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历史纵向比较,说明我国已经逐步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国外贸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即如何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最后从国内角度以及全球角度两方面提出我国应如何走向贸易强国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必须“从全球着眼,从本地着手”。从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角度看,我国当前 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主要是:依托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寻求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优势;努力实现从贸易大 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抓住机遇,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  相似文献   

3.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越来越强,但与世界旅游强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旅行社数量对提高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有促进作用.旅游交通对我国旅游出口收入有显著影响,其影响力要大于旅游产业组织的影响.我国的旅游人力资源状况对于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16-18 世纪的大西洋贸易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三角贸易和较少为学界关注的新英格兰、非洲、西印度间的三角贸易,还包括许多直接贸易渠道.通过大西洋贸易,西欧一些国家,特别是英法获得了巨额利润,积累了大量资本,工业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长为现代早期世界经济的中心.而非洲和美洲,特别是非洲和拉丁美洲,却受制于大西洋贸易,日益沦落为世界经济的边缘.不过,在很大程度上由大西洋贸易和西欧经济强国自身经济发展要素机制所决定的现代早期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并不仅仅表现为卷入大西洋贸易的西欧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还表现为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内部的各自不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奋斗,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今后三十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即实现贸易强国是我国今后努力奋斗的新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新的战略目标,依据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并立足于中国实际,笔者进一步提出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五外和谐新战略、科技兴贸战略和两洋战略等四大战略,探讨各个战略的内涵、理论基础、基本要求及现实意义等。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虽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但对我国外贸和经济发展已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快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必将有利于实现中国贸易强国战略,有利于保证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为实施出口贸易的产业政策,我国宜采用政府成立全资公司办理模式并加快出口信用保险立法步伐,以法律来明确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地位、权利和义务,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企业竞争策略分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过于重视价格竞争,给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带来诸多消极后果,而在当今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非价格竞争已跃居突出的地位.加入WTO,出口企业必须转变竞争观念,调整竞争战略,不断提高出口企业的非价格竞争实力,使我国成为经济贸易强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和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在双边的贸易中增长较快,地位稳定上升,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采用1995-2005年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和中国GDP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对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和我国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双边中间产品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且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外贸增长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原因就在于外贸增长方式属于外延式粗放型.即外贸增长以教量扩张、劳动密集和低价格取胜。全球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经济形势.也让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转变中国外贸增长方式刻不容缓。我国新的外贸增长方式应该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建立自主品牌。科技兴贸,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使贸易市场向多元化、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企业国际化是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技术追赶和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目前,企业国际化已成为我国拓展对外贸易和创新投资方式、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我国海洋发展的国家战略.世界上的“海洋强国”有不同的模式,关于什么是“海洋强国”、应该建设什么样的海洋强国、如何建设海洋强国,国际国内也有不同的思想、理念和理论.我国的海洋强国建设,应该汲取世界上“海洋强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坚持海洋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为了当今海洋中国、也为了当今海洋世界的文明、正义、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出的正确的理论抉择.  相似文献   

12.
产业内贸易理论对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随着我国入世,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试图用产业内贸易理论来解释目前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原因,结果得出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等因素对中国产业内贸易没有显著影响;要素禀赋、外商投资是引起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问题在当下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发展也有了许多新的动向,由过去的绝对私权向公权转化,即更加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在中国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不仅国家需要担当起此项重任,地方政府也应当有所作为,以保障我国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跨越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出口大国,但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我国的贸易竞争力还存在较大差距,贸易发展存在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国际贸易理论是我国外贸发展的理论基础,其中的比较优势理论、技术差距理论、战略贸易理论,以及马克思的分工协作理论等,对我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应以贸易理论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贸易发展之路,加快实现贸易强国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5.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是中国继加入WTO后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另一座里程碑。从贸易角度出发,利用CEPII BACI全球双边贸易数据比较了RCEP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总贸易规模和内部贸易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描述了RCEP成员国之间和产品类别的贸易情况。研究认为,RCEP将成为中日贸易低迷的突破口,进一步发挥中日韩制造业和贸易强国的联合产业链优势,形成强有力的经济纽带和制度规范,推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RCEP形成的稳定亚太市场将有助于中国扩大出口、优化进口,推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规范各类要素市场,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签署RCEP将协同“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中国市场规模和生产体系上的优势,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使亚太地区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领地。  相似文献   

16.
二战以来,美国服务业迅猛发展,已成为世界服务贸易的头号强国.观察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国际收支多次变化,发现其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同期国际收支变化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对美国国际收支的演变过程进行描述,对服务贸易在其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其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如今,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达到70%。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人民币升值对外贸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总体而言,利大于弊。中国要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就必须对外贸战略进行调整,外贸企业必须调整产品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银行和外汇管理部门要在加强金融创新方面改进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面临贸易摩擦之根源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正处于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过程中,与令人瞩目的成绩相伴随的,是日益严峻的贸易环境和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中国遭遇的频繁的贸易摩擦,是在世界贸易摩擦高发的背景下发生的。世界贸易摩擦频繁产生的根源构成了我国面临贸易摩擦的外部根源,我们自身的因素则构成了贸易摩擦的内部根源。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中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受世界经济的影响已越来越大,特别是受到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的影响.本文通过协整理论研究了美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进出口的长期和短期的均衡关系,得出美国增加对我国的投资,将促进中美贸易的快速发展,并且可以减少中美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在彼此的贸易投资结构中都占据了重要位置,这种经济关系对双边日益重要.但从双方贸易和经济合作的问题看,双边贸易的增长速度相对缓慢,相互贸易结构雷同,增加贸易机会的促进作用小,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双边投资关系在较快发展的同时,不对称投资的问题依然存在,我国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作为海外华商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东盟国家的华人华侨资本在我国利用外资比例中仅占很小比例,随着投资来源的多元化,预计其资金份额在我国利用外资的总规模中还会继续下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必将对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我们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双边的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