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创新合作网络是产业集群内部主体为适应创新复杂性的一种自组织涌现,创新合作网络结构决定了网络功能并进而影响发生于网络上的集群知识扩散过程。建立基于创新合作网络的知识扩散模型,在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特征的规则网络、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上,运用仿真方法研究集群知识扩散规律。将知识扩散效率与创新合作关系距离相联系,考虑知识的全局扩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无标度特征的创新合作网络能最大限度地提升集群知识扩散深度、知识扩散速度、整体知识水平增长效率以及具有最高的知识资源配置效率,创新合作网络中存在空间聚集的集群主体间倾向于具有相近的知识水平。最后给出促进最优创新合作网络安排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仿真方法模拟技术在网络组织间扩散过程,分析了加权局域世界网络组织的网络结构、演化、结点、局域世界特征对技术扩散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新结点加入和旧结点退出概率越小、网络平均邻结点数越大、结点学习能力越强,技术扩散速率越快;静态网络中,局域世界内的联系比在不同局域世界间的联系更有利于整个网络组织技术扩散,而在动态演化网络中,这种效果主要集中在技术扩散初期;静态网络中,技术扩散初期局域世界内以结点强度偏好性作为连边原则比随机连边原则更有利于技术扩散,但在动态演化网络中,这种效果持续整个技术扩散过程;动态网络中,“结点度偏好性选择连接原则”比“适应度偏好性选择连接原则”更有利于技术扩散.  相似文献   

3.
鲜于波  梅琳 《管理科学》2007,20(4):62-72
标准扩散是现代产业经济中的重要问题.主要采用复杂网络的小世界网络模型和基于agent的计算机建模技术,结合行为博弈学习理论中的EWA算法,对网络外部性下标准扩散过程中的适应性预期进行研究.基于个体在局部网络中的交互作用和个体行为的学习演化与预期自适应调整,通过计算机仿真就适应性预期对标准扩散的影响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个体适应性预期在标准扩散中的重要作用,发现扩散中的"涌现"现象,个体邻域结构的随机性对标准扩散结果及其最终分布状态有很大的影响,个体预期能够逆转标准扩散中的先发优势,预期速度调整因子在不同预期强度下有完全不同的影响,个体对新标准的较高预期也是新标准得以扩散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针对以往网络理论研究中存在的网络结构对组织绩效影响效果的争论,侧重于对网络内容方面的关注,从网络中流动的知识与成员的学习策略的角度,考察咨询网络对组织绩效的影响;通过引入成员的学习策略,扩展了Lazer D的群体互动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进行计算机仿真实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组织的任务咨询网络与成员的学习策略通过调整组织中知识的分布而影响组织绩效.高密度的任务咨询网络与完全模仿策略的学习行为将导致群体知识迅速的同质化,在短期内将给组织带来较高的绩效,但不利于长期绩效的提高;而低密度的任务咨询网络与选择性模仿策略的学习行为有利于保持群体的异质知识,有利于组织长期绩效.但短期内绩效较低.最后,对组织的和谐耦合过程进行分析,提出组织在发展的不同时期通过制度与人的能动性的调整来保持持续的高绩效.  相似文献   

5.
