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 3 0年代 ,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的言行举止对西南政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 ,胡汉民被扣 ,引发了宁粤对峙 ,形成了西南半独立的状态 ;其次 ,胡汉民作为精神领袖 ,与两广实力派互相配合 ,维持了西南半独立的局面 ;复次 ,胡汉民猝死 ,引发两广事变 ,最终瓦解了西南半独立的态势。胡汉民颇深的政治资历及国民党内部反蒋势力、西南实力派的大力支持 ,是他能够左右 3 0年代西南政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面对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湖湘理学群体利用"湘军网络"逐步建构起自己的文化霸权,并凭借所获取的权力来推行平素所信仰的儒家政治理想.湘军的兴起,代表着国家的一些重要权力逐渐由中央移向地方,转入汉人手中.清廷当然不甘心中央权力的流失,湖湘理学群体能够取得多大的权力,实际上与太平天国给清廷带来的危机程度,以及清廷在解决此危机时对湘军依靠的程度密切相关.在湖湘理学群体与清廷的交互作用下,督抚专权现象初现,内轻外重的政治格局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支较正规的军队,都有与之相应的军功赏赐制度,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但是军功赏赐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特点,军功制不仅与当时的军队状况紧紧相连,而且还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本文试图分析在战国这样的社会状况下的军功赏赐制度。  相似文献   

4.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湖广及西南各省是江西移民的主要输入地,也是江西商人的主要活动区.当时中国的矿业,多集中在湘西及西南,矿业遂为江西商人的主要经营行业,并成为明清时期中国西南地区开发的重要因素.当时矿业有五种经营方式:个体开采;个体采矿,官府或商人组织冶炼;商人组织采矿和冶炼;官府组织采矿和冶炼;官府招商采矿.江西商人均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贵阳教案是《北京条约》签订之后发生的一起标志性案件,延宕数年之久,最终以“八议”结案。清代“八议”制度虽明载于《大清律例》,但适用范围极为有限,近乎具文。贵阳教案以“八议”结案这一不同寻常之处,展示出司法交涉过程中交织着复杂而隐蔽的权力较量。权力较量的背后,是咸同之际内外政治局势的变化。内部军功阶层的兴起,中央权力与地方督抚之间围绕贵阳教案展现幽微而丰富的权力关系。中央权力在面对某一位督抚时仍然具有绝对性优势,但是中央权力一旦面临军功阶层因阶层认同所形成的复杂权力网络时就会大打折扣。“八议”的适用,是对传统儒家式君臣关系短暂的复归,对军功阶层的优待,适应了政治格局的变化。清廷恩威并施,体现出富有弹性的统治策略。中法围绕“国体”展开的合法性争夺。法方试图以国际条约体系解决教案,但又以殖民话语否定清廷的主权。清廷则试图把儒学原则扩大到国际交涉,使对方的权力被包容进皇帝的统治之中。双方均试图通过持续性的话语操作将对方纳入自身的权力体系当中。在这个过程中,清廷的国家观念、交涉方式均向现代国家转变。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西南青铜文化中,呈柳叶形剑身的青铜剑是使用最普遍的青铜兵器,迄今在中国西南古蜀文明区发现的柳叶形青铜剑,年代既早,数量亦多,分布也很集中.商代晚期,柳叶形青铜剑主要集中分布在成都平原,商周之际和西周时代向北发展到陕西南部,春秋战国至西汉早期陆续而且呈连续性地向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以及四川西南地区和云南、贵州等西南夷地区辐射.柳叶形青铜剑起源于公元前三千纪的近东文明区,这种剑型由西亚、中亚,从伊朗通过厄尔布士山脉与苏莱曼山脉之间的地带进入南亚印度地区,再从印度地区辗转传入中国西南.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时期,鉴于西南袍哥的广泛影响,同盟会对其进行了积极的联络和发动.第一,吸收袍哥加入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第二,运动袍哥策反滇黔新军;第三,发动袍哥进行武装起义;第四,依靠袍哥作为西南光复的主力军.在同盟会的努力下,西南袍哥中的大部分开始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在西南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固有的缺陷也在革命的过程中不断暴露出来,给革命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木基元 《学术探索》2001,1(1):61-64
本文扼要地回顾了西南民族学实物资料的调查、征集与研究历程,指出西南地区是中国民族学研究的重要宝库,民族博物馆事业也是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文章还讨论了面临机遇和挑战的民族博物馆向何处去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崔岷 《社会科学论坛》2008,(12):149-153
以往关于庚子宣战前清延对义和团策略的研究过于侧重对上谕本身的解读.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当时不断变化的内外局势对清廷发布相关上谕的影响,以致无法揭示其策略复杂变动的背景.实际上,自1899年底义和团运动走向高潮起,清廷对义和团的策略经历了一个相当谨慎的渐趋强硬的过程.尤其是1900年春天义和团向直隶中部发展后.在来自团民和列强两方的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清廷的上谕虽然在措辞上愈发激烈.又每每不忘提醒地方官员和统兵将领不得激变生事,显得十分矛盾和不具有可操作性,以致一些坚决主张剿杀的文武官员备感束手束脚.  相似文献   

