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2010年陕西、河南两省城乡居民迁移状况随机问卷调查数据,以农村家庭为研究单位,按照家庭主要劳动力职业变更情况和居住(就业)地变更情况,将农户分为四种流动模式:本地农业生产型、本地非农业生产型、季节性乡城迁移型和城市居民化型.在对四种类型家庭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不同流动模式对家庭收入和生活满意度两个方面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家庭不同流动模式均能够有效提高家庭收入,进一步影响家庭生活满意度,但农村本地非农业生产型家庭和城市化型家庭收益较大,虽然临时性的劳动力流动增加了季节性就业迁移家庭的收入,但是不完整的家庭生活使得季节性就业迁移家庭生活满意度较低,进一步指出促进富裕且具有人力资本优势的农村家庭城市化是提高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改善农村居民家庭生活福利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城市化模式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需求方面研究农村城市化的模式。以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就地转移劳动力和异地转移劳动力的迁移趋向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关于农村劳动力迁移目标选择的多元离散选择模型。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口特征和城市化迁移选择行为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出影响当前农村转移劳动力迁移行为与迁移决策的人口特征因素,得出了中国农村城市化的模式不能以小城镇为主等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3.
农村城镇化指的是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进行转移,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或城市进行空间流动。我国学术界对农村城镇化主要持三种观点:强调农村现代化;建设小城镇提高城市化水平;强调农村功能的转变。时下,我国农村城镇化主要面临:发展整体水平低,速度滞后,城镇化水平地区差异大,空间布局不合理,小城镇建设短板阻滞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困境。因此,为适应新常态发展要求,国家可从四条路径推动我国城镇化水平:夯实农业基础、依托第二产业支柱、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与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别对农户受到的需求型正规信贷约束与供给型正规信贷约束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贷款利率显著影响农户需求型正规信贷约束,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农户正规贷款意愿的强弱;第二,农户受到的信贷约束程度较弱,农村地区需求抑制现象严重;第三,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户获得正规贷款的额度也逐渐增大,富裕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占据了农村地区信贷的较大比例;第四,收入、可抵押品资产、是否是党员等农户特征对两种类型的正规信贷约束存在不同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离土”和“离乡”非农就业的异质性差异,构建非农就业影响农户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验证“离土”和“离乡”型非农就业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结构的重新配置使贫困农户能够参与非农就业,从而使“离乡”型非农就业对农户收入差距有显著的缓解作用;而本地非农经营活动的高度选择性则使“离土”型非农就业对农户收入差距有显著的刺激作用。因此,畅通社会交往的渠道以降低农户社会交往成本,继续鼓励农户外出务工以积累物质资本,保证本地非农就业机会的通达性,以此抑制农户收入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6.
农村小城镇化战略的六大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之所以选择了主要靠发展农村小城镇来推进中国农村城市化的战略 ,甚至以农村小城镇化代替农村城市化 ,是由于人们在对城市和城市化性质和功能的认识上存在着许多偏差并对农村小城镇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作了过高的估计。概括起来有 6个误区 :认为农村小城镇是城市 ;认为只有靠发展农村小城镇才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认为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可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实现 ;认为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应依托农村小城镇 ;认为农民渴望进入农村小城镇创业和生活 ;认为“城市病”限制了大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基本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评析了目前关于我国农村城市化基本格局的种种观点 ,并指出 ,在我国当前大中城市不能容纳众多的农业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情况下 ,通过发展农村小城镇 ,使之成为围绕大中城市的环状带 ,并构成农村市场的空间和农村要素聚集的载体 ,是我国农村城市化格局的最佳选择 ,同时认为 ,小城镇仅是我国农村城市化的起点 ,其目标是建成合理的城市体系。因此 ,小城镇发展中 ,要注意其与大中城市的协同  相似文献   

8.
