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构建由农业合作社、批发商以及零售商构成的三级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分别研究不考虑碳排放、考虑碳排放两种情形下农产品物流网络系统的均衡问题.并在考虑碳排放的情形下,对零售商订货次数、碳排放成本进行参数分析.研究表明:考虑碳排放后,系统销售给外部需求市场的农产品数量上升,价格也上升,从而系统整体利润也明显增长;当零售商增加订货批次时,应该设法增加对外部需求市场产品交易量而非提高产品价格来维持系统整体利润,而若碳排放成本增加,则应该提高产品价格.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荷兰拍卖历史和拍卖合作社发展历程;进而通过介绍FloraHolland花卉拍卖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内部治理机制及其在花卉交易中所扮演角色,认识荷兰农产品拍卖合作社的发展历史和运行原理;并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拍卖合作社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所面临的挑战;最后讨论了在农户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购买商专业化程度增强和规模增大、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等新的市场形势下,拍卖合作社需要调整其治理机制、服务内容和市场战略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然而,我们仍可以预见农产品拍卖合作社转变为营销合作社或退出市场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快速发展的农民合作社对于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农民合作社对农产品质量控制的有效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合作社通过对生产决策权的重新配置、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制度和信誉双重约束下的监督机制可以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但为了激励社员农户的质量合作行为及克服可能的“搭便车”行为进而提升合作社对农产品质量控制的效率和效果,还应在运营能力、治理结构、监督机制、准入和退出管理等方面完善合作社的内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利用对中国11个省份510户食用菌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食用菌的销售情况,并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农产品滞销的因素。结果表明:男性农民和参加农业协会的农民在农产品销售中更具优势;农户对消费者偏好和市场行情越了解,其农产品销售情况越好;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批发市场分布越近、道路状况越好,农户的农产品销售情况越好。提出了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协会的扶持力度,加快实现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加强对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宣传和推广,优化农产品销售网点布局和增加对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古诺模型与不同市场结构下的经济剩余进行比较,认为古诺均衡有效增加了私有物品的经济剩余,而对公共物品经济剩余的增加效率较低;结合斯坦博格模型进行的进一步比较和分析,说明了优先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不仅可以获得“先行优势”,而且增加了经济剩余。因此政府应对私人和公共物品中采用不同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经济剩余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6年在江苏省桃主要产区调研所获得的微观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不同生产组织模式下桃种植户的技术效率,并深入分析了影响其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组织模式下桃农生产技术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农户+合作社(协会)”模式下桃农生产技术效率最高,“农户+企业”模式次之,“农户+市场”模式最低,组织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要素投入配置,从而带来桃农技术效率的提高。在影响桃农技术效率的各主要因素中,种植规模、种植年限和受教育程度对不同模式下桃农技术效率有显著性影响,但影响方向和程度有所不同;家庭劳动力人口数和参加技术培训次数在“农户+合作社(协会)”模式下表现出显著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流通渠道是制约流通效率的主要因素,流通效率的提升对于增加农产品价值和附加价值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农产品流通渠道选择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十分密切。通过构建Stackelberg模型,分析在农产品质量相同的完全竞争市场中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而得出农产品流通渠道如何影响农产品流通质量和效率。研究发现:当大型供应商选择与大型零售商合作时,对双方更有利。以此为基础,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盒马村”渠道模式的运行机制和优势,发现“盒马村”渠道模式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农超对接模式的弊端,其最大优势在于实现了供应链数字化,是一种农户、渠道和消费者三方共赢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更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通过Bootstrap-DEA模型,对淡水养殖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评价,并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对不同经营主体效率优化路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同生产要素投入下,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明显高于传统养殖户,但由于新型主体内部差异较大,因而整体效率水平与传统单家养殖户相当,且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以及龙头企业应分别从增加投入、精简规模以及拓宽产业链等方式不断提升生产效率。最后,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应针对不同经营主体构建差异化的政策扶持体系,通过发挥不同经营主体的自身优势,真正实现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9.
对古诺模型与不同市场结构下的经济剩余进行比较,认为古诺均衡有效增加了私有物品的经济剩余,而对公共物品经济剩余的增加效率较低;结合斯坦博格模型进行的进一步比较和分析,说明了优先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不仅可以获得“先行优势”,而且增加了经济剩余.因此政府应对私人和公共物品中采用不同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经济剩余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在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的情境下,采用共同前沿分析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家庭农场与合作社耦合生产这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结果表明:增加家庭农场的资本,土地和劳动力投入能显著增加家庭农场的粮食产出;非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最低,其现有的生产技术与潜在的生产技术之间差距较大;合作社核心社员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最高,其本身的生产技术相比于其他两组而言,更接近其潜在生产技术,最有可能达到其可行的最大粮食产出;合作社普通社员与合作社核心社员都有可能通过改进的生产技术和学习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来缩短与其潜在生产力的差距;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确实存在;随着家庭农场主年龄,受教育年数和贷款难度的不断增加,能促进家庭农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1.
