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纵观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发展,宋代无疑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最为兴盛和繁荣的时代,它的兴盛和繁荣发展不仅归功于宋代经济繁盛的社会背景,同时也和宋代历代帝王对于绘画的重视密不可分,从而使两宋成为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宋代花鸟画沿袭于西蜀五代的画风,其中以五代黄荃父子为代表。此后几代院体绘画形态都以其为绘画之标准。宋代院体画风以五代黄荃父子的绘画风格与理念贯穿于北宋与南宋之始终。北宋院体绘画风格多以黄荃富丽典雅、精工细致为代表,其中也融合徐熙文人野逸之风。李安忠作为北宋与南宋画史上的衔接人物,是宋代院体绘画的重要代表之一,而他的其中一幅代表作《野菊秋鹑图》也让我们对两宋花鸟画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本文以李安忠的花鸟画《野菊秋鹑图》作为本文的出发点,对宋代花鸟画的艺术风格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元代,由于主要的创作群体"文人士大夫"的特殊境遇,使他们在"以画寄情"的过程中,以高逸为尚,强调脱俗的境界.尤其是以"元四家"为首的元代绘画,在重视抒发个性感受的同时,更强调以意境入画,真正把中国山水画提炼到一个纯粹意境化的审美高度,使"逸气"成为元代山水画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绘画史上,王维以独具神韵的水墨山水画作品被后世画家尊崇为一代宗师.后世学者认为,王维在绘画领域的历史地位,实际上比他在诗歌领域的地位更高.王维"空灵淡远"的水墨画风,几乎影响到中唐以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全部历史.细读这位一代宗师的水墨山水画精品,人们禁不住为其中不尽的诗歌之美所吸引,为其中幽远玄妙的禅味所陶醉.  相似文献   

4.
元代山水绘画是继五代以来中国山水绘画史上的又一高峰,而元代山水画在经过唐宋几百年的发展后,以一种继承与创新的方式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朝代交替之际和元代,中国山水绘画史上出现了许多风格独特、优秀的画家。王蒙作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作品一直为后人所学习和称赞。本文将以王蒙的密体山水为论点,从对王蒙山水作品的解读分析、社会时代背景、作者个人经历等方面,论述王蒙密体山水的特点、成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水画教学的教学形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北宋时期,宋徽宗更是把绘画并入科举制度与学校制度里面,从而开创了山水画教育的先河。从此,中国山水画的教学,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教育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代高校山水画教学也呈现出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缺乏规律性的理论规范、学生容易被教师的好恶思想所左右等。因此,把黄宾虹的绘画思想理论融入目前高校的山水画写生创作教学之中,具有山水画理论高度的一种指导性的绘画理论的提出也是时代所需,也对当下我国高校山水画写生创作课程的教学导向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青州农民画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历程的阐述,从绘画题材、造型特征、色彩运用以及构图风格四个方面对其审美风格进行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青州农民画的传承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焦墨山水绘画门类,作品大多以写意为主。张仃的焦墨山水画形式独特,重笔墨、造型实、质感强等特征突显,富有玄素纯净、人文属性的审美意境,为现代焦墨山水画创作发展夯实了基础,同时富有中国山水画创新性发展的贡献与成就,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山水画萌芽,宗斌在《画山水序》论述了山水“以形媚道”,创作目的在于“卧游”以悟道;王微指出山水画与地图的区别,强调创作山水画的情感宣泄;更重要的是在南朝时期甚至已经提出了关于山水画的优劣在于“格高而思逸”,这一思想奠定了中国后世山水画的审美追求,后世的画论对此继续发展,由此衍生出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品德审美方式。  相似文献   

