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华美的乐章——论徐志摩诗歌的音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人们总是提及押韵、回环复沓等手法而往往忽视了音节中的声母在徐志摩诗中的作用.本文着重从诗人在声母运用上的特点来看徐志摩诗歌的音乐性.  相似文献   

2.
徐志摩是新月派重要诗人,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和闻一多一起提倡新诗的格律,为我国新诗的健康成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徐志摩一生追求单纯的信仰:爱、美、自由。因此,爱、美、自由也成了他诗歌中反复咏唱的主题,这是他诗歌内容和其他诗人的区别之所在。通过结合徐志摩的具体诗歌,探讨爱、美、自由主题意象在他诗歌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田思是一位在马来西亚坚持用汉语写作的重要华人诗人。在他的诗歌中,音乐性既是艺术形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表达的重要载体,是他诗歌的突出特点之一。其诗歌的音乐性表现出两种基本特征:一是中国古诗词音韵特征;二是口头语言和民间音乐特征。田思运用诗歌的音乐形式艺术性地反映了他作为诗人的风骨与情怀及其与中国文化的亲缘关系,体现了马来西亚华族社区与中华文化传统的渊源,同时突显了马华族群的本土性,从而体现出田思作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风骨和气质的马华诗人的文化立场。田思在这一文化立场基础上进行着自己的本土书写实践。  相似文献   

4.
括号等标点符号作为现代汉语系统的重要分支,同时也是现代诗歌之"现代性"的重要构成要素。胡适最早在新诗中使用括号,鲁迅最先拓展了括号在诗歌中的表意功能,此后的徐志摩、李金发、卞之琳、艾青、穆旦等人将括号在诗歌中的作用进一步多样化,主要体现为:注释、插叙或补充、议论或抒情、形成与诗歌主体相应和的副歌等诸多方面。新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具有"插叙或补充"功能的括号,它们增添了诗意的繁复之美;用括号形成"副歌"的诗篇虽然是少数,但产生了更具音乐性的韵律、情思之美;括号还使一些新诗产生了层次丰富的潜在对话效果,从而表现出与古典诗歌迥异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象征主义文学作为现代派文学的开始,极力追求作品的音乐性,用音乐的不确定性来表现作者的某种情绪.从音乐性是象征主义诗人共同的追求与渴望、象征主义诗人赋予"音乐性"新的内容、构成象征主义诗歌音乐性基本要素三个方面系统地探讨象征主义文学(诗歌)的音乐性,以及如何辩证地认识象征主义文学的音乐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月派"的创始人,徐志摩的诗歌节奏浑然天成;他的诗意象柔美、意境悠长,言辞的背后具有特殊的音乐效果。但对于徐诗音乐性的成因,人们往往看到了"显性"的因素而忽视了相辅相成的"隐性"因素,如浓烈地感受到徐诗的"洋味"而无视徐诗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土渣渣";往往意识到徐诗"深受19世纪英美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而忽视了徐诗对中国传统格律诗的借鉴;看到了徐诗以"白话"入诗而音韵盎然的特点,认为徐诗掌握了"口语的自然节奏",而实际上徐诗的白话语言是一种经过了提炼、为了诗歌的音乐性改变了节奏的"文白夹杂"的语言。土洋结合、中西合璧、文白夹杂是徐诗音乐性独特魅力的主要因素,确保了徐诗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人间四月天"的显赫地位,其实质是徐志摩对中国新诗独特个性和艺术自由的矢志不渝的追求,而这正是中国新诗乃至整个新文化运动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7.
李陆史是韩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他十分欣赏现代新诗创作的代表人物徐志摩的诗歌,并予以高度评价。他认为徐志摩的诗歌近乎完美,所以他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竭力模仿徐志摩的诗歌创作风格,追求词藻的华丽和形式的完美,而在内容上,克服了徐志摩诗歌的局限性,促进了韩国现代诗歌的创作。文章通过比较研究李陆史与徐志摩的诗歌,探讨了汉文化对韩国诗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创造了内容和形式高度和谐统一的具有独特美学风格的诗歌。其诗歌的艺术美主要表现在意境美、个性美、意象美、音乐美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诗歌的生存空间已经相当狭小,这既有社会的、经济的、价值的因素,也有诗歌创作、诗歌理论方面的偏颇。通过对徐志摩诗歌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创作特色的分析,认为诗歌所具有的内在韵律是诗人生命的轨迹和节奏,因此,在诗歌创作中要强调诗歌的音乐性特质,但是,在当代诗歌创作中其音乐特质已经发生了相当的变化,远远不是过去一般意义上的押韵和节奏,而必须提升到新的理念和高度。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中国,诗歌的生存空间已经相当狭小,这既有社会的、经济的、价值的因素,也有诗歌创作、诗歌理论方面的偏颇.通过对徐志摩诗歌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创作特色的分析,认为诗歌所具有的内在韵律是诗人生命的轨迹和节奏,因此,在诗歌创作中要强调诗歌的音乐性特质,但是,在当代诗歌创作中其音乐特质已经发生了相当的变化,远远不是过去一般意义上的押韵和节奏,而必须提升到新的理念和高度.  相似文献   

