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柯尔克孜族人民对孩子开始学步的阶段较为重视,开步礼(tu?oo kesüü/tu?oo q?yuu/tu?oo toy)是柯尔克孜族人在孩子开始学步时举办的一种礼仪。每个柯尔克孜人都会举行这个礼仪。本文主要介绍了柯尔克孜族的开步礼举行过程和礼仪中运用的祝福词,并初步探讨了此礼仪部分细节的哲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北柯尔克孜族的宗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柯尔克孜族是我国柯尔克孜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主要聚居于黑龙江省富裕县,人口145人(1990年7月统计),是18世纪中叶因参加准噶尔叛乱,作为叛民发往东北的.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东北柯尔克孜族文化表现出与西北柯尔克孜族文化很大的不同.在宗教方面也是如此.东北柯尔克孜族的宗教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他们既有本民族固有的宗教信仰,又有从其它民族拿来的宗教习俗;既信仰原始的萨满教,又信奉阶级社会形成的一神教喇嘛教,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3.
柯尔克孜族在历史上有多次迁徙,因此,迁徙对柯尔克孜族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信仰、习俗等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黑龙江柯尔克孜族与新疆柯尔克孜族是同源同族,但宗教信仰不同,黑龙江柯尔克孜族信仰的是萨满教和藏传佛教,保留着祭祀祖神、蛇神、马神等习俗.黑龙江柯尔克孜族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和一些原生态文化的遗存,加之...  相似文献   

4.
柯尔克孜族传统的婚姻礼仪是人生重要的通过仪式,也是缔结婚姻关系,整合族群关系的重要纽带,传统的婚姻仪式在社会变迁中也在变化之中。本文通过阿合奇县政府出资为在东莞柯尔克孜族务工人员举行集体婚礼的个案研究,试图揭示由于仪式的主体的转移而带来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古代柯尔克孜人的文化生态是指柯尔克孜民族及其游牧先民们更多的是依赖对生活的模仿,包括再现狩猎、游牧、采集、劳动、战争、婚嫁等生活场景与自然环境中创造了自己独有的文化生态和舞蹈艺术,柯尔克孜族舞蹈既有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有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柯尔克孜族舞蹈体现了柯尔克孜民族的民俗文化、风情习俗、思想观念和审美心理,本文主要在柯尔克孜族舞蹈文化与生态环境、柯尔克孜族舞蹈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播、柯尔克孜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柯尔克孜族     
新疆西部与苏联接壤的帕米尔高原上,聚居着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柯尔克孜族。1954年7月,这里建立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自治州。柯尔克孜族总共有七万多人,除了大部分聚居克孜勒苏,有少数分布新疆境内的哈什、和闐專区和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还有一部分散居黑龙江省嫩江流域的富裕县。 許多汉文史書象“元史”等,都有过关于柯尔克孜族的記載,史書上的“吉利吉斯”“黠戛斯”“坚昆”等等名称都是“柯尔克孜”的不同的譯音。柯尔克孜族有着自己的悠久的历史和燦烂的文化。在久远的年代里,柯尔克孜族的祖先就迁移到帕米尔高原和天山一带居住了。到了汉、唐、柯尔克孜族已和内地汉族建立了亲密的联系、結下深厚的友誼,深深地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柯尔克孜人的民族史詩——“瑪  相似文献   

7.
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初探吴兰,白晓清柯尔克孜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柯尔克孜主要居住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黑龙江省富裕县达满柯乡五家子村和富裕牧场各分场居住着部分柯尔克孜人。柯尔克孜族的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形式多...  相似文献   

8.
柯尔克孜族的乐器柯尔克孜族曾有过多种乐器,现多已失传。目前流传于民间的只有库姆孜、柯牙克、口琴、秋吾尔4种乐器。其中的库姆孜是柯尔克孜族人民最古老、最普遍使用的乐器。库姆孜也称亚柯其库姆孜(木琴),是一种全木质三弦弹拨乐器。千百年来,它不仅在柯尔克孜...  相似文献   

9.
当今,在我国各族人民中已形成了一些新的(就其内容而言,很大一部分是就其形式而言)家庭日常生活的、劳动工作的、社会政治生活的及其他的礼仪。这些新礼仪从产生的那天起就对缩小宗教势力范围、培养苏联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巩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主义关系起了促进作用。现代非宗教礼仪早就形成了民族学研究的课题。学者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新礼仪的形式上,力图揭示新礼仪的普及程度;对新礼仪的产生过程起促进作用,或者相反,起阻碍作用的社会-民族因素;这一过程的历史基础和进程;以及至今还保留着的传统礼仪的残余现  相似文献   