以县城扩容为重点加快农村城市化和农村人口非农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说明 ,加快城市化不能再单纯追求建镇数量的小城镇化 ;提高中国农村城市化水平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持续动力 ,加快农村城市化和农村人口非农化是 2 1世纪中国发展的大战略 ;中国各地的县城具备向城市升级发展的一定基础 ,以县城扩容为重点加快农村城市化是一种正确的战略选择 ;加快县城扩容的城市化步伐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从多方面配套进行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大战略,是现阶段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现实选择.我国推进农村人口城市化面对的基本国情和现实问题是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今后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战略对策应建立健全城市化政策体系,按经济规律建设小城镇,强化政府职能,推进农业产业化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目前我国在农村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小城镇数量盲目扩张、规模盲目扩大所带来的“小城镇综合症”展开讨论 ,指出积极发展小城镇是加快农村城市化、进而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应当遵循“择优发展、重点突出、辐射带动”的方针来发展小城镇 ,以求实现工业集聚和人口集中的规模效应 ,从而达到农村城市化的“量”和“质”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人口迁移与人口城市化系统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陕西省人口迁移和人口城市化水平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模型,通过系统的仿真分析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加大会引起农村向城市大量的人口迁移,从而加快城市化进程;科技水平对城乡人口迁移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时,会引起城乡人口迁移规模的减小,对人口城市化水平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但降低劳动生产率只能在短期内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长期来看,并不能提高城市化水平;当对农村土地的占有采取严格控制时,对人口迁移具有一定的阻止作用;当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时,城乡之间的迁移人口会有所增加,而人口城市化水平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乡城迁移式农民市民化界定与实现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乡城迁移和农民市民化逐渐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农民既是乡城迁移和市民化的主体,又是城市化的主体和核心,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和能动作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要求迁入城市的农民转化为市民。为此,"乡城迁移式农民市民化"概念体系需要深入界定。在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中,乡城迁移的农民必须完成职业转化、身份转变、思想转换和地域转移四个方面的转化。乡城迁移式农民市民化具有农村农民市民化不可比拟的优点,能够很好地解决我国二元经济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乡村人变为城市人,融入城市生活,建设城市,从而使城市向着更高层次迈进。而且,乡城迁移式农民市民化是一个开放性的研究领域,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乡城迁移城市化是现代城市成长的前提和基础,而且研究乡城迁移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乡城迁移城市化模式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乡城迁移城市化模式有两种:政府主导的郊区城市化和农民自发进城务工的迁移城市化。基于两种乡城迁移城市化模式中的农民收入增长率使用拉姆齐模型研究了城市增长过程,研究表明:乡城迁移城市化之后的消费水平并不是农民的最优消费水平而是政府强加的消费水平,城市化中的最优路径是类似于使农民利益受损失的"圈地运动"经济增长路径,政府购买不会对经济系统的均衡路径产生影响。此类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城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由农村迁向城市既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又是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第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大于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影响,工业化和第三产业水平的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大于当期工业化和第三产业水平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城镇化 ,即小城镇的发展 ,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本文从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所需要解决的七个条件入手 ,分析了我国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解决的大体思路。具体从分析小城镇发展的人口迁移因素、产业集聚因素、区位选择因素、投资环境因素、科技投入因素、基础设施建设因素以及政府行为因素等方面出发 ,总结了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一些基本条件 ,以期其能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农民市民化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市民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然而农民的市民化在推进过程中,受到外在的体制环境以及农民自身的主体性因素的制约。了解和把握这些因素,并努力清除农民市民化的障碍,有利于推进农民市民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与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发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近郊呈动态化的过程,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区域,其变化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该文简略指出了城市近郊乡村旅游的特点,并运用城市化理论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地在城市化进程中受到的影响和作用的机理,最后总结出了城市近郊乡村旅游演变的规律和开发规划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民家庭举家流入城市,这种"家庭化流动"对中国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及稳定具有深刻影响,但流动对这些家庭本身的影响如何?本研究在流动与性别相关研究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居住在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街道的89户农民工流动家庭流动前后的性别分工状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从而得出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工流动家庭的性别分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关注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当代模式,并探讨这些模式对农村发展的涵义。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城市化并不是统一的模式,且当代城市化模式所导致的在农村-城市联系中经济和社会多样性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移民和分权是城市化在微观层次的两方面。城市化必然意味着或是永久的或是暂时的从农村流向城市的人口的净转移,而这些移民也对农村地区不平等产生了影响。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一个新特征表现在它是伴随着行政的分权而发生的。分权的一个结果是使影响地方发展的行动者增加,另一个结果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垄断资源或外部联系和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