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阜新市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认为阜新市产业结构变动是就业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第一产业产值的增加可以带动就业,但就业结构"非农"进程缓慢;第二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吸纳就业的能力;第三产业劳动力市场已经饱和。研究结果为阜新市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与产业转型升级两者之间能否同频共振取得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民生与经济发展。但我国普遍存在着产业结构失衡与高校就业错位,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非同步,人才资源浪费与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等关联性问题。面对困惑,高校必须做到人才升级为产业转型打好基础,企业主动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创造高端岗位,政府引领、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才就业环境,使高端产业促进高端就业成为可能,是浙江大学生顺利就业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双赢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从自然科学高度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资源型城市现状,一方面,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化、稳态型和协同性差等特征进行了熵解释,指出产业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了资源型城市产业优化的自组织机理,指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质以及如何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2010年1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立为安徽省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但产业结构升级与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之间的不协调也增加了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风险,探讨安徽省产业转型、教育转型与大学生就业的相互关系及应对策略,对促进安徽省产业转型、教育转型和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围绕阜新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问题,在分析阜新市产业结构构成的基础上,对传统的结构评价模型进行改进,采用改进的计量经济模型,计算阜新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对GDP的贡献率,分析贡献率变化的原因,为阜新市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转型是通过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转型共同推动的,而产业结构转型中又出现了效率“排斥又吸引”的就业问题,大量只拥有劳动力的低收入者不能正式进入就业、不能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必将带来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从而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旨在通过效率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对产业结构转型中如何促进两者的良性互动关系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7.
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和产业联动问题,选取辽宁省阜新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对阜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阜新制造业发展呈现低端繁荣态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产业联动平台是阜新产业互动发展的主要障碍。提出建立健全产业资源配置和整合机制、推动制造业业务流程重组、建立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机制和产业联动创新机制等实现阜新产业互动发展的建议,以期为阜新市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研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动态关系,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上海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的相关数据进行VAR建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上海市就业结构的变化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海市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就业之间的动态变化.最后,从调整就业结构的角度提出了促进上海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资源型县域经济面临着结构单一、资源日益枯竭、布局不合理、产业效率低下、就业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要加速资源型县域经济的快速转型,应该以产业转型为动力,由单一资源型产业结构向多元产业结构转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优势延伸模式、优势组合模式、优势互补模式、优势再造模式;坚持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并举,力促社会和谐转,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转型的重要内容来抓。  相似文献   

10.
阜新市灵活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阜新市灵活就业人员就业过程存在的问题,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图示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指出了阜新市灵活就业存在文化程度低、年龄结构偏大、接受就业或再就业培训率较低等问题,描述了阜新市灵活就业人员工作时间长、工作状态疲惫、收入水平偏低等现状;提出了提供免费的就业或技能培训以及就业信息,对录用大龄工作者的用人单位给予税收或政策上的优惠,政府对灵活就业人员创业提供优惠政策等建议。实践证明,阜新灵活就业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灵活就业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为影响。文章从就业结构协调的角度考察广州市产业结构变动、就业结构变动以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非协调发展的表现形式,从宏观层面的角度提出广州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影响、彼此作用,两者协调与否,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合理转移有着重要影响作用。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总体趋向合理,但也存在就业结构演进滞后于产业结构演进的问题,可以从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完善劳动力转移机制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阜新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在实地调研和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阜新转型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创新思路、抢抓机遇、做大支柱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稳定人才、筑巢引凤等加快经济转型对策,研究结果对加快阜新经济转型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利用1999-2010年数据,以产业结构偏离度和灰色关联度为工具,对新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作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二者不协调的深层次原因。结果表明:十余年来新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不协调的,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偏大,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存在大量需要转移的剩余劳动力;相反,具有相对较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三产业有吸纳就业的能力但就业不足。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新疆工业增长乏力、科技投入不均衡是影响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就业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江西就业结构的演进和转换在中部地区有很强的代表性且具有其特点.江西就业结构的演进和转换的机理是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格局决定就业结构的演变趋势和分布格局;产业结构及其部门结构的不协调导致就业结构转换阶段的错位;产业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和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导致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偏离.因此,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促进就业结构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差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辽宁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中存在的高偏离度问题,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辽宁省1978—2007年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程度.并与北京、上海比较,得出二元经济体制惯性、资本密集型主导、科技含量低是高偏离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第二产业升级、扶植新兴行业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对1995-2012年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及其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实证测度,得出结论:自1995年以来,虽然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都处于不断升级中,但二者均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且近年来两者的协调度值有所下降,产业结构必须进行调整以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动。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作用下的城市就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信息化作用下城市就业与城市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从城市产业结构转变论述了信息化对就业产生的影响,认为产业转化会对城市就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以西安市为例,分析了信息化过程中不同产业部门就业情况,并结合实际提出现阶段西安市信息化作用下就业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阜新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 ,城市过度依赖采矿业 ,使产业结构单一。而工业生产又多以初级产品为主 ,致使企业竞争能力不强 ,面临着大批职工下岗 ,人们生活异常拮据。提出了应利用阜新现有基础 ,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和服务业 ,并以此为产业突破口 ,将农业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 ,带动其它产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