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反公地悲剧"是美国学者黑勒针对产权分散和多头管理而提出的一种管理浪费现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本身的特殊性,很容易造成"反公地悲剧"的发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反公地悲剧",其主要形式有地方保护主义行为、部门保护主义行为和团体保护主义行为.要克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反公地悲剧"行为,必须整合产权,让使用权和管理权得到统一;下放权利,让责、权、利得到统一;提高认识,让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2.
"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反映的是公共物品问题."公地悲剧"是公共物品过度使用的结果,"反公地悲剧"则是公共物品被闲置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公地悲剧"在于产权不清,所以需要明晰产权;"反公地悲剧"在于产权支离破碎,故要整合产权.我国的国有企业大都具有"公地"特性,注重两种"悲剧"的研究,积极寻找有效对策,避免发生在国有企业这块公地上的"悲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3.
城市近郊的乡村旅游以其自然、轻松的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乡村旅游地开发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在乡村旅游地开发中,也存在诸如旅游资源过度开发、旅游环境受到污染、旅游设施低水平重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公地悲剧是人们对公共物品过度使用而产生的不良结果,而反公地悲剧则是公共物品得不到有效利用被闲置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在乡村旅游地开发中解决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不能完全依靠群众的自觉行为,必须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城市社区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公共资源,既有产权空缺、人人拥有使用权利的公有资源,也有存在多个产权所有者、人人可以阻碍他人使用的反公有资源。公有资源会导致公共资源被过度使用的"公地悲剧",反公有资源会导致公共资源使用不足和使用效率低下的"反公地悲剧"。"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是城市社区公共资源整合面临的双重困境。促进城市社区公共资源的整合需要有效政策工具安排,选择恰当的政策工具调适城市社区公共资源产权不明晰与产权碎片化之间矛盾,避免城市社区公共资源产权属性的极端化,形成良性循环的"钟摆效应"。  相似文献   

5.
王薇  龚华生 《学术界》2006,(3):185-189
区域历史品牌由于产权模糊性和利益区域共享性使其成为品牌上的“公地”,易导致“公地悲剧”。地方政府作为区域的管理者在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代表区域形象的区域历史品牌发展危机面前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积极作为,同时应防止不当干预和越权行为,为区域历史品牌的发展和区域形象的提升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环境史的视角及方法,探讨滇池公地悲剧的诞生及其形成机制、内涵特征和治理策略,提出从环境成本内部化、经营管理市场化、价值取向生态化三个方面加强滇池治理保护新思路.按照环境正义原则,应树立“污染付费”、排污权交易和生态补偿等理念,并完善相关机制;实行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探索湖泊经营管理权流转;校正片面的政绩观,对抗自然的“理性经济人”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偏狭,代之以在自然中敬畏自然的“生态文明人”.  相似文献   

7.
姜渊 《天府新论》2019,(1):111-119
本文以A村渔业习惯法的发展与演变,考察个体在面临冲突与“公地悲剧”时,自发形成并遵循的三类分配规则。“木桩渔网”习惯法的实质是“先占先得”规则,该习惯法在渔业资源充沛的前提下很好地解决了渔民间的冲突问题。“预悬名牌”的实质是“事先宣告”规则,该习惯法将“先占先得”规则的效率发挥到了极致。“抓阄轮换”习惯法的实质是“随机轮流”规则,该习惯法遵循公平原则对渔业资源进行分配,从而消弭了因“公地悲剧”而再次发生冲突的风险。通过这三类习惯法,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人类是如何巧妙运用所有权,解决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冲突问题;也可以发现面对“公地悲剧”时,公平分配规则是人类应当踏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农用水集体供应机制中"公地悲剧"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田灌溉用水集体供应机制在实践中暴露出的产权模糊 ,所有者缺位 ,责、权、利不明的缺陷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公地悲剧”问题 ,已严重影响了灌溉水资源的可持续有效利用和集体水利设施的良性运行 ,制约了集体农田水利的发展。解决“公地悲剧”问题的关键 ,一要清晰划分产权 ,二要建立制度约束。具体措施是要组建各种类型的水利合作经济组织担当“集体”角色 ,并且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 ,督促各方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义务  相似文献   

