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玙姑与逸云:新旧裂变时代的女性——兼论刘鹗的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鹗在《老残游记》中着力塑造了玙姑与逸云两位女性。要充分研究《老残游记》的思想内容,探讨其艺术特色,必须研究玙姑与逸云这两位女性在作品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晚清小说中《老残游记》是一部有着深远影响的作品。后世对这部作品,尤其是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多角度的阐释,本文从文化角度解读《老残游记》中玙姑与逸云的形象,以期揭示出异于传统文化中女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李素心是太谷学派北宗张积中的女弟子、南宗李龙川的侄女,刘鹗《老残游记》中的玙姑的原型,是太谷学派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本文分析了李素心《素心女史诗馀》的创作时间、内容和背景问题。  相似文献   

4.
清末刘鹗笔下的《老残游记》,是一部寓意深刻的现实主义小说,书中所细致描绘的白妞说书、玙姑奏琴的音乐表演及欣赏活动等,给人留下了唯美的感受。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书中关于音乐美学方面的观点,非常有价值,值得当代音乐美学界研究、借鉴、吸收。  相似文献   

5.
齐鲁书社一九八五年八月第二次印刷本《老残游记》凡例二曰:“旧本《老残游记》多附有作者自己写的第一回至第十七回的原评,对读者了解本书内容颇有助益.现依据一九六二年魏绍昌编《老残游记资料》所收卷一至卷十七评语,分别补入各回.”《老残游记》之“原评”亦称“自评”.顾名思义,即刘鹗自己对《老残游记》的评语.这些评语作为对刘鹗及其作品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常为研究者引用阐释,影响颇大.但这些评语的前后矛盾、  相似文献   

6.
最近,中国国内发表和出版了一些同刘铁云有关的文章和著作。关于《老残游记》的风景和人物描写的研究,有王明庸的《<老残游记>中的叙景状物》(《新闻战线》一九七九年六期)。由魏绍昌编的《<老残涟记>资料》中所收的蒋逸雪的《刘铁云年游》,经作者亲手修订,题目改为《刘鹗年谱》,一九八○年六月由齐鲁书社以五十八页的单行本出版。据我所知,蒋氏这是第五次对年谱进行修订了。还有郭群一、王少华介绍《老残游记》卷十一的六张手稿的《读<老残游记>手稿》(《随笔》九集,一九八○年七月),这篇文章对在香港《大公报》上登载的有关叙述作了修改和补充。  相似文献   

7.
“作者信仰,并见于内”,鲁迅早就指出《老残游记》表达了作者刘鹗的信仰,可是这方面的研究,以前几乎是空白.近年来却显得十分活跃,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成果.但是,大多着重在搜集和研究太谷学派的资料(这一工作十分重要,尤其是因为太谷学派的资料相当不足),分析太谷学派对刘鹗及《老残游记》的影响,而对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如何阐述太谷学派的思想,似乎谈得不多.  相似文献   

8.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似乎已成学术界的定论,然而对"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解构恰恰是从鲁迅开始的。鲁迅命名谴责小说时,因为它们与《儒林外史》艺术表现上的密切联系,认为它们没有达到讽刺标准而堕入"谴责小说";然而,《老残游记》《孽海花》都很少使用讽刺技巧,而是以抒情与浪漫著称。从文类上看,《老残游记》是游记体的抒情小说,《孽海花》则是浪漫抒情式的历史小说。将《老残游记》《孽海花》从"谴责小说"中抽离出去,显然代表着一种整体方向上的估价,即不能以讽刺与谴责的眼光来审视《老残游记》《孽海花》,因为那样会偏离这两部长篇小说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老残游记》非谴责小说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鲁迅将《老残游记》纳入谴责小说后,便经代代承传,如今已成常识。本文论证,鲁迅在具体的论述中其实并不能按自己的一般论式将谴责小说概念推广到《老残游记》,反而对之作了与贬义性的谴责小说概念相反的赞誉性肯定,落入自相矛盾。这是因为《老残游记》并不是鲁迅所定义的那种谴责小说。  相似文献   

10.
《老残游记》出版,在出版的七七、七八年的时候,福建中国新闻社杨毅社长要我写一篇几十年来有关《老残游记》的情况的文章,于是我写了一篇《〈老残游记〉比十五年》。因为实际时间已近八十年,新闻社把它改名为《〈老残游记〉八十年》向海外发稿,因为中国新闻社在东南亚方面有53家华文报纸都用它的稿子,有好几家登载了出来。一晃十几年,今年是《游记》出版的九十周年了。山东济南社会科学院在一九九三年九至十月间召开一次“《老残游记》出版九十周年纪念”学术讨论会(后来更名为“刘鄂与《老残游记》国际学术讨论会”。编者注),通知我出席参加,并写一篇文章。我想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写此一文,因为通讯社稿字数有限制,那篇文章还是特别照顾,约2千字左右。本文除了加人写那篇以后发生的新情况外,过去的情况也尽我所知写详细一点,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老残游记》清官批判思想之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鹗自称 :历来小说“有揭清官之恶者 ,自《老残游记》始”。其实 ,《老残游记》对清宫的批判 ,一源于司马迁《史记》以及历代史书中的《酷吏传》 ,一源于李贽评点杨慎《党籍碑》之文章。李贽“君子而误国”、“清官之害大”的思想 ,以及对程朱理学的非议 ,对《老残游记》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刊载于《盛京时报》的《慨生游志》,无论从主体框架,还是情节、小说中的引文,都可以看出是对《老残游记》的模仿。《慨生游志》虽不及《老残游记》,但从另一角度可以看出原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姑妄言》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奇书,并指出了写《姑妄言》的曹去晶和评《姑妄言》的林钝翁实为一人。  相似文献   