10.
政治暗杀既是清末十分突出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部分革命党人的基本共识。为了有效地配合武装起义,激发起国人的反抗斗争精神,震慑清统治者,消灭顽固死硬分子,排除革命的阻力,革命党人策划了一系列对清廷重要大员的暗杀活动。尽管这些暗杀活动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与局限,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均对清末政局产生过直接而重大的政治影响,皆是反清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日后辛亥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进军并主政大西南的历史时间虽然不长,但他却高瞻远瞩地善于运用宣传武器,推进了西南地区的解放战争、党政建设和整体工作的大局.这不能不是其作为中国共产党内卓越的军事战略家、政治战略家和经济战略家的的雄才伟略和卓绝风采的重要展示.  相似文献   

12.
开赦党禁案与清末政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富满  曾庆军 《学术论坛》2005,1(9):106-109
清末“党人”主要是指以康、梁为首的立宪派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他们因遭清廷的通缉,长期流亡海外。在是否开赦党禁这一问题上,立宪派、革命派、清政府及清末各种政治力量曾进行过多次错综复杂的较量。开赦党禁案是观察清末政局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3.
1949年11月至1952年7月,邓小平参与主持中央西南局工作。有着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邓小平,在治理整顿大西南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通过以发展经济固本、以文化建设塑魂、以净化社会强基、以凝聚民心聚力的治理思路,又好又快地解决了西南地区的社会治理问题,为新生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西南很多少数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自己的纠纷解决机制、社会转型后非常规性纠纷的大量出现、现有国家纠纷解决机制自身存在的缺陷等问题,应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起灵活多样、多层次、多维度的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其中关键是如何协调传统纠纷解决机制与国家现行纠纷解决机制的问题,借鉴国际上的相关做法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因“马嘉理案”,郭嵩焘被清廷作为首任驻外大使派往英国;在出使期间郭嵩焘与日本驻英公使上野景范等人进行了大量的交流,通过交往他对当时日本国内改革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顺治八年(1651年)郑成功恢复厦门后,于五月(阴历,下同)发动了对清军的进攻,旋攻克漳属各县,并围困漳州府城。清廷认识到长于海战的郑军一时实难歼灭,决定先集中兵力征服西南,对成功改取以“抚”为主的方针,相继采取了一些笼络的措施,并视成功父亲芝龙为“奇货”,欲“借父以胁子”,迫使成功就范。自顺治九年(1652年)至十一年(1654年),在清廷积极倡导下,清郑之间进行了三次和谈活动。关于当时成功为什么接受和谈,史学界历来有不同的评论。有一种看法认为,当时成功反复认真考虑的并不是应不应  相似文献   

17.
笔者将西南民族博物馆放置在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社会语境之下,以"西南研究"的整体性框架加以审视,从西南族群历史表述的角度,针对该地区民族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博物馆叙事的四种模式--中原一边陲模式、进化模式、自然历史模式、交互模式,并将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探索二十世纪中国西南民族博物馆中所存在的族群历史表述和身份书写的几种路径.  相似文献   

18.
1884年中法战争之后,西南边疆外源型的滇越铁路于1910年以突变方式建成,然受本土物质消费水平限制,直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西南边疆的现代交通建设依然乏力.抗战时期西南边疆现代交通的超常发展,凸显了其特殊历史背景下的速成与时效特性,而战后又重归落寂;在此过程中,传统技术方式亦显现了自身的活力,驿路交通则始终持存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集聚的广袤地区.  相似文献   

19.
包括今云南、广西、贵州和川西南等地的西南边疆,秦汉时进入封建王朝的版图。历代王朝经营西南边疆经历了变动起伏的发展过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也十分丰富。对1840年以前历代王朝经营西南边疆施政中的得与失以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有必要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美国土地制度中的军功授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功授地是美国土地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美国国会(包括联邦国会)先后颁布了上百个军功授地法令,依据此类法令,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处理掉近7000万英亩国家土地。退伍军人们并未从军功授地中得到多少实惠,大多数土地落入土地投机者手里。但其总体效果促进了西部的迅速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