学说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哲学著作,它通过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批判,完成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的飞跃.而马克思主义人的人学也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的,所谓“现实的人”正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物质生产的人,由于分工的出现必定要经历片面的发展,当生产力高度发达,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便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人的全面发展逻辑脉络的阐述,在此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客体即从抽象性理解、还是从实践即从现实性理解人的本质和属性,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人的本质和属性观"与旧唯物主义"人的本质和属性观"的根本区别所在。传统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和属性观"理解的根本性缺陷,是不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和属性观"问题。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和属性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利于根本转变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和属性观"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澄清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和"人的属性"等概念的科学内涵,有利于科学地解决人们"人的本质和属性观"的完善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是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祖国观,剖析其理论基石、核心观点、发展主题及现代价值,有助于深化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反对分裂主义、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在"人"的问题上,曾经出现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解,有人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人学空场"!对此,笔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创立的内在逻辑线索以及关注的终极目标三方面来论证"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一、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二、对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内在逻辑线索;三、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民生思想。民生是"现实的个人"、"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他们的活动"三个要素的统一。民生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人的需要,贯穿主线是人的实践,目标旨归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理想民生的基本道路是:占有生产力总和,建立合理的生产关系,从事真正自由的劳动。全面准确地探究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对于解决民生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关注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蕴含的十分丰富的民生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民生理念最直接的理论来源。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民生思想的主体、出发点、终极目标和民生目标的主要实现途径4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民生思想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3.
民主,是公民的政治权利;民生,是公民的经济权利.中国共产党认为,发展民主与改善民生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民生与民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民生包含民主,民主是构成民生的核心要素,是民生的高级发展形态;民生问题也是一个民主问题,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生在本质和核心上具有同一性;另一方面,发展民主与改善民生相互促进.民主具有重要的民生作用,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路径和方式;民生是促进民主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民主的逻辑载体.  相似文献   

14.
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范畴.恩格斯在马克思确立市民社会理论的基本原则后,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尤其是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向、科学论证以及捍卫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研究恩格斯在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全面理解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研究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民生是社会历史概念,民生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范式;民生问题归根到底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的问题,人的利益和需要是民生问题的核心和动力;当代中国民生思想与实践的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爱国者和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发动和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基本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是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学说体系中,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是为了解决民族独立、主权在民问题,民生主义则是为了解决国民生计问题。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归宿,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和创建中华民国的根本出发点。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最重要的是传承三民主义,特别是将民生主义的基本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相继批判借鉴黑格尔的抽象精神人、费尔巴哈的抽象自然人的唯心主义哲学后,提出了作为唯物史观逻辑起点的“现实的人”思想。它关注人类每一个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始终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整个哲学思想。正确解读马克思“现实的人”的人学思想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民生发展时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发展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根本目标,是发展的高级形态,进入民生发展时代标志着一个国家开始进入现代化的成熟阶段。中国现代化进程经历了30年的制度转型和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两个30年,中国需要将国家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推进到民生发展时代。中国的民生发展时代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包括丰富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9.
“以民主建设促进民生建设”既是一种意见表达和决策参与,也是一种社会交流机制。在当代中国语境下,从民生的角度来认识和发展民主,推进“以民主建设促进民生建设”,就要增强民主程序的科学化,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民主不够、民主失真的问题,同时还要提高对民主内部的风险防范意识,防止民主建设失控。推进“以民主建设促进民生建设”,就是要使公民行使人权、确保多元化的利益诉求都能够在阳光下运行,使民主与民生能够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