促进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是一个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隐性知识和人与人之间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非常相似,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进行传播的.文章受传染病动力学建模思想的启发,针对有人员相互流动的两个组织,并考虑员工的引入和离职,构建了两组织间的隐性知识传播动力学模型,给出区分实现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与否的阈值,并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以验证所得理论结果的正确性.从理论性定量研究的角度说明,在两组织间适当进行人员流动能有效促进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而如果人员流动不合理则会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学者们对社会网络与隐性知识分享的关系研究得出了正向预测、负向预测和无关系3种结论,使人们对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产生质疑,也使组织如何促进隐性知识分享无从入手,为此,采用静态的问卷调查与干预实验两步探索二者的因果关系及干预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营销员的社会网络与隐性知识分享效果具有因果关系;网络技能团体培训是改善保险营销员社会网络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现有复杂知识网络研究大多只关注网络结构的影响,而忽视网络中关系强度的作用.文中采用多主体建模与仿真方法,在分别具有小世界和无标度特征的复杂知识网络中,研究在5种变化策略下,动态关系强度对知识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依据不同策略改变主体间的关系强度,所得网络的知识流动效率(用网络平均知识水平和知识流动速度衡量)和知识分布的均衡性(用网络知识分布方差衡量)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而且当关系强度变动概率取特定值时,复杂知识网络的知识流动表现出高流速、高平均知识水平和低知识分布方差的涌现特征.论文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该涌现特性的机理,指出网络关系强度分布的指数衰减,对均衡状态下知识流动涌现特性的产生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网络组织类型及其管理机制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网络组织理论探讨不同网络组织类型及其所采用的管理机制之间的关系,指出其网络组织可按成员之间知识扩散密度的不同分为自给自足型、生产型和经营型等三种,在文献述评的基础上归纳出网络组织控制其成员的机制类型,并运用实证分析验证了网络组织类型及控制机制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组织知识系统的知识超网络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网络模型研究知识系统,是当前知识管理研究者感兴趣的热点问题之一.现有的单一要素模式的知识网络不能反映组织知识系统的复杂构成和整体结构.采用超网络的思想和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组织知识系统的知识超网络模型.该模型由三种节点、六种边构成,可用于表示组织知识系统中的知识、人、存储载体等三类要素及其之间的复杂关系,因而可反映组织知识系统的复杂构成及结构形态.文中对模型的应用做了初步探讨,包括:知识组织、知识表示、知识结构分析、知识定位搜索、分析组织知识管理活动等.该模型为组织知识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非正式知识网络关系强度分布与知识流动小世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非正式知识网络上的知识流动小世界现象,利用多主体建模与仿真方法,基于经典WS小世界网络建立知识流动模型,研究了知识流动小世界现象的发生机理.结果表明,知识流动小世界现象的内在机理为网络宏观关系强度分布呈现指数衰减;网络知识流动效率对于网络宏观关系强度分布具有高度敏感性;网络平均关系强度均值的不同会影响网络关系强度分布的演化速度,但不影响其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隐性知识及其传播是形成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本文首先构建了包含学习者、传播者和免疫者三类传播主体,且考虑遗忘机制的企业隐性知识传播SIR复杂网络模型;其次,对模型进行稳态分析,从而计算出隐性知识在企业传播开来的传播率阈值λc,当隐性知识传播率λ>λc时,考察的隐性知识能够在企业内部传播开来,否则考察的隐性知识将在企业内部逐渐消失;最后,应用Matlab对模型参数进行仿真研究。研究发现:企业内部隐性知识传播受到遗忘因素和网络结构的影响,在网络结构确定的情况下,遗忘率越大,企业内部隐性知识的传播越缓慢,甚至逐渐消失。为了提高隐性知识传播效果,企业应该定期进行干预培训,降低遗忘机制对隐性知识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A multilevel model is offered proposing that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s an interdependent system where effective leaders enact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at the individual (micro), network (meso), and systems (macro) levels. We suggest that leaders approach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by setting the conditions and structure for learning to occur, while limiting direct interference in the actual creative processes. First, leaders may increase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al readiness of individual followers, thereby increasing their motivation and ability to approach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adapt their mental models. These individuals then serve as catalysts of learning within and between social networks. Second, leaders may promote the diffusion of knowledge between these knowledge catalysts within and across social networks through influencing both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 of knowledge networks. Finally, leaders may target actions at the systems level to improve the diffusion to,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knowledge to the larger organization.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MOOCs平台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免费知识学习的机会.知识学习存在显性知识学习和隐性知识学习, 这两类知识对MOOCs学习使用效果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知识学习理论及技术采纳理论, 对MOOCs平台学习使用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1 752份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 显性知识下的网站设计要素和课程教学要素, 以及隐性知识下的认知隐性知识、技能隐性知识和社交隐性知识学习对MOOCs平台学习者使用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发现, 技能隐性知识和社交隐性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明显高于课程教学相关要素以及网站设计这两类显性知识.基于研究和分析的结果, 可以为互联网环境下国家教育模式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规划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的关系及IT对二者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郭迟 《管理学报》2009,6(5):678-683
