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蒙 《社区》2009,(2):29-29
生活不是单一的,情绪也不是单一的。欢乐和痛苦,压抑和奋争,胜利和挫折,常常交织在一起。喜悦,是一种智慧,一种超拔,一种悲天悯人的宽容和理解,一种饱经沧桑的充实和自信,一种光明的理性,一种坚定的成熟,一种战胜了烦恼和庸俗的清明澄澈。它是一潭清水,它是一抹朝霞,它是无边的平原,它是沉默的地平线。  相似文献   

2.
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里达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将解构主义从一种语言观,一种反形而上学演变成一种文学论和批评模式。本文探讨了德里达解构主义文学论的两种主要观点,即文学是一种体制,是一种行动。  相似文献   

3.
好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是一份爱心。弘扬好人文化,世界才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相似文献   

4.
读书如远行     
杨泽文 《社区》2010,(14):4-4
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旅行,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探险,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飞翔。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美容。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滋养.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呼吸……这些关于阅读的诸多“有人说”,从某种角度上很形象地表达了阅读对于心灵的裨益与不可或缺。而就我的感觉来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运动,它有益于保持心灵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周国平 《社区》2011,(20):52-52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畏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状态,是意识到自我存在的必然阶段。残雪卡夫卡的作品,所体现出的畏的状态,实质是一种恐惧。只是,卡夫卡的作品是对环境的一种恐惧,而残雪,则过多地表现出对精神的一种恐惧。  相似文献   

7.
曹操的领导力我把领导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渔夫,另一种是园丁。他们分别信奉两种不同的管理学:一种信奉渔夫的管理学,为的是获取、占有和控制财富;一种信奉园丁的管理学,关注的则是如何培育和创造财富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隐喻·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人类的思维是隐喻式的。隐喻式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翻译表面上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实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 ,是一种文化再现。因此 ,译者必须忠实地把原语文化再现给译语读者。由此可见 ,忠实是一条公认的客观的翻译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0.
话说老来忙     
刘而汉 《老友》2010,(6):21-21
最喜夕阳无限美,人生难得老来忙。老来忙,是人生的一种追求,一种寄托,一种奉献,也是老年人价值的具体体现;老来忙,又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著名漫画大师方成曾经作过一幅"自画像",上题三句半: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与玄学的关系历来探讨者甚多,但真正要将二者关系梳理清楚又说明白,还需将渊明的田园生活与玄学更好的融合在一起研究。田园生活及其田园生活理想是陶渊明玄学思想的主要依托和体现,渊明通过这两方面将农村田园与玄学交融渗透、完美融合,从而演绎出了玄学新境界——农玄。渊明以农村田园生活的实际行动回应并且完善了魏晋玄学,更为完整、更为透亮地诠释了玄学的要义。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时代地受到魏晋玄学的影响,一些玄学语词如"道"、"真"、"自然"等反复出现在《陶渊明集》中。这些语词虽然也经常出现在其他诗人的玄言诗中,但意义表现却不同。通过释读这些语词,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陶渊明的玄学观。陶渊明对玄理的体认表现出平淡化、生活化的特征,并且通过劳动最终构建成其玄学观,因此,陶渊明玄学观的独特性之根本在于彻底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中国哲学形上学之天、道、命、理、性五个基本范畴之内涵辨析,指明中国哲学乃是不同于西方知性形上学的德性形上学,其本体论理论形态表现为追问生存之第一原则(德性原则)的生存本体论。中国德性形上学有着自己独具内涵的形上学范畴体系,体现出德性优先的人文关怀理念,并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之伦理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4.
形而上学的价值论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形而上学的价值论底蕴进行了分析:形而上学的发端是出于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注;形而上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偏离了其价值论轨道而表现出了浓厚的知识论倾向,逻各斯(理性或上帝)成了万物的最终尺度,人不再是“是其所应是”的价值性存在;作为价值论的形而上学,不是一种有特殊对象领域的哲学部门,它本质上是一种人生哲学和幸福哲学。  相似文献   

15.
从严格意义上说,西方的形而上学主要是关注"存在"问题的研究.这样的形而上学就是西方哲学的基础.而由于在中国哲学里缺失了"存在"这样的词语,因此,中国的形而上学同西方的形而上学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哲学里的形而上学主要是宇宙论和人生哲学,走的是自然哲学路线.  相似文献   

16.
时代对形而上学的命运提出了考验和挑战,考验的重点在于形而上学是否能承担时代精神的命运发展,挑战的突破口是以何种方式通达形而上学的本质,寻找形而上学的发展如何在当代转换自己的理论形态。聆听形而上学的天命给出的召唤是进入形而上学本质的唯一途径,形而上学的天命植根于形而上学的历史之中,通过历史性来沉思形而上学的本质。形而上学的历史性通过亚里士多德的神学向度、笛卡尔的知识学向度、康德的哲学向度表现出来,并以这三种不同的嵌入方式体现它的根源——人的形而上本性。人身为二重性的存在者,意味着惟有"视界"的形而上学能对时代的质疑给出应答。"视界"的形而上学作为时代精神的表征,显现着自己在当代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般说来,我们总是看到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的直接对立,但是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之间更根本的关系却是:相对主义分享绝对主义的形而上学预设——主客相分以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因此,相对主义也是一种形而上学。二者之间的不同在于绝对主义是形而上学的积极发展,是形而上学的正统;而相对主义是形而上学的消极发展,是形而上学的自我否定。  相似文献   

18.
现代西方哲学在“拒斥形而上学”的致思下一再发出“形而上学终结”的死亡通知单,然形而上学作为人类精神的不死之鸟其冲动有增无减。它被“反叛”的重要启示在于形而上学只有在超验思想之域才是合法有效的。形而上学具有不可缺省的思想价值,昭示着自由、批判和超越的纯洁精神。思想是其本性,真正符合思想本性的思维方式则是辩证法。在一个“不思不想”的物化氛围中更需要一种纯粹的理论态度及其坚韧的形而上学姿态。  相似文献   

19.
叔本华的形而上学对柏拉图的理念的利用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一方面,柏拉图的理念对于叔本华构建其形而上学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叔本华对于理念的使用又与柏拉图有着重要的区别。叔本华借助理念所确立的意志形而上学是对柏拉图主义的一种背离。这导致其后尼采等人进一步颠覆了柏拉图主义的形而上学传统即所谓形而上学的终结。  相似文献   

20.
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是一个一致的概念,它分为先验的部分和学说的部分;其中,前者确立自由及其原则,后者是以之为基础对作为人的义务的考察。在作为人的义务的学说中,涉及到一般的人性问题,但这种人性是先天的;同时,由于道德形而上学是在实践的领域,涉及到在实践上的运用,所以里面有着经验性的内容,不过这并不损害其概念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