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该文在分析1978—2016年新疆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动态演进的基础上,从结构偏离度和协调度两个维度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关系进行探讨,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法与GM(1,1)预测模型测度并检验就业结构调整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滞后性。研究结果表明: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二者发展不协调,就业结构转换滞后于产业结构优化。具体来看,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长期高于产值比重,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就业比重,主要以重化工业和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不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趋于均衡,但产业总体发展规模不足,新兴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就业吸纳空间有待扩大。该文认为,需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发挥就业带动效应,以促进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就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如何协调人口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湖南省经济持续发展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从湖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度、就业弹性及所有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对湖南省就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人口就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结构偏离度”和“协调系数”方法对重庆市2005-2015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关系进行分析,并以Moore结构值为基础,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了重庆市就业结构相对于其产业结构的时滞效应.研究发现: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系数在2005-2015年有所提高;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比重的增加提高了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重庆市就业结构相对于产业结构滞后时间为4年.最后,根据分析的结论提出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扶持新农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再论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不同步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荣志远和王展祥两位博士对我的"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不同步探因"一文提出以下四大争鸣观点:产业结构变化有一般规律,无标准结构;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或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没有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关系;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第二、三产业吸纳劳动能力较弱导致了不同步升级和第一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不断下降是我国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升级不同步的本质意义;就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在于提高二、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提高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此拟一一进行解答,即发达国家标准是用于判断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同步的最好参照物;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同步性可以进行比较分析;制度障碍、推力有限和拉力不足是就业结构升级滞后的主因;多渠道构建农业劳动力合理流动平台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重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重庆市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联动发展过程进行了相关分析,通过对就业弹性、偏离度、分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分析来说明重庆市就业结构的一些产业特征,并探讨了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充分就业目标可以采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影响、彼此作用,两者协调与否,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合理转移有着重要影响作用。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总体趋向合理,但也存在就业结构演进滞后于产业结构演进的问题,可以从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完善劳动力转移机制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与否,对经济发展和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江苏省2000—2009年以来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关系的演变趋势,并对其偏离程度进行了测量,最后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作用机制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都具有显著关系,说明产业结构的提升是由于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形成的,但各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运用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数据,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偏离效应。结果显示:新疆各地州的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偏离效应有很大差异;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偏离效应正在扩大,存在很大的就业缺口;第三产业的就业空间已经饱和。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指出新疆目前产业就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就业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江西就业结构的演进和转换在中部地区有很强的代表性且具有其特点.江西就业结构的演进和转换的机理是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格局决定就业结构的演变趋势和分布格局;产业结构及其部门结构的不协调导致就业结构转换阶段的错位;产业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和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导致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偏离.因此,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促进就业结构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程度是衡量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论文从京津冀一体化视角,就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进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制定协调互动的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部民族地区经过长期的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与过去相比在向合理化转换。第一次就业比重明显下降,有些省区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有一定的上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上升。但总体来看,就业结构仍然比较落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还很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比较困难;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缓慢甚至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和劳动生产率也还比较低。落后的就业结构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支出的增加,进而影响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用一种反映产业结构差异程度的新方法测算了我国2003年各省区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整体水平,并据此对各省区的工业化程度进行了判断,随后对产业结构(工业化程度)和地区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产业结构和工业化水平的差异程度是形成地区差距的重要原因,其意味着缩小地区差距的根本途径在于尽快实现落后地区的结构转型以及提升其工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自2002年起,国内发电企业纷纷进入新疆市场,新疆发电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竞争加剧。该文运用CR3指数和HHI指数,分析了新疆发电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结果表明:目前新疆发电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过低。通过分阶段对新疆发电行业的进入壁垒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当前新疆发电行业存在自备电厂进入壁垒过低的问题;从资产使用效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两个方面,分析了新疆发电行业的市场绩效,结果表明新疆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行业整体绩效水平较低。最后,该文提出提高政策性进入壁垒,对发电企业进行重组,规范发电行业市场行为等政策建议,以期优化新疆发电行业市场结构,进一步提高市场绩效。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就业水平的提高。河北省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趋于平稳,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但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仍然不高。从就业结构角度看,河北省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变动不一致,产业结构面临升级和调整,以提高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5.
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程度决定了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分析将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产业劳动力需求对接,探寻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如何优化以适应产业结构的需要。基于北京大学全国大学生就业抽样调查数据,利用行业—学科人才就业矩阵确定各行业所需的不同学科人才的基本比例,将各行业人才需求转化为学科人才需求。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首先表现为总量性失业,各学科的未就业率都超过两成,在现有科类结构基础上调整学科间的比例关系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就业难问题;学科和行业不存在简单的就业对应关系,产业发展需要不同学科的专业人才,各学科的毕业生也分布在国民经济的不同行业中,其中工学毕业生在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占比最大,在第一产业的就业占比也排第二。三层交互分类模型的结果表明,毕业生起薪在产业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超六成大学生聚集在第三产业就业并非工资水平驱动的就业转移,而是由于第三产业对高端劳动力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学用匹配率最高,而第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更加注重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不同产业对大学生的专业特定技能和通用技能有不同需求,高等教育各学科应采用不同的劳动力市场对接策略,同...  相似文献   

16.
2001—2011年河南省产业结构效益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所在,正确认识和评价河南产业结构效益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和基础。文章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及其差异指数和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两种方法,对2001—2011年河南省产业结构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河南产业结构效益逐渐提高,但仍低于全国产业结构效益水平,其中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优势明显,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都没有优势。河南因第二产业竞争优势明显,导致三次产业在整体上呈现竞争优势。河南因第一产业结构劣势明显,导致三次产业在整体上呈现结构劣势。从整体看,河南竞争优势大于结构劣势。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由产值结构、资产结构和就业结构3部分构成。产值结构由资产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形态决定,同时也反映了资产结构和就业结构。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了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资产结构的协同关系。并通过对福建省的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分析,结合福建省区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进行成熟度实证分析,从而得出如下结论:福建省第一产业就业结构存在劳动力冗余,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低下;第二产业产值结构、资产结构、就业结构渐趋合理;第三产业资产结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结构的机理与例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技术进步作为重要的生产力,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基本表现为两种趋势:技能化和高新产业化。从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结构的例证分析来看,技术进步主要从产业结构方面对就业结构产生影响,由于第二产业的特殊情况,使其就业结构指数的变化与该产业生产率的关系并不明显。而第一及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指数的变化与各自产业生产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技术进步使就业结构趋于技能化和高新产业化。因此,必须加强对技能劳动力的培养,以满足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减缓结构性失业。同时,在重视基础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9.
针对阜新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性矛盾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图示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阜新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性,指出了二者间的不平衡问题,结果表明:必须由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入手,使就业、创业与产业转型和承接互相促进,提升结构变动协同性,这样有利于实现经济与就业的和谐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