10.
登上帕米尔高原,我来到了我們偉大祖国最西部的一个民族自治地方——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自治州的首府阿圖什,在这里我特別訪問了高原上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中学。我来到柯尔克孜族中学的时候,看見一群群穿着民族服装的柯族学生正在玩着藍球和排球,有几个女孩子坐在教室門口的太阳底下正在縫制什么东西,有一班学生正在劳动。悠揚的歌声四处傳来,欢乐和愉快的气氛驅走了我几日来在戈壁滩上旅行的疲劳,精神为之振奋。校長吐尔干热情地接見了我。他是一个身体魁梧、健壮的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柯尔克孜族人是十分好客的,我們寒暄一陣之后就无拘无束地交談起来了。校長用不大流利的汉話向我介紹了这里解放前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访柯尔克孜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尔克孜族原来是居住在西土耳其斯坦(苏领土耳其斯坦)柯尔克孜共和国以及东土耳其斯坦(新疆)西部地域,据说在满洲国龙江省有部分人居住。例如康德七年兴安局关于兴安省外四蒙旗土地报告书中的一五○页,载有依克明安旗外旗蒙人计有喀拉沁、科尔沁、达斡  相似文献   

12.
清代柯尔克孜人东迁到黑龙江时,有达本、额其格、嘎博韩、蔡音德热、博勒德热、害热格斯6姓.清末民初,分别改为汉姓吴、常、韩、蔡、郎、司,后来在蔡姓中又能分化出一个"刘"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落实,柯尔克孜族姓氏逐渐增多,由原来的7个增加到20多个.这表明,黑龙江柯尔克孜族姓氏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新疆概貌     
位置位于中国西北边疆,同苏联、蒙古、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接壤。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3,081,681人。民族维吾尔族(5,949,661人),汉族(5,286,533人),哈萨克族(903,370人),回族(570,788人),蒙古族(117,460人),柯尔克孜族(112,979人),锡伯族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黑龙江省柯尔克孜族畜牧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为畜牧业是黑龙江省柯尔克孜族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实现小康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其所拥有的传承文化是具有明显民族特征和古文化特征的。因此归属于柯尔克孜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同样具有绝对的价值属性。文章以研究柯尔克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问题为主要目标,以国内柯尔克孜族的发展现状为准,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交流体系进行了详细探究。希望文章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可为相关少数民族文化维护者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是对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1908~2009)的《餐桌礼仪的起源》中有关"消化"问题的讨论。在该书中存在着最重要的"三重问题"——消化、烹饪和餐桌礼仪。消化问题不仅是这三个问题中与该书涉及的主要神话关联最为密切的一个,还是烹饪和餐桌礼仪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基础。因此,在展开烹饪三角形和与餐桌礼仪有关的神话伦理学之前,我们需要弄明白消化的结构世界。  相似文献   

17.
禹虹 《民族学刊》2017,8(1):50-52
油香在回族人的生命中不仅仅是物质载体,而且被回族人注入复杂含义,在家庭、社会、宗教活动中充当特有意义的象征,成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符号。油香以其“先入为主”的姿态,游走于回族人的重大节日及任何一个人生礼仪,油香在每个回族人的生命中有了“迎来送往”和“生死与共”的意义。本文以人类学传统的田野方式为基点,结合文学与学术的叙述方法,描述了中国回族饮食文化中颇为重要的一种食物———油香,并阐述了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中国回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以期为饮食人类学在饮食文化研究中提供一些线索及思考。  相似文献   

18.
同孩子的生命(包括孩子出生)有关的习俗和礼仪跟结婚仪式一样,在民族学著作中通常被看成是一系列特殊的家庭礼仪,这些仪礼只有一个目的,即保障社会新成员平安出世及生活顺利。目前还没有描述阿布哈兹人生儿育女的一系列习俗和礼仪的专门著作。本文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个空白。它是在作者对阿布哈兹人的日常生活进行多年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来的,同时还利用了1982年收集到的实地考察资料。孩子出生在阿布哈兹人家里被看作是极为重要的事情。特别高兴的是生了儿子,人们把他看作是  相似文献   

19.
由黑龙江省民委主持的《黑龙江省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课题,2006年以黑龙江省柯尔克孜族聚居地富裕县五家子村、七家子村(富裕牧场九队)为重点对象进行入户调查,发现柯尔克孜语已处于濒危状态,几近消亡。历史上的东迁造成语言环境改变、清政府歧视致使柯尔克孜族人口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20.
丧葬礼仪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道礼仪,也是人生的解脱礼仪。壮族丧葬礼仪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壮族的文化特质。 一、壮族丧葬观念的演变 壮族传统观念认为,人死是灵魂离开形体的结果,人虽死而灵魂依然存在,而且作用于活着的亲属。因而,人们对尸骸的处理是极其慎重的。在趋吉避凶的价值心理作用下形成的壮族丧葬礼仪,是以活着的人的利益为轴心的,功利目的极其明显。因此,对鬼魂的畏惧、讨好、敬而远之,甚至通过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