加强产销衔接是加快建设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点.从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分工的视角,运用间接定价理论模型,对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这三类与农户衔接的农产品销售主体的产生原因进行了统一的理论解释.结果表明,多样化农产品销售主体的出现,是在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分工的状态下,各市场主体比较了产品市场和不同类型劳动市场(生产劳动与销售劳动)的交易效率后,选择不同的剩余权利赖以实现的最优分工组织形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西方古典市场均衡理论由产生逐步走向成熟化 ,经过了漫长又艰辛的演变历程。它形成和发展的一般逻辑 ,特别是其精华──市场均衡不是人为的、外部的 ,而是一种“自然趋势” ;组织和维持市场均衡的力量来自市场本身及其自动机制 ;市场均衡力量源于个人自利最大化 ,或“看不见的手” ;市场均衡的条件即经济自由 ;市场均衡并非不要“政府之手”(政府干预 )等等 ,对于研究当今新时代条件下与市场均衡相关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如社会经济运行效率与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均衡的关系问题 ,社会经济资源要素利用与分配的公平性、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协调问题 ,古典市场均衡模式与“新经济”趋势问题 ,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公司+农户”型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结构及要素间的动态反馈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公司+农户”型供应链合作机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借助VensimPLE平台与政策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合作机制下公司与农户利润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保护价合作机制能够有效保护农户的利益,提高农户的履约率,但此时公司承担全部市场风险,其利益得不到保障,公司违约的可能性较大;为了规避市场风险,采用“保护价+期权”模式,公司通过农产品期权市场进行套期保值,能有效化解供应链系统的内部风险,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保护价+期权+生产协作+保证金” 合作机制可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的绩效,使公司和农户的利润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以手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通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拓展农户信息获取渠道、降低交易成本、市场销售渠道选择均产生深刻影响。基于山东和河北两大蔬菜主产省1 263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现代通讯技术使用和交易成本对农户市场销售渠道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1)现代通讯技术使用与否、主动信息获取和被动信息获取的农户存在特征异质性,并对销售渠道选择产生显著影响。使用现代通讯技术的农户增加了通过中间商和合作社渠道销售的概率,减少了通过自行销售渠道销售的概率。主动信息获取对合作社渠道有正向影响,而对自行销售渠道有显著负向影响。(2)交易成本总体上和合作社渠道显著相关,交易成本越高的农户越愿意选择合作社渠道,各个维度的交易成本对农户销售渠道选择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政府应进一步提高现代通讯技术普及率,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注重农产品生产、销售相关信息的搜集和发布等信息源建设,增强农户信息素养,降低不同维度的交易成本,提高农户参与市场程度。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网络销售这一新型业态的诞生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该销售方式所发生的深刻变革甚至顺延产业链向上延伸传导到了生产端。在此背景下,创新性地科学探究与评价农产品网络销售对农业化学品减量投入、绿色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作用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为此,区别于以往大多数聚焦于从传统的生产与消费层面探究农业化学品减量路径的研究,本研究尝试从流通端入手,基于中国小微企业调查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考察了农产品网络销售对农业化学品投入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网络销售由于被平台附加了较高的质量约束条件,为应对这一约束,网络销售的经营主体通过扩大农地经营规模以提高标准化生产程度,可以实现对农业化学品投入显著的降低作用,即农产品网络销售通过促进农地经营规模扩张降低了农业化学品投入;并且,农地规模扩张中的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在其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农地经营权稳定性越弱,农产品网络销售对农业化学品的减量效果越受到抑制。本研究为合理运用农产品网络销售促进农业化学品减量施用、加快绿色生产方式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即应在充分借助农产品网络销售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进一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政策分析和预测模型——CAPSiM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农业政策分析和预测模型 (简称CAPSiM)的主要目标是分析各种政策和外界冲击对中国各种农产品的生产、消费、价格、市场和贸易的影响。CAPSiM是一个部门均衡模型 ,该模型系统由13大类子模型系统组成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系统性、多功能性以及理论和实证基础。CAPSiM不但尽可能保证模型系统的经济合理性和理论条件 ,而且模型中的各种供给和需求弹性大多数是来自作者及其合作者的实证研究结果 ,从而使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CAPSiM在不断被推广和应用的同时 ,目前我们在对其各种弹性进行更新并使该模型往分析更多的政策功能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合作社收集市场信息、开展营销活动与销售产品提供了高效的网络渠道。虽然利用网络宣传和销售农产品已成为农民合作社的普遍行为,但不同的合作社在信息意识上存在差异,导致他们对网络的利用程度以及实施的营销组合行为各有不同,最终影响到合作社获取顾客、占领市场的能力。对137个农民合作社网站样本的分析显示,合作社信息意识的改善及营销组合策略的运用对合作社顾客获取能力有促进作用,合作社与市场沟通路径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沟通效果,丰富产品类别、实施品牌化、强化合作社自身网站宣传是提高顾客获取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江西省11个县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487份社员问卷调查数据表明:社员对合作社的服务需求优先序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技术与种苗等生产资料、提供资金帮助、提供市场供需信息、提高农产品价格与市场地位。从社员所处村的区域特征、户主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农产品技术环境特征、社会经济环境特征五方面选取17个变量构建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表明:家庭劳动力个数、主要农产品为粮食作物与养殖类对提供技术与种苗等生产资料的社员服务需求影响显著,农产品技术含量、主要农产品为粮食作物与瓜果蔬菜类对提供市场供需信息的服务需求影响显著,年龄、性别、生产经营规模、农产品投入费用、兼业化程度与资金获取难度对提供资金帮助服务需求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有效市场假说在金融市场效率问题讨论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凸现的是“公平游戏”精神下的市场效率内涵;而基于EMH的实证研究,多数依赖随机游走模型。EMH缺乏应有的规范性因素,现有实证研究尚不能令人信服地判定新兴的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具有何种效率。理解金融市场结构的有效方法是在期货市场基本功能实现基础上,摆脱独立、正态或有限方差的假设,探索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特性。  相似文献   

20.
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是一把“双刃剑”,既具有正面经济效应,又具有负面经济效应。正面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福利效应、增加社会产出和促进技术进步等四个方面;同时,由于产业带内存在的过度竞争、“柠檬市场”和农产品品种生产的过分单一等原因可能会导致负面经济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