14.
“黄崖教案”余闻点滴─—在刘鹗及《老残游记》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严薇青研究《老残游记》,研究其作者刘鹗,就要研究太谷学派;而太谷学派第二代传人之一的张积中就曾在济南附近长清县黄崖山定居讲学。张氏弟子不限男女,不分贵践,因材施教,轰动一时。当时正值捻...  相似文献   

15.
《老残游记》在英语世界经历了作品的英语翻译、中国文学史类英语著述中有关作品的一般性介绍、文本的英语研究等多种跨文化传播形式。它们合力提升了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范围与接受效果。《老残游记》的英语翻译为英语世界的读者与研究者提供了直接的文本阅读依据,而中国文学史类英语著述中有关《老残游记》的简要介绍则有有助于英语世界对于作品背景与内容的初步了解。两者构成了作品在英语世界跨文化传播进程中的重要一环。《老残游记》的英语研究为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的多角度解读提供了“他者”的参照视角,反映出英语世界的研究者对于作者与作品跨文化阐释的独特立场,更是作品在英语世界传播进程中逐步深化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济南学者严薇青先生,虽祖籍浙江绍兴,但出生于济南,一直工作在济南.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任职于燕京大学国文系,旋于1938年回到济南任教.“严先生自青年时代起即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笃志治学,锲而不舍,躬身执教,奖掖后进,是知名的古典文学研究家和教育家.早在1936年,年仅25岁的严先生,“便在济南《时代青年》创刊号上发表了力作《关于<红楼梦>作者家世的新材料》,此文虽历沧桑,华光不减,于四十年后被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红楼梦研究资料》(第三辑)一书.”严先生在执教于燕京大学、华东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的同时,从不辍其研究工作,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科研成果.“严先生最用心、取得成绩最大的当是对刘鹗及其《老残游记》的研究,堪称闻名遐迩的权威.”先生自1962年以来,先后于山东大学的《文史哲》、中华书局的《文史知识》及山东文艺出版社的《柳泉》和《山东师大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关于<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老残游记>是怎样一部书》以及《重视资料,深入研究——纪念刘鹗诞生130周年》等系列研究文章十数篇,以其不断取得的新的研究成果启迪于世人,推动和促进了对刘鹗和《老残游记》研究的提高与发展.另外,严先生还校注出版了附有“  相似文献   

17.
《老残游记》语言面貌管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残游记》的语言面貌主要是晚清口语化的白话底子,这种口语成分一部分是唐宋尤其元明以来的近代白话,一部分是清代甚至晚清才新兴的口语成分,另外《老残游记》中也有一些文言成分,一部分是语境的特殊需要,一部分是作者受文言作品不经意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8.
作为清代雍正年间突现的一部长篇世情小说,《姑妄言》自被发现以来就引发了学界的持续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姑妄言》在其小说文本之间还附有署名林钝翁的评点,这些评点对小说在情节结构的设定中所体现的艺术技巧多有详述,其中所体现的理论既有对金圣叹所批《水浒》及张竹坡所批《金瓶》的仿效,又有在此基础上的自觉创新,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曹去晶在南京生活和创作《姑妄言》的时代,正是曹寅父子任职江宁织造、由显赫一时走向抄家没落的时期。同为辽阳人的曹去晶与曹寅父子有所交往,当非无稽之谈;而曹雪芹与曹去晶相识,并在南京或北京读过《姑妄言》的手稿或抄本,这也是极有可能的事。《红楼梦》“大旨谈情”,而《姑妄言》“大旨讽世”;但在思想和艺术上二书有诸多异同之处,从中不难窥见《红楼梦》受《姑妄言》的影响,以及《红楼梦》对《姑妄言》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离婚》写于一九二五年十一月,收入《徬徨》,是鲁迅以现实农村生活为题材的最后一个短篇小说。作品写了爱姑的丈夫、施家“小畜生”与爱姑离婚的故事。离婚的原因是“小畜生”姘上了小寡妇,不再要爱姑,而且爱姑的公婆也不喜欢这个媳妇。所以与其说是离婚,不如说是爱姑的公婆丈夫要离弃爱姑。为了反抗封建夫权,爱姑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