基于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理论,将组织学习过程的4I模型与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进行整合与扩展,探讨了组织学习的个体、团队及组织3个层次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2类知识形式的对应关系,以及组织学习过程与隐性-显性知识相互转化过程的动态匹配关系.与以往研究中将知识转移、共享与扩散作为一个知识的单向传递过程所不同的是,认为知识转化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是包含知识创新的持续学习过程,而IT将促进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的结合.最后,通过一个案例分析以展示IT对企业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知识通过网络可以加快扩散.作者基于NW小世界网络视角,构建高技术企业联盟知识扩散模型,揭示联盟的知识扩散特性,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模拟仿真.研究发现,减小网络的特征路径长度、增大网络的集聚系数和提高成员间的知识交流频率是促进高技术企业联盟知识扩散、提高创新效率、加快知识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徐萌  蔡莉 《管理科学》2016,29(6):93-105
 组织惯例广泛存在于成熟企业之中,然而学者对新企业惯例以及影响惯例的因素并未展开深入的探讨。聚焦于分析新企业中组织学习对组织惯例的影响,并考虑到组织结构的调节作用;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和组织惯例的研究成果,在组织学习过程中,知识会被存储在组织记忆,并与组织记忆共同存储在惯例中,进而决定惯例表现形式。而组织结构会影响学习过程中知识在组织中的传递。        新企业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组织运行的惯例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通过实践和观察行业中其他企业获取运行和发展的知识。由于组织惯例的核心内容是存储在惯例中的知识,以知识的内外部获取为划分依据,研究替代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两种不同的组织学习方式;以惯例存储的知识的显性和隐性特征为划分依据,研究显性惯例和隐性惯例两种不同的组织惯例;基于对知识传递的影响作用不同,将组织结构划分为机械型组织结构和有机型组织结构;构建受组织结构调节影响的新企业组织学习影响组织惯例的理论模型,进行定量研究,采用SPSS 20.0软件对来源于长春地区的188家新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检验相关假设。        研究结果表明,替代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对新企业的显性惯例有正向影响,体验式学习对新企业的隐性惯例有正向影响,替代式学习对隐性惯例有负向影响。机械型组织结构中,体验式学习对显性惯例和隐性惯例的正向影响更大,机械型组织结构和有机型组织结构对替代式学习影响显性惯例和隐性惯例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        研究结果揭示了新企业中组织学习影响惯例的作用机理,进一步细化了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为新企业规范化和制度化运行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 recent focus on the intangible resources of the organization in general, and specifically the notion of knowledge, has problematized the notion of organization. Rather than seeing organizations as systems that integrate the use of all kinds of physical, financial and human resources, the knowledge‐based view (KBV) of the firm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literature emphasize the organization as a 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use of and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other forms of intellectual resources and assets. KBV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literature also address the notion of knowledge as such; is knowledge what can be represented by concepts, figures, and statistics, or are there qualities inherent in knowledge that cannot easily be described, disseminated, or procured? The notion of tacit knowledge has been used to denote all forms of knowledge that cannot be represented: knowledge that cannot be fully articulated, expressed in formulas or described in documents.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 critique of the notion of tacit knowledge as it is used in KBV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literature. It examines the notion of tacit knowledge through the philosophy of Henri Bergson and concludes that the notion of tacit knowledge is little more than an umbrella term for unrepresentable knowledge. Thus, the notion of tacit knowledge should be used with care rather than being a residual category of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Agent仿真的组织学习与知识水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智能体仿真模型从微观层面构建组织知识学习仿真模型,研究在组织内部人员流动和组织外部环境变动的情况下,组织知识编码策略、组织内部人际学习速度和组织人员编码知识学习速度对组织知识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外部环境变动的情况下.适当的人员变动有利于提高组织知识水平,二者的关系呈倒U型结构;在内外环境稳定的情况下,人际学习速度与组织知识水平的关系也呈倒U型结构,但在组织内外环境变动的情况下,高人际学习速度有利于提高组织知识水平;频繁的组织知识编码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组织知识水平,但影响组织知识的异构性,不利于组织长期知识水平的提高;在外部环境变动的情况下,适当的知识编码策略有利于缓解环境变动对组织知识水平的负面影响.从理论上扩展和验证了现有模型,从实践上为组织文化氛围建设、知识编码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In the search for strategic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and knowledge 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In this paper, we identify four domains synthesized from the literature – multi-dimensional goals, using tacit knowledge, continual learning, and shared vision – that impact upon and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strategy. Three themes are drawn from learning organization literature linking to a fourth from strategy literature. These domain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holistic model proposed for use by managers in evaluating and developing strategy –'The Learning Squ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