11.
艾青早期诗歌追求散文美,排斥音乐性;其中后期诗歌自觉追求音乐性,出现了格律化倾向,对早期诗歌的自由化和散文化之弊进行了反拨.这标志着艾青诗歌形式意识的自觉,也标志着诗人对中国诗歌音乐性传统和含蓄蕴藉的传统抒情方式的部分回归和继承.  相似文献   

12.
对于徐志摩诗歌的评价上,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就诗人自评的"情感的无关拦的泛滥"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本文认为,仅以诗人的自述材料作为评价他作品的证据是很不科学的;所谓"无关拦"也不应该理解为自贬.文章从情感性质、形式性质以及二者之间关系三方面分析,认为这是诗人表达他诗歌创作的性灵状态和无拘束精神,是与五四精神合拍的.我们应该给予徐志摩及其诗歌科学客观而且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勒克莱齐奥对“诗意的关切”首先表现为对语言诗歌性的探求,他反对经院式的僵化语言,推崇本源性的自然语言,这种语言与人的生命存在息息相关,是进入物质内部的语言。勒克莱齐奥作品的诗意性还表现为某种浪漫性,即在最细小、最寻常的存在中发现美的存在,从而获得生存的力量。勒克莱齐奥笔下的人物通常是社会边缘人,他们经受着种种生活的痛苦,但他们从来不会失去对未来的希望。最后,勒克莱齐奥创作的诗意性尤其与文本的可视性和可听性相关,即文本的绘画性与音乐性。勒克莱齐奥对语言原生性力量的探寻及诗意栖居的人生观赋予其作品深刻的人文关怀,也赋予其语言独特的表现力;勒克莱齐奥在思想与文字层面的浪漫性的双重闪现,对理想的坚守、对希望永恒的追求以及与自然的共鸣共生,赋予其作品盎然的诗意;而勒克莱齐奥笔下的词与词、词与句构成的关系及其节奏、色彩与音乐性是其作品诗意生成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4.
卞之琳作为现代派诗人 ,受新月派和象征派的影响 ,并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卞之琳是一个冷峻的沉思者 ,他极力避免感情的倾泄而追求智慧的凝聚 ,诗中充满着哲理和智性。他在诗中塑造了一个孤独的寻梦者形象 ,映衬着那个时代的悲凉。他在诗的王国里苦心经营 ,雕玉镂金 ,营造奇特的外在形式表现智性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15.
晚唐诗人许浑其诗被不少诗家指为“气格卑弱”、“气未深厚”,此论实为不当。许浑诗歌无处不充满“气”,包含作者的人格情志之“气”、声律的抑扬顿挫之“气”、结构的整密严谨之“气”、辞句的工整精切之“气”。  相似文献   

16.
百年新诗诗体建设滞后,诗体危机是目前新诗自身的首要危机。艾青早期诗歌追求散文美,反对音乐性;其中后期诗歌出现格律化倾向,追求音乐性。新诗应当加强音乐性,适当规范自由诗,克服其自由化和散文化之弊;大力发展现代格律诗,创建诗坛合理生态。这是艾青的诗歌探索历程给新诗诗体建设课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徐志摩诗歌意象深受其生活经历的影响,他笔下的意象世界带有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并夹杂象征主义特色。相对闻一多而言,徐志摩在诗歌音乐美的实践上花费了大量精力,把中国新诗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从表象上看,徐志摩诗歌呈现出复杂的面貌,但在诗歌内部,又有一个单纯的线索,即对自由、美、爱三位一体人生理想的不断追求。  相似文献   

18.
许杰在1975-1976年间写下大量旧体格律悼亡诗词。这些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对家庭生活的追忆,表现知音已逝的孤寂以及无坟可上的凄凉。在艺术表现上,它们具有感情强烈真挚,语言平实素朴,注重细节刻画等特点。这些悼亡作品的写作,首先缘于作者对妻子深切的爱恋和怀念,同时也因为作者当时内外交困、凄清落寞的现实境遇和对妻子所怀有的歉疚之情。  相似文献   

19.
徐迟早期的现代诗作和诗论不容忽视。到了新时期,他在《外国文学研究》上大声呼唤现代派的出现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其代表作《现代化与现代派》,涉及到中国文学的发展该不该容纳现代主义以及可不可能产生现代派等一系列重要的前沿理论问题。由于观点尖锐,为主流话语所不容,在清除精神污染运动中成为重点抨击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