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满族服饰文化的变迁(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2.
满族服饰文化的变迁(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3.
满族服饰文化的变迁(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4.
渔猎文化和农业文化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质,在文化转型及其磨合中,满族的语言、心理、思维、风俗习惯等都发生了改变,满族文学创作也随之表现出了巨大的情感落差。文化转型中满族生活状貌的改变及情感变迁真实反映在满族文学作品中,造就了满族文学发展史上独特的景致。  相似文献   

5.
肃慎是古代文献记载的居住在东北地区的远古的种族,是满族的祖先。研究满族历史及远古时代的东北和中原的关系,都必须从研究肃慎开始。自一九四八年以来,考古工作者曾系统地多次在吉林市近郊各地发掘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化遗存,提供了大量的出土文物。虽然尚有许多重要的遗迹发掘没有发表学术报告,甚至未发简报,但现已发表的资料,对认识这里的原始社会历史面貌,是提供了一定的科学根据的。将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互相参证,进行综合研究,可以知道文献  相似文献   

6.
中原古代的设计文化从史前、夏商周到秦汉唐宋相沿发展,构成了完整的序列,呈现出区域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在区域变迁和流动的过程中,设计文化不断融汇,由此铸就了中原古代设计文化有容乃大、厚重坚韧的品格。  相似文献   

7.
"一宫三陵"作为清皇室的皇宫和祖陵,在满族的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符合中国祖先崇拜的传统,以之作为满族的文化符号和标志,将从三个方面对满族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提升满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满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整合满族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在满族民居中,建筑材料及建筑形式不但是居住文化的展现,且顺应时代发展的不断变化。从材料演化及生态用材的角度来看,满族民居应用材料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与生态性特征。在建构更符合满族现今居住的生态化生存空间上,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式,能够更多地体现民族本土民居独具的生态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武术是中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特色窗口,中原武术的发展关键在于弘扬其自身所承载的厚重中原文化精神。本文结合中原文化精神的浓厚历史底蕴,紧扣"和谐社会"的民族宏伟建设规划,围绕"中原崛起"的时代主题,以积极服务于"文化河南、和谐中原"为崇高使命,联系21世纪的全球化发展特点,从21世纪中原文化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对中原武术的整体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和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变迁的真实记录。本文通过对山东省青州市北城村满族社区由军事社区到农业社区再到城市社区的变迁,阐释了社区文化变迁的原因、条件,即主要由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所引起的社区功能以及居民生存方式的变革。同时,探讨了文化对于社区的整合意义和功能,以及社区文化变迁中满汉互动关系的复杂性。研究表明,多民族聚居区应树立优势互补意识,充分发挥各民族的优势和内在潜力,以独特的文化魅力为社区的进一步繁荣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
汉化是我国历史上每个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所必须面对的重大命题,蒙元和满清政权在兴起后,都在不同程度上推行汉化,沿用中原政治文明成果,重用汉族儒生,学习汉族的文化经典。尽管汉化并不是决定蒙元与满清政权兴衰的唯一因素,但是汉化对于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影响是巨大的。少数民族政权汉化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们在中原统治是否长久。蒙元入主中原后无意于系统深入地推进政权的汉化,政权汉化水平较低,在中原立国不到百年之际便匆匆退回草原故地。对比之下,满清政权的汉化水平较高,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得以延续两百多年。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北的森林文化,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进程中多元文化类型之一。与中原的农耕文化、西北的草原文化相对举,东北的森林文化因东北地区森林莽莽、树海无际的地理区位与地理环境,在地域、语言、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具的地域文化特征。而在这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演进中,从殷商到清末,森林文化又经历了三个千年之变局,即:一是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二是与中原农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三是登上了主导中原政权的历史舞台,与农耕文化、草原文化、高原文化等的碰撞与融合。三个千年变局的实质是由变而合,由合而大,最终统合为大中华文化,“生生不息,骙骙健行”。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和全球化是推动河南文化体制改革的动力之源;中原文化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河南文化产业的外向性选择是中原文化走向全球化的必由之路;中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东北是满族的发源地,满族文化在东北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萨满教作为满族的传统信仰,既是满族文化的母源,也对东北文化的其他内容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仅就满族萨满教对东北地区的汉军旗香和地仙信仰的影响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中原华夏文化在全国的核心地位,其后的商周王朝对四方的扩张和征伐加快了四裔各族与华夏族的融合与同化,强化了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与互动,致使中原华夏文化圈如同滚雪球般不断扩大。共同的经济生活与文化认同促进了中国各个地域、各个民族的文化融合,为秦汉的国家统一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本文利用文献与考古资料,从夏商时期中原王朝的向外扩张、中原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两个方面,探讨当时中原文化圈向四方的扩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着眼于沈阳故宫木构架营造技术中的诸多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构架体系和构造做法,指出沈阳故宫建筑吸收和传承了中原木结构建筑的营造技术,融合了满族的民族文化,借鉴蒙、藏等少数民族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呈现出多民族的建筑技术的特点,对于丰富以清文化为主的沈阳城市文化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亮工仕清与其一贯追求的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儒家政治理想和人生目标是一致的,其中孙承泽对他的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周亮工长期生活在中原,中原理学的濡染形成了他经世致用的儒学思想观,其文学、书画理论及创作体现了中原文化兼容并包、经世致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加快和谐中原文化建设步伐,要立足于发展实际,把以人为本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核心,以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为载体,以激发文化人才的创造活力、拓展人民的文化视野为目标,以提升中原文化在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着眼点,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与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原文化不同于一般的地域文化,她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核心。在当前汉语走向全球的背景下中原文化理应对国家的软实力建设做出新贡献。大力推进我省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推广中原文化的一个有效方法和渠道。  相似文献   

20.
试论郭店楚简的文化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郭店楚简面世之前,由于出土楚器物的独特性以及传统上认为的楚人精神文化别成一家,加以文献中某些楚“不与中国”的记载,导致楚文化史学界形成了楚与中原文化分流对立的强势观点。基于这一观点,楚文化史学界对文献中同样存在的楚人依中原文化立论以及中原文化在楚地流布的记载加以忽视或别解。在此学术背景下,郭店楚简的面世以及其中儒道两家文献并存、两家文献中都含有世不经见的内容的基本事实,对于重新审视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分流对立的观点具有崭新的、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