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城与城市新区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大学城的由来,阐明了大学城发展的内在和外在动力,分析了大学城对城市新区发展,特别是对高科技园区发展的作用。结合沈阳市浑南新区大学城的建设,探讨了大学城的规划思路和空间布局,对大学城建设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大学城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转型变迁而新生的一个重要环境要素。大学城环境主要是通过强化机制和中介机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挥作用。大学城器物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基础性作用,大学城制度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导向性作用。大学城文化底蕴浅薄对校园文化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提出了挑战,大学城市场化运作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大学城风险环境对辅导员队伍的创新能力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3.
建设广州大学城是关系到广州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在市政府已经确定了大学城的选址,并完成概念规划工作后,如何实现大学城建设的目标,仍然有许多问题急待研究。2001-2005年是广州大学城建设的关键期,本文拟就大学城建设的“教育特区”理念以及大学城如何吸引大学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大学城集成效应及其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城的建设并不仅仅是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必然,它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本文从五 个方面分析了大学城的集成效应,指出大学城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同时分析了由此在大学城建设过程中 产生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学城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一大趋势。自中世纪大学萌芽以来,大学城逐渐演变成两种形态:“自然生成型”和“行政规划型”。大学城运行的逻辑在于其开放性、资源共享性和集聚效应,大学城的发展契合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响应了知识经济时代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社会需求。我国大学城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着力于社会参与、以人为本和文化建设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大学城图书资源共享能够促进大学城高校实现多赢格局和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应用技术经济学原理,对大学城图书资源进行了量化分析,对大学城图书资源共享产生的资源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论述。通过系统分析大学城图书资源共享的主要制约因素、大学城图书资源共享模式的实现手段和运行程序,积极探索组建大学城图书馆联盟共享模式,以期对提高大学城高校图书资源质量、学术服务能力和大学城高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广州大学城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大学园区,拥有最大规模的大学生群体。因此,加强大学城校际间体育文化的构建,对大学城学生乃至整个大学园区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广州大学城校际间体育文化的构建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促进大学园区体育文化的和谐、健康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大学城校际间着手体育文化的构建有着特殊重要性及优势。  相似文献   

8.
从大学城模式谈高校资源共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在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前提下,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探讨微观层次的教育资源共享课题,分析对比了西方大学城的“自然生成”模式和中国大学城的“主动构建”模式,阐述了大学城的定位与功能,总结了大学城在资源共享方面积累的经验,并对当前我国大学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大学城建设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如何充分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是目前众多学者关注和讨论的重要课题,作为教育资源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更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大学城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并总结其特性,分析了我国大学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和特点,进而探讨我国大学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以期为大学城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大学城建设是高校教育的沿革,大学城教育应承袭其所在大学的办学理念与优良传统,作为大学城办学的指导思想,彰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使学术研究与教书育人并驾齐驱,并合理、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学城建设模式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城的兴起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多重意义。对具有代表性的大学城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各自的发展方向;并针对大学城的发展规划问题,在发展观、投资体制、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2.
大学城的外部效应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城"大"的意义不是建立在占地面积广大上而言的,是"大"在教育、科研、人才、信息等资源集中整合、优化配置和立体发展上,实现其在更大范围内、更大程度上对各种资源的合理使用与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外部效应的理论范式入手,阐明大学城的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两个方面。最后依据外部效应的矫正机制,提出目前我国大学城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中心城市与重点高校在新一轮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 ,指出大学城战略是中心城市经济建设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良性互动 ,它能产生“双赢”效应。分别论述了大学城战略对于重点高校和中心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试论清代伊犁城市体系之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前期以伊犁为军府制的统治中心,移驻人口,修建伊犁九城,形成了该地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群落,促成了伊犁中心城市和城市体系的产生。以惠远城为中心,惠远城和惠宁城为第一级城市,绥定城和宁远城为第二级城市,其余五城为第三级城市。其城市体系特征明显,体现了以政治军事布防为主要目的,以屯垦屯牧经济生活为经济保障,具有综合布局、职能互补、交通方便、民族隔离等特征。清代新疆北部边境地区城市体系产生的根源为:军事政治布局是边境地区城市体系产生的契机;屯垦开发是其稳固发展的基础;国家强有力的统治是区域城市体系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晋天福四年(939年)“溪州之战”前,溪州彭氏土司司治尚无法确定。“溪州之战”后,彭士愁“乃迁州城,下于平岸”,此州治实亦位于今之会溪坪。此后,永顺彭氏土司之司治,先后兴废、迁徙凡三处:龙潭城、老司城、新司城。其中,集军事、政治功能为一体的“土司王宫”-- 老司城是研究中国土司制度不可多得的瑰宝。它是复原永顺土司社会结构、研究中国土司制度、中央与少数民族关系的重要物证,是研究土家族乃至华南民族史的重要资源。老司城选址与修建体现了自然地形和军事防御的完美统一,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不可多得的实物案例。  相似文献   

16.
大学城建设的空间本质是城市空间与教育空间的有机融合。大学城的建设和发展,应以城市空间和高等教育空间发展规律的有机结合为指导思想,促进科学规划;以文化建设为核心,增强文化特性;以学科交流合作为重点,促进资源的有效共享;以区校深度合作为基础,推进区域联动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设广州大学城是当前我省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如何面对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校区设备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和课题.文章就如何建立高素质的设备管理队伍、注重信息化管理和管理的社会环境,以及如何实行全方位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是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针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预算监制与会计核算相互脱节、预算管理粗放、预算控制不力等诸多问题,探讨高校如何加强按照权、责、利,建立以院(系)、部、处、中心等教学及辅助部门、管理及后勤部门为责任中心的部门经费预算的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