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确立学习型编辑的理念,做学习型编辑,是社会对编辑职业的要求,同时也应该是每一位编辑的自觉追求。现代编辑活动的特征是编辑工作的信息化,编辑应掌握和运用最新知识和技术,进行文化创新。学习型编辑与学者型编辑是辩证的统一体,编辑学者化关键是"化"的过程,即学习的过程。做学习型编辑,就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传播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对社会大众进行文化引导,充当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使者。  相似文献   

2.
传播先进文化是实现编辑价值的最高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进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传播先进文化是编辑价值实现的最高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编辑传播先进文化的理论基础,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是编辑传播先进文化的根本保证,发扬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是编辑传播先进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对于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学术期刊编辑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要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学术期刊编辑就得整合自身的内在资源,不断提升内在素养.即不仅要将编辑专业知识与学科知识进行完美结合,而且要具有较高的驾驭新技术的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和审美能力,唯此,才能构筑起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编辑知识体系,所编辑的学术期刊才能起到传播和引领先进文化的作用,才能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世界接轨.  相似文献   

4.
先进文化本质上是先进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它又对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在为先进文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的同时,又为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文化形态的转换必然反映文化在全球化时代发展变化的特点。科学发展观已内在地涵盖了全球化和科技革命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和现实要求。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握时代潮流,在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上实现文化形态的转变,才能真正使文化的先进性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5.
编辑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社会文化首先塑造了编辑主体自身 ,编辑劳动也在一定的文化模式、规范中进行。但编辑人员能够发挥其主体自觉性 ,在编辑劳动过程中通过文化的选择、缔构、传播、积累 ,对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创造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视野的扩大和知识结构的变化,普及知识的工作也要不断更新形式和改造内容。因此,现代编辑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必须走一条创新之路。创新可以说是现代编辑工作的核心。编辑不仅要积累文化、传播思想、传递信息,而且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运用新角度、新形式、新内容,为读者增添新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与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图书馆在建设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方法手段,实现先进文化传播方式的现代化,如何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创新体制机制,为传播、发展先进文化提供制度保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先进性要求与践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只有全面了解文化的先进性要求,才能更好地建设和实践先进文化。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时代的前沿,不断在新的实践领域对落后的、腐朽的文化进行有力地批判,才能始终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并实现其本质要求,才能更好地培育和塑造人,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政治的昌明。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编辑的文化使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论述了中国编辑和中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并阐明了以下论点:21世纪的中国编辑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编辑文化的创新者,是社会大众的文化代言人;编辑活动中的文化选择促进了文化的融合;编辑的文化选择不能超越社会的道德要求;科学知识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编辑的文化使命是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文化境界.  相似文献   

10.
编辑活动的目的是传播精神文化成果。编辑人员作为这一活动的主体,必须掌握和了解文化传播学的基本内容,因为编辑人员的劳动成果主要渗透于他人创造的精神文化成果之中,以潜隐的形式存在着,但这种潜隐形式并没有反映出编辑人员的全部活动内容。除此之外,编辑活动与传播活动紧密联系着,编辑只有在掌握传播知识的前提下,树立正确的传播意识,才能掌握接受者的心理活动特点,才能广为传播自己创造的精神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及其可持续发展(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众文化崛起于 2 0世纪后半叶 ,伴随改革春风的吹拂而觉醒 ,根植于市场经济沃土而成长 ,迅速壮大为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并驾齐驱 ,形成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 ,积极影响了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发展面貌 ,但也引发了多重社会效应和争议。大众文化从实质上说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产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一方面同与其共时态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相互区别和对应 ;另一方面同传统自然农业经济社会里的各种民间文化、通俗文化相区别 ,其基本特性表现在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普及性。要使大众文化向人文化、科学化、国际化和民族化的正确方向发展 ,需要对它的运行过程整体控制 ,并进行人文提升和科学化改造 ;促进大众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态的多元整合 ,从而成为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2.
明朝成化年间郧阳抚治的设立,为抚治驻地十堰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在一代代郧阳巡抚的督导和支持下,十堰地区的农田水利事业蓬勃发展,作为公共设施的水井建设成效显著,汉江航道的运输条件也明显改善。水利事业的进步不仅为十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区域地位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还对十堰的区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文化安全的范畴里,编辑工作既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也不是全部的制约力量,但却是重要的因素,这是由编辑工作在人类文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作为国家文化安全链条上重要一环,编辑工作要时刻树立国家文化安全意识,贯彻先进文化意识,加强文化创新意识,促进我国文化的先进性、创新性和优秀性,为国家文化安全提供坚实的、内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问题上,把加强全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其中心环节,这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要求。运用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相统一的方法,着重从坚持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社会性质、指导思想、本质功能、前进方向和历史职责等方面,对这一问题形成的原因作了诠释,有助于我们站在时代文明发展的高度去进一步抓好全社会成员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化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作为网络时代产生的新兴文化范式,以其交互、共享、虚拟现实性等特点迎合了信息时代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还对传统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但同时也为社会环境、文化建设带来了诸多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辽宋西夏金时期,中国境内不同经济形态的各民族,在饮食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农耕民族饮食与游牧民族饮食的交融。一方面,农耕民族以谷物食品为主的主食不但在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副食、果品、饮品等对游牧民族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另一方面,作为游牧民族主食的乳肉制品,逐渐成为农耕民族的副食品种,游牧民族副食蔬果类的某些品种、饮食器具,尤其是合餐制的饮食方式对农耕民族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相同经济形态的民族,其饮食文化也往往各具特色,并在民族和地区间相互交流。饮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族际交流,不但推动了各民族生活方式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相互认同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具有的指导力、凝聚力、推动力和规范力实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因此,要通过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性和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文化传播与教育的实效性等四维路径提升文化引领力。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不仅界定了社会工作本身的目标和意义,而且同时界定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起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主要源于基督教思想、人道主义和福利主义思想,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尽管起步缓慢但发展相当迅速,产生于西方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理论,又不完全适应中国的社会形势,因此,充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对于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进程的推进是极为重要的,而且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根本出路。中国传统文化受儒释道三家的影响最为深远,其中家国理想、政治和谐理想、众生平等理想与社会工作价值观有相通之处,对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构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编辑出版活动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媒介文献和研究资料.从出版传播与复制技术、编辑出版物与社会文化建构、近代新式传播媒介与社会变迁等方面,综合考察中国编辑出版活动从古代到近代的发展,梳理其中所显现的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这对于新旧媒介的比较研究以及书籍史和文化传播史的研究,都具有参照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纺织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存在着许多蝴蝶效应,一方面纺织技术的某些微小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文化、社会需要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变迁也会深刻地影响纺织技术的发展。基于古今中外的一些实例,文章试图勾勒出一幅纺织技术社会史的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