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在格尔茨深描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闻深描的概念,意指特定新闻事件传播过程中诸多新闻受众对新闻的再传播及再传播过程中多样的解释所汇合形成新闻意义的过程和结果。新闻学中"深描"的主体是指没有组织的、阅读新闻并对新闻发表意见或提供新材料的受众,客体是媒体发布的新闻,本体是指不确定受众对新闻解释的过程和结果。社会化媒体新闻深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受者转化为传者并对特定的新闻进行分享和阐释,二是在受者转化为传者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共同目标,三是从受者转化而来的传者创造着新闻的文化性意义和群体性意义。发生在社会化媒体上的"群体互动"是对大众媒体"主席台发言"的淬炼。深描揭示了清晰的新闻事件在传播中变得嘈杂和混乱的缘由。  相似文献   

2.
蒋玉林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7):32-33,71
城市电视台传播区域的局限使节目类型和内容指向性更加明确,受众在收视过程中得到更多满足。城市电视台的新闻栏目要寻找到自己未来的生存理由,只能在新闻"本土化"上打开缺口,促使其在内容和形式上接"地气";利用新媒体在传播上接"地气";利用营销新格局给新闻本土化带来的机遇,让本土新闻更加接"地气"。这样,城市电视台的新闻才能真正聚集"人气",提高收视率,从而在众多强势媒体中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自媒体传播“个性化新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自媒体凭借其及时纠错性、平等互动性、广泛迅速性、自由发布性等特征,成为信息时代传播"个性化新闻"的客观需求和必然。然而,自媒体在"个性化新闻"传播中存在信息传播不完整与不准确性,存在着恶意、虚假新闻信息的传播等缺陷。因此,我们要建立自媒体"个性化新闻"传播的道德约束机制,设置自媒体对"个性化新闻"传播的监测识别系统,实现自媒体与传统主流媒体"个性化新闻"传播的"双轮驱动"等,促使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媒体对司法机关及其活动的监督存在"双刃剑"的作用,即它既可以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也可能会妨碍司法独立.本文透过大众传媒在报道法制新闻,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时与司法活动冲突的现象,从理论、实践和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了两者之间冲突的原因,并从制度约束层面探索使二者达到平衡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由于泄露消息提供者身份会产生"激冷效应",导致媒体消息来源枯竭,同时有损记者与媒体信誉,西方国家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多把为消息提供者保密规定为一项行为准则.记者与媒体保护秘密消息来源,有助于公众知情权、媒体公共职能的充分实现与行使,这种规则的合理性,得到了西方社会比较普遍的认可及法律保障.新闻报道使用"匿名消息来源"会降低新闻的可信性,记者、媒体拒绝透露消息来源可能损害司法公正、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因此,记者与媒体是否必须遵守这一职业道德准则,主要看消息提供者所提供消息的性质,以及获取消息方式的合法性和提供消息的主观意图.  相似文献   

6.
"媒体审判"是指因媒体报道和评论案件审判,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从而影响审判结果的现象。媒体报道案件审判是确保新闻自由权的正当行为,具有监督司法审判、确保司法公正的作用;但是媒体如果对案件过度炒作,超越了合理的界限,就会误导舆论,影响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因此,既要充分保证新闻自由,保证新闻监督作用的发挥,又要采取一些技术上的措施,防止审判结果不公正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司法腐败的诱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造成司法腐败屡禁不实保证实现司法公正的法制.防治司法腐败必须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要进一步深化司法制度改革,理顺司法机关的人财物关系,提高司法队伍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建立健全各种有利于司法公正与司法独立的司法制度,完善人大、检察院、新闻舆论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新闻传播的专业性和专属性受到巨大冲击与挑战,令新闻传播的公共性在信息传播的社会化中得以凸显。对新闻报道而言,"观点"作为主观性意见和个体性认知,不仅以话语的姿态呈现于事实的逻辑表达中,也同时以一种选择性策略投射出社情民意,从而聚合成公民新闻和公共新闻的信息处理方式,它具体表现为媒体报道中的新闻观点化和观点新闻化取径。作为对媒介生态变迁的顺应,这样的报道取径可以概称为"作为新闻的观点"的话语生产与媒体话语实践。在此过程中,新闻传播的社会属性、社交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媒体与社会通过新闻生产的对话可能亦得到增进。以此媒体话语参与公共传播的社会表达实践来观照当下的观点新闻及意见生产,本文认为:新闻报道的范式转型将是媒介、技术、人文交互整合与调适之结晶,也是其形塑的媒体话语走向深度智识、助力心智和谐的重构公共理性的责任所在及能动回应。  相似文献   

9.
最近十余年间,民生新闻成为风行天下的传播现象。然而当下的新闻批评对此现象缺乏关注,甚至批评颇多。事实上,民生新闻之所以会"审俗",主要是因为民众中存在着本能的"审俗需要",才最终形成了民生新闻的"审俗现实"。所以,我们不仅要正视民生新闻的审俗现实,也需要尊重民众所拥有的审俗权力。  相似文献   

10.
在对"湖南十二岁幼女产子"事件的新闻援助报道中,一些媒体在顺应民意的掩护下,为了新闻而新闻,形成大规模的媒体围观,进而导致舆论倒逼现象的出现。这既是媒体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导致的媒体责任偏移,也与弱势群体寻求帮助、受众热衷于看热闹有关。要充分发挥新闻援助彰显社会正能量、促成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等优势,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不但要坚持新闻规律严把新闻选择关,而且要坚持人文关怀进行合乎伦理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