9.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适度开发、以开发促保护已成为全社会共识,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过程中,"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现象普遍存在,出现了利益博弈、内耗加剧、产权整合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开发。因此,应采取产权制度化厘定、多元主体联席管理与开发、流转市场建设等制度与措施,有效突破"非遗"开发中的"公地困局",使我国"非遗"传承与开发取得良性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太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太空.但是太空越来越遭受到哈丁所说的"公地悲剧"的危险.越来越多的"牧羊人"(行为体)在太空公地上放牧更多的"羊群"(功能各异的航天器),导致"草地"退化,即太空轨道越来越拥挤,卫星有可能相互碰撞;卫星频率变得稀缺;太空碎片越来越增加了撞击航天器的几率.为获得最大收益,美国还增加武装的"羊群",即采取太空武器化政策,进一步导致太空安全环境的恶化,影响着人类持续利用太空.在目前无法签署禁止太空武器化条约的前提下,解决太空安全的公地悲剧的途径,似乎只有曼瑟尔·奥尔森提出的小集团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目前,有三种小集团方式可提供太空安全:欧洲集体太空安全;中国发起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中国与欧洲、俄罗斯开展太空合作,迫使美国在太空安全问题上采取合作态度.  相似文献   

11.
人类解放包括“观念的解放”和“现实(物)的解放”两个环节.德国唯心论哲学完成观念的解放,而马克思则通过实践的批判,完成“物的解放”.康德的对象化原理被马克思改造为实践的对象化原理,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而马克思的实践的批判构成黑格尔绝对精神客观化的现实环节.马克思对现实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践的革命的批判,是以“物的解放”为基础的“观念的解放”,因而是人类解放的最终形态.  相似文献   

12.
13.
"经济学帝国主义"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理论现象。西方社会对其进行的理论论争由来已久,对其理论基石、缺少伦理维度和市场腐蚀等问题都展开了批判和反思。而我国学界对之进行的理论反思却还远远不够,因此有必要了解西方社会对之进行的理论批判,以便于我们正确对待"经济学帝国主义"现象。  相似文献   

14.
人生在世,过好"人"生是人应尽的责任。高明无私覆是天之道,厚薄无私载是地之道。选择效仿、修存天地之生生不息的无私覆、无私载的大德,便是人之道。天地最大的功德在于生养万物,圣人最大的宝贝在于居于令人崇敬的德位。以仁存心,以义存心,以礼存心,以信存心,以仁义礼信践行,念念为善,孜孜行善,这就是人之为人的修养责任。修存"生"之大德,守保人之尊位,从而能够正其位凝其命。  相似文献   

15.
16.
戴永新 《齐鲁学刊》2015,(2):108-112
《远游》作为一篇独具特色的楚辞作品,包含着丰富的五行思想。诗人远游的路线为中、东、西、南、北,这种仙游的路线是明确的五方的观念。五方思想从殷商时期就已产生,而四方巡游从尧舜禹时代业已作为施政模式,并非战国以后神仙家和五行合流之后的产物。虽然《远游》中的四方之帝神和五行说中的五帝、四神几乎一致,但我们不能因此便断言其乃秦以后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和谐价值观。和谐价值观追求人与自身、与自然、与社会间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优化状态和理想关系。对于人来说,和谐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意蕴,是人的类(社会)本质实现的关键要素。价值观意义上的和谐,是为了人并且通过人的,因而是以人为本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考察孔子对晚周"文敝"的深刻反省和孔子立教之初衷及《论语·八佾》各章章旨可以看出,孔子之道可谓文质彬彬之道,是"人"与"文"张力被措置到恰到好处之道。礼仪中人的真性情在孔子这里构成了礼之本、礼的本然义旨;《八佾》全篇中绝大部分皆辐辏礼的本然义旨。从"人"与"文"的张力进入,自"礼之本"理会"绘事后素"章的旨趣可能是一条可靠的入路,即礼必以忠信为质,犹绘画之事当后于素朴的底色。郑玄一系说的根本破绽在于混淆了作为"质"的德之端倪与可以"文质彬彬"视之的德本身。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在不断的生长、变化,每个城市都有"成长的烦恼",如何在不断地成长中把握自己,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反思总结。每座城市都有变得伟大的潜质,城市设计就是去创造难忘的地点、具有活力或宁静的空间,释放其内在的品质,在不失去城市文化、城市意向的同时来适应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