9.
云水法是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技法.陆俨少云水技法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陆俨少早年研习传统,之后通过不断的写生游历,从自然中汲取精华,总结出独特的陆氏勾云画水表现技法.本文结合陆俨少各时期山水画作品中云水法的笔墨、形式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云水法的形成、特点及云水对画面虚实取势的作用,分析他如何从传统和自然中汲取精华,并创作出独特的绘画语言.对当代青年画家们的发展方向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山水画坛,李兵是一位独具一格卓有成就的中青年画家。李兵"块斧劈"皴法的创立以及"挤白法"、"衬白法"等绘画表现新技法,构建起其独特的笔墨语言和个性风格。他雪山题材山水画探索与创作的全部价值在于,以其充满现代意味的审美原创性,并以雪山高原为取材对象,从自然景观中获取了新的文本范式和艺术图式。其气势恢宏、令人耳目一新的雪山题材山水作品,不再重复和延续明清以降文人画的残山剩水和逸笔草草的狭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山水画里面蕴含的文化内涵比较丰富,其中蕴含着独特的民族风格,这个特点直接决定了其以一种东方绘画典范的形象存在。世界美术史里面的中国山水画也堪称一绝,对比西方场景而言也有很多超然之处。教材里面有很大一部分篇幅是描绘中国山水画的内容,所以,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教学属于我国美术教师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画家在中国山水画创作期间常常会面对情感、意境、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老师在实际教学期间做出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12.
意象性作为中国当代油画风景创作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理想的精华,而且展现着西方绘画在中国当代油画风景创作中的发展与进步。随着中西方文化不断交流,中国当代油画风景的意象性是在中国本土文化的孕育下不断成长。它是一种中国民族文化的艺术语言,在内涵上体现了东方文化精神,也体现了西方绘画的形式表达。本文将从构图、造型、色彩、笔法等四方面探寻意象性油画风景的审美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概括来说,中国绘画艺术是由文人画、宫廷画以及民间画三者共同组成的独特绘画艺术,每一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表达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呈现的比例也不尽相同。由于各种原因,前两者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较重,而民间美术往往独立于正统美术之外,今人只能依靠其保存现状来进行研究。本文所研究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其重要性就在于,莫高窟自南北朝十六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开窟以来,历经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元等朝代,都保存了大量的壁画艺术珍品,详细考察之下不难发现,其作品与相关历史时期的大的审美倾向与格局息息相关,无论是内在理念还是外在表达方法似乎都能在同一时期的整体中国美术大趋势中找到对应,而这恰巧又在另一方面使中国绘画在内外表达方面更加完善。因此本文在研究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同时,并未忽略其与中国美术史的整体关系。  相似文献   

14.
概括来说,中国绘画艺术是由文人画、宫廷画以及民间画三者共同组成的独特绘画艺术,每一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表达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呈现的比例也不尽相同.由于各种原因,前两者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较重,而民间美术往往独立于正统美术之外,今人只能依靠其保存现状来进行研究.本文所研究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其重要性就在于,莫高窟自南北朝十六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开窟以来,历经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元等朝代,都保存了大量的壁画艺术珍品,详细考察之下不难发现,其作品与相关历史时期的大的审美倾向与格局息息相关,无论是内在理念还是外在表达方法似乎都能在同一时期的整体中国美术大趋势中找到对应,而这恰巧又在另一方面使中国绘画在内外表达方面更加完善.因此本文在研究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同时,并未忽略其与中国美术史的整体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题材选择、构图创新、水墨出"新"、装饰趣味几方面来阐述阳太阳的国画创新.认为阳太阳是中国著名的老艺术家,极具独创精神,近百岁高龄时,将西方色彩体系和形式感引入国画,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  相似文献   

16.
正经过汉朝的张芝、蔡邕,再到六朝的"书中四贤——钟张羲献"的推动,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推崇,书法自身的发展也已经非常成熟。但是相对于书法,绘画的发展从夏商到两汉之间,按实用化、礼教化、宗教化、文学化四个大的时期划分,这段时间处在第二个时期"礼教化时期"。绘画的进步相对缓慢,从出土的一些壁画、帛画和  相似文献   

17.
正在早期阶段,中国绘画的发展都相当缓慢。汉末之前楚国墓葬出现的帛画、画像砖、画像石和壁画也都很精彩,但都还处在绘画比较原始的发展期。历史终会进入一个节点,让这种情况扭转。这个节点就是汉末,绘画将在这之后迎来快速发展。尽管绘画出现得不比文字晚,我们使用的象形文字,也就是"书画同源"。但是从商代的甲骨文到汉朝的隶书,再到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中国传统雪景山水画在山水画的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雪景山水画中蕴藏着精神价值和审美意义.艺术源于自然,是描述大自然静态美的一种工具,能够将抽象的自然美形象化.本文主要探讨了一些有关中国传统雪景山水画造境艺术的相关问题,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具有价值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荆浩《匡庐图》整幅图画构图形成了雄伟的山势,与矮小的树木形成了对应。在欣赏这幅图画时,给人一种身在山中感受到山腰间云雾缭绕的感觉。从其构图来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带给人们的是一种从高至远、从深至远的视觉享受。从图中疏与密、虚与实的构图特点,让这幅传统山水画体现出了视知觉。不仅给欣赏者带来了整体的心理感受,同时还引发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基于此,针对荆浩《匡庐图》之构图的视知觉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荆浩《匡庐图》整幅图画构图形成了雄伟的山势,与矮小的树木形成了对应.在欣赏这幅图画时,给人一种身在山中感受到山腰间云雾缭绕的感觉.从其构图来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带给人们的是一种从高至远、从深至远的视觉享受.从图中疏与密、虚与实的构图特点,让这幅传统山水画体现出了视知觉.不仅给欣赏者带来了整体的心理感受,同时还引发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基于此,针对荆浩《匡庐图》之构图的视知觉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